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处于建筑基础建设大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加速发展,对建筑基础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建筑领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未进行装修的楼层底部进行临时的边缘防护,一般采用的还是门架式的防护架,以免高层坠物对地面施工人员或行人造成安全威胁,现有防护支架在搭设时一般采用的是与脚手架的搭设方式相同,采用的数个横向、纵向、斜向的钢管通过扣件进行连接,每当需要更换场地时,需要的将钢管和扣件拆卸,然后进行转移,拆卸跟安装的时候比较繁琐,浪费时间,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采用的是伸缩式的防护架结构,方便安装,且能够架设于各种建筑旁的人行道上,方便拆卸和转移,同时,提高了装置整体的安全性能,实用性更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它包含门架、调节杆、转轴、一号搁置槽、一号防护顶棚、二号防护顶棚、三号防护顶棚;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门架(1)、调节杆(5)、转轴(6)、一号搁置槽(3)、一号防护顶棚(8)、二号防护顶棚(9)、三号防护顶棚(10);数个门架(1)左右向设置,门架(1)为倒“U”形设置;门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轮座滚动设置有万向轮(2);门架(1)前后两臂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固定开设有一号搁置槽(3),一号搁置槽(3)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上对称固定开设有一号滑槽(4);相邻两个门架(1)之间的前后两侧分别交叉设置有两个调节杆(5),两个调节杆(5)交叉的部位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转轴(6),调节杆(5)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相邻两个门架(1)相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门架(1)、调节杆(5)、转轴(6)、一号搁置槽(3)、一号防护顶棚(8)、二号防护顶棚(9)、三号防护顶棚(10);数个门架(1)左右向设置,门架(1)为倒“U”形设置;门架(1)底部的前后两侧均通过轮座滚动设置有万向轮(2);门架(1)前后两臂的左右两侧壁上对称固定开设有一号搁置槽(3),一号搁置槽(3)内部的前后两侧壁上对称固定开设有一号滑槽(4);相邻两个门架(1)之间的前后两侧分别交叉设置有两个调节杆(5),两个调节杆(5)交叉的部位通过轴承旋转穿设有转轴(6),调节杆(5)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设在相邻两个门架(1)相对面上的一号搁置槽(3)的内部;调节杆(5)的上下两端面上均固定设置有滑块(7),滑块(7)为圆柱状设置,滑块(7)滑动设置在位置相对应的一号滑槽(4)的内部;所述的数个门架(1)的上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一号防护顶棚(8)、二号防护顶棚(9)和三号防护顶棚(10),二号防护顶棚(9)的左侧滑动设置在一号防护顶棚(8)的上部,一号防护顶棚(8)固定设置在最左侧的两个门架(1)的顶部,二号防护顶棚(9)右侧的底部通过垫块固定设置在门架(1)的顶部,一号防护顶棚(8)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二号滑槽(11),二号防护顶棚(9)的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三号滑槽(12),三号滑槽(12)滑动设置在相对应位置的二号滑槽(11)的内部,三号防护顶棚(10)的左侧滑动设置在二号防护顶棚(9)的上部,且三号防护顶棚(10)的前后两侧滑动设置在三号滑槽(12)的内部,三号防护顶棚(10)右侧的底部通过垫块设置在门架(1)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防护架,其特征在于:一号防护顶棚(8)、二号防护顶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文辉,李伟荫,吴化平,高庆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锦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