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84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包括稳桩部分和固定部分。稳桩部分包括上、下层平台和和抱桩机构;上、下层平台均呈前端开口的矩形;上、下层平台之间通过四根立管连接;抱桩机构包括八个各自安装在上、下层平台的两个油缸后支座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上的顶推油缸。固定部分包括呈矩形的上、下层框架;上、下层框架的通过四根直梁和四副X形的竖向斜撑梁连接;上层平台与上层框架之间以及下层平台与下层框架之间各自通过四根连杆连接。固定部分的下层框架通过加劲板焊接在起重船的甲板上,使稳桩部分悬空在起重船的一侧舷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定位平台,解决了不同桩径的钢管桩沉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并能有效提高沉桩的效率。

A steel pipe pile positioning platform for crane shi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
技术介绍
钢管桩沉桩对打桩设备、船舶、沉桩定位和倾斜度等要求较高。在施工海上风电导管架基础锚桩时,通常都是在海上利用定位平台船在桩位通过四根工艺桩搭设一个定位导向平台,再采用起重船或打桩船并将钢管桩喂入定位导向平台的龙口进行插桩、初打沉桩、复打沉桩。定位导向平台由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构成,上层平台和下层平台都安装在四根工艺桩上。若某项风电工程的导管架基础锚桩的桩径为2.4m,长度为82.5m,单桩重量为198T,目前国内的打桩船单桩起重能力达到该要求的船舶资源有限,无法确保按期施工。另外在进行基准桩施工时,需要插入护筒桩内成桩,基准桩的护筒桩的顶标高为+12.0m,目前国内的打桩船也无法施工。因此业内人士就利用大型起重船抗风浪能力强特点,尝试在大型起重船的甲板一侧搭设一个定位平台进行钢管桩的沉桩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它实现了在起重船上进行沉桩,解决了不同桩径的钢管桩沉桩施工难度大的问题,能有效提高沉桩的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包括稳桩部分和固定部分,其中,所述稳桩部分包括上、下层平台和和抱桩机构;所述上、下层平台均包括两根纵向管和后横向管,而呈前端开口的矩形;两根纵向管的后部与后横向杆的两边之间均连接后油缸支撑件;两根纵向管的前部均连接前油缸支撑件;上、下层平台的四个角部之间各自通过一根立管连接,上、下层平台的两侧之间还各自连接一副X形的竖向斜撑管;所述抱桩机构包括八个各自安装在上、下层平台的两个油缸后支座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上的顶推油缸;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上、下层框架;上、下层框架均包括两根纵向梁、前横向梁和后横向梁,而呈矩形,上、下层框架通过四根直梁和四副X形的竖向斜撑梁连接;上、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的中部和后横向梁的中部之间设置一根中纵向梁和两根呈横向V形布置的水平斜撑梁;所述上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上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以及下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各自通过四根连杆连接;所述固定部分的下层框架通过加劲板焊接在起重船的甲板上,使稳桩部分悬空在所述起重船的一侧舷外。上述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其中,所述上、下层平台的两侧均设置一个行走通道,每个行走通道由平行地设在纵向管的外侧的外围槽钢和若干连接在外围槽钢与纵向管之间的连接槽钢构成;上、下层平台两侧的行走通道之间各自通过两根竖向槽钢连接。上述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其中,所述稳桩部分的纵向管和后横向管均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钢管制作,所述立管和竖向斜撑管均由直径为300mm的钢管制作;所述固定部分的上层框架的两根纵向梁、前横向梁和后横向梁均由直径为600mm的钢管制作;所述下层框架的两根纵向梁、前横向梁和后横向梁均由长×宽为600mm×400mm的箱型管制作;所述直梁和竖向斜撑梁均由直径为300mm的钢管制作;所述中纵向梁和水平斜撑梁均由直径为500mm的钢管制作;所述连杆由直径为600mm的钢管制作。本技术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具有以下特点:实现了在起重船上就能进行沉桩施工,并能够有效实现稳桩、定位功能,减少了船机设备使用,降低施工成本;平台的操作及钢管桩垂直度的测量、调整和监控,均实现自动化操作和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A向视图;图3是图1中的B-B向视图;图4是图2中的C-C向视图;图5是图2中的D-D向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的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包括稳桩部分10、固定部分20。稳桩部分10的高度为6m并包括上层平台11、下层平台12和抱桩机构;上层平台11和下层平台12均包括两根纵向管111、121和后横向管112、122,而呈前端开口的矩形,该开口即为拢口;纵向管111、121和后横向管112、122均采用直径为800mm的钢管制作;上层平台11的两根纵向管111的后部与后横向杆112的两边之间以及下层平台12的两根纵向管121的后部与后横向杆122的两边之间各自连接油缸后支座113、123;上层平台11的两根纵向管111的前部和下层平台12的两根纵向管121的前部均连接油缸前支座114、124;上层平台11和下层平台12的四个角部之间各自通过一根立管14连接,上层平台11和下层平台12的两侧之间还各自连接一副X形的竖向斜撑管15;立管14和竖向斜撑管15均由直径为300mm的钢管制作;抱桩机构包括四个各自安装在上层平台11的两个油缸后支座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114上的顶推油缸31和四个各自安装在下层平台12的两个油缸后支座123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124上的顶推油缸32;上层平台11上的四个顶推油缸31以间隔90°布置;下层平台12上的四个顶推油缸32也以间隔90°布置;上层平台11的两侧和下层平台12的两侧均设置一个行走通道11a、12a,每个行走通道由平行地设在纵向管111的外侧的外围槽钢115、125和若干连接在外围槽钢115、125与纵向管111之间的连接槽钢116、126构成,上层平台11两侧的行走通道11a和下层平台12两侧的行走通道12a之间各自通过两根竖向槽钢117连接;固定部分20的高度也为6m并包括上层框架21和下层框架22,上层框架21和下层框架22均包括两根纵向梁211、221前横向梁212、222和后横向梁213、223,而呈矩形,上层框架21和下层框架21通过四根直梁23和四副X形的竖向斜撑梁24连接;上层框架21的前横向梁211的中部和后横向梁213的中部之间以及下层框架22的前横向梁221的中部和后横向梁223的中部之间各自设置一根中纵向梁214、224和两根呈横向V形布置的水平斜撑梁215、225;上层框架21的两根纵向梁211、前横向梁212和后横向梁213均由直径为600mm的钢管制作;下层框架22的两根纵向梁221、前横向梁222和后横向梁223均由长×宽为600mm×400mm的箱型管制作;直梁23和竖向斜撑梁24均由直径为300mm的钢管制作;中纵向梁214、224和水平斜撑梁215、225均由直径为500mm的钢管制作;上层平台11的后横向管112与上层框架21的前横向梁212之间以及下层平台12的后横向管122与下层框架22的前横向梁222之间各自通过四根连杆30连接;四根连杆30均由直径为600mm的钢管制作。本技术的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在使用时,将固定部分20的下层框架22通过加劲板焊接在起重船的甲板上,使稳桩部分10悬空在起重船的一侧舷外,然后按以下流程进行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包括稳桩部分和固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桩部分包括上、下层平台和和抱桩机构;/n所述上、下层平台均包括两根纵向管和后横向管,而呈前端开口的矩形;两根纵向管的后部与后横向杆的两边之间均连接后油缸支撑件;两根纵向管的前部均连接前油缸支撑件;上、下层平台的四个角部之间各自通过一根立管连接,上、下层平台的两侧之间还各自连接一副X形的竖向斜撑管;所述抱桩机构包括八个各自安装在上、下层平台的两个油缸后支座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上的顶推油缸;/n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上、下层框架;上、下层框架均包括两根纵向梁、前横向梁和后横向梁,而呈矩形,上、下层框架通过四根直梁和四副X形的竖向斜撑梁连接;上、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的中部和后横向梁的中部之间设置一根中纵向梁和两根呈横向V形布置的水平斜撑梁;/n所述上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上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以及下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各自通过四根连杆连接;/n所述固定部分的下层框架通过加劲板焊接在起重船的甲板上,使稳桩部分悬空在所述起重船的一侧舷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重船上的钢管桩定位平台,包括稳桩部分和固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桩部分包括上、下层平台和和抱桩机构;
所述上、下层平台均包括两根纵向管和后横向管,而呈前端开口的矩形;两根纵向管的后部与后横向杆的两边之间均连接后油缸支撑件;两根纵向管的前部均连接前油缸支撑件;上、下层平台的四个角部之间各自通过一根立管连接,上、下层平台的两侧之间还各自连接一副X形的竖向斜撑管;所述抱桩机构包括八个各自安装在上、下层平台的两个油缸后支座上和两个油缸前支座上的顶推油缸;
所述固定部分包括上、下层框架;上、下层框架均包括两根纵向梁、前横向梁和后横向梁,而呈矩形,上、下层框架通过四根直梁和四副X形的竖向斜撑梁连接;上、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的中部和后横向梁的中部之间设置一根中纵向梁和两根呈横向V形布置的水平斜撑梁;
所述上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上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以及下层平台的后横向管与下层框架的前横向梁之间各自通过四根连杆连接;
所述固定部分的下层框架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学理谢伟萍吕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