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91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包括地圈梁以及位于地圈梁顶端的墙体,所述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处,侧墙的外侧和内侧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的顶端端面高于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所述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的底端端面低于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温性能好和使用寿命长的效果。

Side wall foundation of passive steel structur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保温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其是为了提高建筑本身的保温性能。传统建筑首层墙体直接固定在地面上,内墙体根部未进行任何处理,因首层阴冷,墙体与地面交接处很容易出现潮湿从而易使墙体出现损坏,不但影响建筑的保温性能,且对建筑寿命及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不能满足被动式建筑对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具有保温性能好和使用寿命长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包括地圈梁以及位于地圈梁顶端的墙体,所述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处,墙体的外侧和内侧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所述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的顶端端面高于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所述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的底端端面低于墙体与地圈梁相对接的位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与地圈梁的对接处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保温板、找平层、防水层以及被保护层,从而对墙体与地圈梁的连接处进行防水保温处理,从而使墙体与地圈梁的连接处不易受潮损坏,同时避免热量从墙体与地圈梁的连接处流失,增加墙体的保温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与地圈梁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热垫片来阻隔墙体与地圈梁之间热量的传递,从而减小房屋内热量的损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找平层由C20细石混凝土形成,所述找平层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找平层容易挂在保温板的表面,同时找平层内部设置钢筋网片,使找平层不易出现裂缝。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件与墙体之间设置有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保温板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通过混凝土层进行封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包括位于地圈梁顶端并与地圈梁相连的钢结构侧墙,所述钢结构侧墙的外侧面依次设置有墙体保温层以及外墙装饰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外墙装饰层对墙体保温层进行防护,从而避免墙体保温层受外界环境影响出现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保温层位于侧墙外侧的保温件的上方,墙体保温层与保温件之间设置有挤塑板,所述挤塑板的顶端端面与墙体保温层的底端端面密封粘接固定,所述挤塑板的底端端面与保温件的顶端端面密封粘接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挤塑板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以及较低的导热系数,能够减少房屋内热量的流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侧墙外侧的保护层的顶端设置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远离墙体的一端伸出至保护层的外侧面外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水板阻挡水,使水不易流至保护层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水板伸出保护层外侧面的部位的顶端端面为倾斜的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能够沿着倾斜的斜面流下,从而避免挡水板处存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圈梁包括位于下方的承载部以及位于承载部上方的连接部,所述墙体与连接部的顶端端面相连,所述承载部的内侧面伸出至连接部的内侧面的外部从而形成一个阶梯台,所述承载部的外侧面伸出至连接部的外侧面的外部从而形成一个阶梯台,所述保温件、找平层、防水层以及保护层的底端端面与承载部的顶端端面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承载部对保护层、找平层、保温板进行承载,从而便于保护层、找平层以及保温板的施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层为砖墙保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墙保护层具有施工快速、简单且施工成本低的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在钢结构侧墙与地圈梁的对接处自内向外依次设置保温板、找平层、防水层以及被保护层,从而对钢结构侧墙与地圈梁的连接处进行防水保温处理,从而使钢结构侧墙与地圈梁的连接处不易受潮损坏,同时避免热量从钢结构侧墙与地圈梁的连接处流失,从而增加墙体的保温效果;2.通过隔热垫片来阻隔墙体与地圈梁之间热量的传递,从而减小房屋内热量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是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地圈梁;11、承载部;12、连接部;121、隔热垫片;2、钢结构侧墙;21、立柱;211、连接方片;22、横梁;3、混凝土层;4、保温板;5、找平层;6、防水层;7、保护层;71、挡水板;72、承载块;8、墙体保温层;9、外墙装饰层;10、挤塑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包括地圈梁1以及位于地圈梁1顶端的钢结构侧墙2,钢结构侧墙2的底端与地圈梁1的顶端端面固定在一起。地圈梁1包括位于下方的承载部11以及位于承载部11上方的连接部12,承载部11以及连接部12为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承载部11的外侧表面与承载部11的内侧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连接部12内侧表面与连接部12外侧表面之间的间距。承载部11的外侧表面伸出至连接部12外侧表面的外部从而形成一个阶梯台,承载部11的内侧表面伸出至连接部12内侧表面的外部从而形成一个阶梯台。位于承载部11的底端设置有宽度大于承载部11的素混凝土垫层。钢结构侧墙2包括由若干竖直设置的立柱21以及若干横向设置的横梁22所形成的带有若干网格孔的钢架,横梁22与立柱21之间焊接固定相连。立柱21的底端与连接部12的顶端端面相连。位于立柱21的底端设置有表面面积大于立柱21的横截面面积的连接方片211,连接方片211为金属材料制成。连接方片211与立柱21之间焊接固定,连接方片211贴合在连接部12的顶端端面并通过螺栓与连接部12的顶端端面固定相连。位于连接部12的顶端端面设置有隔热垫片121,隔热垫片121的面积大于连接方片211的面积,从而在隔热垫片121位于连接部12和连接方片211之间时,隔热垫片121能够全面将连接方片211与连接部12隔开。在与连接部12与钢结构侧墙2相对接的位置相对的位置处,地圈梁1的外侧以及内侧自内向外依次设置有混凝土层3、保温板4、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其中混凝土层3由混凝土浇筑而成、保护层7为砖墙保护层。保温板4、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底端与承载部11伸出连接部12的顶端端面相连,混凝土层3、保温板4、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顶端端面所在的高度均高于连接部12与立柱21相对接的位置。在进行混凝土层3、保温板4、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施工时,首先施工保温板4,保温板4采用防腐保温板组成。将防腐保温板贴合在连接部12的内侧面和外侧面,此时防腐保温板与钢结构侧墙2之间留有空隙,向空隙中灌入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包括地圈梁(1)以及位于地圈梁(1)顶端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处,墙体的外侧和内侧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所述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顶端端面高于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所述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底端端面低于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包括地圈梁(1)以及位于地圈梁(1)顶端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处,墙体的外侧和内侧自内向外分别设置有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所述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顶端端面高于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所述保温件、找平层(5)、防水层(6)以及保护层(7)的底端端面低于墙体与地圈梁(1)相对接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与地圈梁(1)之间设置有隔热垫片(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层(5)由C20细石混凝土形成,所述找平层(5)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网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件与墙体之间设置有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混凝土混凝土层(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位于地圈梁(1)顶端并与地圈梁(1)相连的钢结构侧墙(2),所述钢结构侧墙(2)的外侧面依次设置有墙体保温层(8)以及外墙装饰层(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被动式钢结构房屋侧墙基础,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磊陈喜旺田雪晶孙佳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