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支撑柱,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梁架,支撑板下方设置底座,所述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梁架上方的架体,所述架体与支撑板或梁架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支撑装置不能根据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实现对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移动、减少施工人员转运所需时间、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A kind of formwork for tunnel support in Civi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
本技术涉及隧道支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得到空前发展,为了缩短距离穿越地貌,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中,修建了各种隧道,然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隧道进行支护,防止围岩变形或坍塌。然而,经过分析发现,现有的隧道施工支撑装置不能根据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且移动的难度大,增加了施工人员拆卸和转运所需的时间,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支撑装置不能根据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实现对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移动、减少施工人员转运所需时间、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支撑柱,支撑柱上固定连接梁架,支撑板下方设置底座,所述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梁架上方的架体,所述架体与支撑板或梁架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针对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支撑装置不能根据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支撑板与底座共同对整个装置起支撑作用,支撑板上固定连接支撑柱,支撑柱用于连接梁架。本申请中,底座位于支撑板的下方,且支撑板与底座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可以对整个支撑模板的整体进行高度调节。此外,还包括位于梁架上方的架体,架体用于支撑隧道,架体与支撑板或梁架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即是第二升降机构可以连接在支撑板与架体之间,也可以连接在梁架与架体之间,其作用在于使架体单独升起。本技术结构简单,可以单独或整体对梁架进行顶升,实现对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移动、减少施工人员转运所需时间、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贯穿支撑板的若干螺杆,螺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螺杆顶部固定连接旋转盘。转动旋转盘带动螺杆转动,实现对底座与支撑板间间距的调节。优选的,本方案中支撑板上可根据需要设置与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螺杆上还套设位于支撑板下方的螺母。通过螺母为螺杆提供定位支点,同时螺母位于支撑板下方,可用于承托支撑板,对支撑板进行限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部设置移动轮。通过设置的移动轮可显著减少施工人员安装、拆卸和转运所需的时间,提高效率。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移动轮接触地面进行移动,此时各底座升起,不与地面接触,从而将整个装置轻松快速的移动至隧道内所需安装的点位。装置就位后,再通过旋转盘向下转动,让多个底座顶至地面,实现本申请稳定放置,多个底座能够增加与地面接触面积,显著提高使用稳定性。在使用结束后,又转动旋转盘,升起各底座,即可方便的对本申请进行转运。因此,本申请安装、转运均即为方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的支撑模板安装拆卸复杂,耗时耗力的问题,无需在洞内进行临时拼装,实现快速运输进洞且在不同段的浇筑时快速转运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上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输出端朝上且连接顶杆,顶杆顶部与架体固定连接。通过千斤顶来实现对上方架体的升降,使得根据不同隧道的高度来调整顶板高度,实现对隧道顶部的模板铺设。千斤顶荷载高,支撑稳定,有利于保证浇筑过程中的整体结构稳定。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固定槽,所述千斤顶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固定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梁架上设置滚动通孔,滚动通孔的相对两侧壁均设置滚动轮,所述顶杆的相对两侧设置与所述滚动轮相匹配的滑轨。滚动轮与滑轨呈滑动连接且相适配,通过设置的滚动轮与滑轨可保证顶杆能够上下移动,同时不发生偏移,针对不同高度的隧道进行稳定的调节。进一步的,所述顶杆的底部设置顶槽一,所述千斤顶的顶部嵌套在顶槽一内。进一步的,所述架体包括顶板、固定在顶板上的拱形板,所述顶板与第二升降机构的顶端相连。优选的,拱形板与架体之间可拆卸连接,如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即可,便于在针对不同宽度的隧道时,更换匹配的拱形板进行使用,进一步的扩大本申请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与拱形板之间固定连接若干支撑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结构简单,可以单独或整体对梁架进行顶升,实现对不同隧道的高度进行调节、方便移动、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2、本技术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安装、转运均即为方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隧道施工的支撑模板安装拆卸复杂,耗时耗力的问题,无需在洞内进行临时拼装,实现快速运输进洞且在不同段的浇筑时快速转运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刚性板的剖视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梁架,2-支撑柱,3-支撑板,4-第一升降机构,41-底座,42-螺杆,43-螺母,44-旋转盘,5-固定槽,6-千斤顶,7-顶杆,71-顶槽一,72-滑轨,8-架体,81-拱形板,82-顶板,822-顶槽二,83-顶槽三,10-移动轮,11-滚动通孔,12-滚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支撑柱2,支撑柱2上固定连接梁架1,支撑板3下方设置底座41,所述支撑板3与底座41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4;还包括位于所述梁架1上方的架体8,所述架体8与支撑板3或梁架1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实施例2: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梁架1、支撑板3和第一升降机构4,梁架1底部两端均设有支撑柱2,支撑柱2底端设有支撑板3,第一升降机构4贯穿设置在方形的支撑板3四角,支撑板3一端设有固定槽5,固定槽5内设有千斤顶6且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千斤顶6顶端设有顶杆7,顶杆7底部设有顶槽一71,千斤顶6顶部嵌套顶槽一71内,顶杆7两侧设有滑轨72并通过螺栓连接,梁架1两端相对设有滚动通孔11,滚动通孔11内侧壁两端设有滚动轮12且通过铆钉连接,顶杆7贯穿滚动通孔11,滑轨72与滚动轮12呈滑动配合,顶杆7顶端设有顶架8,顶架8底部两端设有顶槽二822,顶杆7上的支撑杆的顶部嵌入顶槽二822内,顶架8顶端设有拱形板81,且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更具体而言,第一升降机构4由底座41、螺杆42、螺母43和旋转盘44组成,螺杆42贯穿于支撑板3四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支撑柱(2),支撑柱(2)上固定连接梁架(1),支撑板(3)下方设置底座(41),所述支撑板(3)与底座(41)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4);还包括位于所述梁架(1)上方的架体(8),所述架体(8)与支撑板(3)或梁架(1)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上固定连接支撑柱(2),支撑柱(2)上固定连接梁架(1),支撑板(3)下方设置底座(41),所述支撑板(3)与底座(41)之间设置第一升降机构(4);还包括位于所述梁架(1)上方的架体(8),所述架体(8)与支撑板(3)或梁架(1)之间设置第二升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4)包括贯穿支撑板(3)的若干螺杆(42),螺杆(4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41),螺杆(42)顶部固定连接旋转盘(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2)上还套设位于支撑板(3)下方的螺母(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底部设置移动轮(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用隧道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板(3)上的千斤顶(6),所述千斤顶(6)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陆军,刘裕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