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香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225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和预埋在第一墙体上的钢插杆,第一墙体的一端设置有长凸块,长凸块上横向设置有预置通孔,预置通孔与钢插杆插接,钢插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一端设置有预埋筋,第一墙体上设置有预埋槽,预埋筋预埋在预埋槽内,第一墙体的一侧为第二墙体,第二墙体上设置有预置插孔,预置插孔与钢插杆插接,钢插杆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倒刺头,钢插杆与预置插孔的间隙内设置有环氧树脂层。提高了对来自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整体侧面的碰撞冲击力的耐冲击稳定性,提高了钢插杆与预置插孔内壁的防滑性以及预置插孔内壁的耐磨性。

An anti collision device for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具体为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建筑结构领域使用较多的是装配式房屋结构,其是由预制板件部件,如外墙、内墙、屋面板、楼板、楼梯等结构部件拼接装配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的房屋骨架结构,在装配施工中,会使用到预置墙板作为房屋墙体,每一块装配墙体的两端会分别设置公母插接匹配拼接结构,然而,1.由于两个墙体之间只是通过公母插接匹配拼接结构完成的,具有不稳定性,如果墙体侧面受到碰撞冲击时,可能造成松动,对来自于墙体整体侧面的碰撞冲击力的耐冲击稳定性较差;2.另外,大多不具有在长凸块的预置插孔内设置防滑耐磨层,降低了钢插杆与预置插孔内壁的防滑性以及预置插孔内壁的耐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对来自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整体侧面的碰撞冲击力的耐冲击稳定性较差、钢插杆与预置插孔内壁的防滑性以及预置插孔内壁的耐磨性均较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和预埋在第一墙体上的钢插杆,所述第一墙体的一端设置有长凸块,所述长凸块上横向设置有预置通孔,预置通孔与钢插杆插接,所述钢插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的一端设置有预埋筋,所述第一墙体上设置有预埋槽,所述预埋筋预埋在预埋槽内,所述第一墙体的一侧为第二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上设置有预置插孔,所述预置插孔与钢插杆插接,所述钢插杆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倒刺头,所述钢插杆与预置插孔的间隙内设置有环氧树脂层。优选的,所述第二墙体的一端设置有长凹槽,长凹槽与长凸块插接,所述长凹槽的内壁面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与长凸块之间设置有嵌缝砂浆层。优选的,所述倒刺头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圆周分布排列在钢插杆的外壁面上。优选的,所述钢插杆的一端为圆锥头状结构。优选的,所述钢插杆为两组,每组数量至少为五个,每组所述钢插杆按照一定的间距竖向排列设置优选的,所述预置通孔的孔内壁面上设置有防滑耐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在第一墙体上预埋钢插杆,在第二墙体上预置插孔,在预置插孔内预填充有环氧树脂层,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装配拼接时,实现了钢插杆同时插入到预置插孔内,待环氧树脂层凝结后,实现了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通过钢插杆稳定的连接装配为一个整体,有效提高了对来自于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整体侧面的碰撞冲击力的耐冲击稳定性;2.通过在长凸块的预置插孔内设置防滑耐磨层,有效提高了钢插杆与预置插孔内壁的防滑性以及预置插孔内壁的耐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面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预埋钢插杆插接结构剖视图。图中:1第一墙体、2第二墙体、3长凸块、4长凹槽、5预埋槽、51预埋筋、52连接钢筋、53钢插杆、54倒刺头、6预置插孔、61环氧树脂层、7嵌缝砂浆层、8预置通孔、81防滑耐磨层、9加强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1和预埋在第一墙体1上的钢插杆53,钢插杆53整体采用冷轧圆钢切割磨削制成,强度高,不易变形,钢插杆53为两组,每组数量为五个,每组钢插杆53按照一定的间距竖向排列设置,第一墙体1的右端设置有长凸块3,长凸块3上横向设置有预置通孔8,预置通孔8与钢插杆53插接,钢插杆53的左端焊接有连接钢筋52,连接钢筋52整体采用45号钢制成的圆钢筋切断而成,起到焊接连接预埋筋51和钢插杆53的作用,连接钢筋52的左端焊接有预埋筋51,预埋筋51可以进行任意折弯的钢筋,先将预埋筋51掰折并小于钢插杆53的外径大小尺寸,可以实现钢插杆53插入到预置通孔8内,然后再将预埋筋51向外侧掰折并填充在预埋槽5内,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预埋槽5,预埋筋51预埋在预埋槽5内,第一墙体1的右侧为第二墙体2,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为装配式房屋常用的预置混凝土墙体,第二墙体2的左端设置有长凹槽4,长凹槽4与长凸块3插接,长凸块3为条形凸起块,并与第一墙体1预置浇筑为一整体,该条形凸起块与长凹槽4匹配插接,形成两个墙体的拼接装配,第二墙体2上设置有预置插孔6,预置通孔8和预置插孔6可以在前期通过手动钻孔机钻出,预置插孔6与钢插杆53插接,钢插杆53的外壁面上焊接有倒刺头54,倒刺头54整体采用45号钢制成,其为倾斜向上的锥形结构,倒刺头54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圆周分布排列在钢插杆53的外壁面上,钢插杆53与预置插孔6的间隙内设置有环氧树脂层61,环氧树脂层61是一种热固性树脂粘稠胶状物,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请参阅图1和图2,长凹槽4的内壁面设置有加强层9,加强层9与长凸块3之间设置有嵌缝砂浆层7,嵌缝砂浆层7是建筑上常用的黏结砂浆,其是由一定比例的沙子和水泥并加入水搅拌混合而成,加强层9是由MC尼龙材料浇铸成板型形状而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耐磨的性能,可进一步提高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的整体插接装配的稳定性。请参阅图3,钢插杆53的右端为圆锥头状结构,可以方便钢插杆53插入预制插孔6内。请参阅图3,预置通孔8的孔内壁面上设置有防滑耐磨层81,防滑耐磨层81整体采用发泡聚氨酯垫制成,其具有高弹性和高耐磨性,并且其表面密布有网格防滑凸起,其与钢插杆53的外壁面挤压形成摩擦力,提高了彼此的防滑性和预置插孔6内壁的耐磨性。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先通过手动钻孔机在第二墙体2上钻出一定深度的预置插孔6,接着在预置插孔6内填充环氧树脂层61,接着将具有预埋筋51的钢插杆53插入到第一墙体1上的预埋槽5内,并在预埋槽5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结后,实现将钢插杆53通过预埋筋51预埋固定在第一墙体1上,接着将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放置在安装地面上,并同时相向平移,带动钢插杆53插入到预制插孔6内,待环氧树脂层61凝结后,此时预置的每个倒刺头54已经与环氧树脂层61凝结为整体网格状结构,整体结构稳固,实现了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通过钢插杆53稳定的连接装配为一个整体,提高了对来自于第一墙体1和第二墙体2整体侧面的碰撞冲击力的耐冲击稳定性,另外,防滑耐磨层81整体采用发泡聚氨酯垫制成,其具有高弹性和高耐磨性,并且其表面密布有网格防滑凸起,其与钢插杆53的外壁面挤压形成摩擦力,提高了彼此的防滑性和预置插孔6内壁的耐磨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1)和预埋在第一墙体(1)上的钢插杆(5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一端设置有长凸块(3),所述长凸块(3)上横向设置有预置通孔(8),预置通孔(8)与钢插杆(53)插接,所述钢插杆(5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筋(52),所述连接钢筋(52)的一端设置有预埋筋(51),所述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预埋槽(5),所述预埋筋(51)预埋在预埋槽(5)内,所述第一墙体(1)的一侧为第二墙体(2),所述第二墙体(2)上设置有预置插孔(6),所述预置插孔(6)与钢插杆(53)插接,所述钢插杆(53)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倒刺头(54),所述钢插杆(53)与预置插孔(6)的间隙内设置有环氧树脂层(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包括第一墙体(1)和预埋在第一墙体(1)上的钢插杆(5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1)的一端设置有长凸块(3),所述长凸块(3)上横向设置有预置通孔(8),预置通孔(8)与钢插杆(53)插接,所述钢插杆(5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钢筋(52),所述连接钢筋(52)的一端设置有预埋筋(51),所述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预埋槽(5),所述预埋筋(51)预埋在预埋槽(5)内,所述第一墙体(1)的一侧为第二墙体(2),所述第二墙体(2)上设置有预置插孔(6),所述预置插孔(6)与钢插杆(53)插接,所述钢插杆(53)的外壁面上设置有倒刺头(54),所述钢插杆(53)与预置插孔(6)的间隙内设置有环氧树脂层(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结构的防碰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墙体(2)的一端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香
申请(专利权)人:王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