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79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包括由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沿轴向交错拼接而成的排水主体;第一节体包括刚性的第一管体和包裹在第一管体外表面的柔性的第一透水滤膜,第一透水滤膜与第一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节体包括刚性的第二管体和包裹在第二管体外表面的柔性的第二透水滤膜,第二透水滤膜与第二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中空圆柱体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均设有多个滤孔;第一节体的外径等于第二管体的内径;第一节体卡接在第二管体内;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第一节体为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应地基变形情况,避免出现排水体弯折的情况。

A new type of degradab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lescopic drainag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空预压处理软土地基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
技术介绍
我国广大地区分布着工程性状较差的软土。软土是一种特殊性岩土,在工程上属于不良地质作用,具有高孔隙比、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低强度等特性,不经处理不适于作为建构筑物地基。在软土场地上建设建构筑物,需解决两个问题:稳定和沉降。塑料排水板结合真空预压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是一种经济高效并被逐渐广泛应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谓塑料排水板结合真空预压法,主要指的是将排水板设置在软土之中,并在土层上部覆盖一层砂层与塑料薄膜,采用抽气设备将薄膜中的空气全部抽取,保证砂层、排水带处于真空状态使软土中水通过排水板和砂层排出,真正达到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为了使大部分沉降发生在施工期,必须确保使用期工后沉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以控制工后沉降为目标的新思想逐步成为工程技术界的共识。变形的控制隐含着对稳定性的控制,而且要求更高更合理。但现有排水板存在易弯折、淤堵及软土地基工后沉降等问题,亟需研发一种能适应地基变形情况,避免出现排水体弯折的情况的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能适应地基变形情况,避免出现排水体弯折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包括由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沿轴向交错拼接而成的排水主体;第一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一管体和包裹在第一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一透水滤膜,第一透水滤膜与第一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二管体和包裹在第二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二透水滤膜,第二透水滤膜与第二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中空圆柱体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均设有多个滤孔;第一节体的外径等于第二管体的内径;第一节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均能卡接在第二管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内;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第一节体为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加工简单,成本低,排水主体横截面尺寸小,施打排水主体的过程中对软土地基扰动小;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第一节体能适应软土地基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内,从而减少排水主体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力,避免排水主体发生弯折现象,同时不会影响排水性能,排水效果有保证;第一透水滤膜和第二透水滤膜均采用可降解材料并具有一定厚度,可以有效增长渗径,降低水力坡降,且第一透水滤膜和第二透水滤膜在埋入土中一定时间后自行降解,降解后土体堵住滤孔导致排水主体失去排水效能,软土地基停止排水,消除工后软土地基继续排水而发生沉降的隐患,同时也不会污染土地环境,节能环保。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15-17mm,第一管体的管壁厚度和第二管体的管壁厚度均为2mm。进一步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长度均为0.5m。进一步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由不可降解塑料制成。进一步地,第一透水滤膜的厚度和第二透水滤膜的厚度均为3mm。进一步地,多个滤孔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相对的两侧,且其分别沿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第一管体的两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卡接部,第一透水滤膜上设有供卡接部穿过的第一通孔,卡接部包括弹簧和球状的卡键,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键和第一管体固定连接,第二管体的两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卡键卡接的第二通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在软土地基沉降前排水主体纵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在软土地基沉降后排水主体纵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排水主体,11-第一节体,111-第一管体,1111-弹簧,1112-卡键,112-第一透水滤膜,1121-第一通孔,12-第二节体,121-第二管体,1211-第二通孔,122-第二透水滤膜,13-滤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的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包括由第一节体11和第二节体12交错拼接而成的排水主体1,第一节体11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一管体111和包裹在第一管体111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一透水滤膜112,第一透水滤膜112与第一管体111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二节体12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二管体121和包裹在第二管体121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二透水滤膜122,第二透水滤膜122与第二管体121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均为中空圆柱体状且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上设有多个滤孔13,多个滤孔13保证排水主体1的通水性能,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的中间管道即为排水主体1的排水通道;第一节体11的外径等于第二管体121的内径,第一节体11两端中的任一端均能卡接在第二管体121两端中的任一端内;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第一节体11为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121内。请结合参照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在软土地基沉降前排水主体纵截面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地,第一管体111的内径为15-17mm,第一管体111的管壁厚度和第二管体121的管壁厚度均为2mm,因此第一管体111的外径为19-21mm,第二管体121内径等于第一管体的外径加上两个第一透水滤膜112的厚度,第一透水滤膜112的厚度为3mm,即第二管体121的内径为25-27mm,外径为29-31mm。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的长度均为0.5m且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均采用不可降解塑料制成。具体地,多个滤孔13分别对称设置在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相对的两侧,且其分别沿第一管体111和第二管体121的轴向均匀分布。排水主体1中的第一节体11和第二节体12的具体数量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从而使得排水主体1的总长度可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排水主体1至少包括一个第一节体11和一个第二节体12;具体地,第一节体11两端中的任一端卡接在第二管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内;具体地,第一管体111的两端的相对两侧均设有卡接部,第一透水滤膜112上设有供卡接部穿过的第一通孔1121,卡接部包括弹簧1111和球状的卡键1112,弹簧1111的两端分别与卡键1112和第一管体111固定连接,第二管体121的两端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用于与卡键1112卡接的第二通孔1211,在拼接第一节体1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沿轴向交错拼接而成的排水主体;/n所述第一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一管体和包裹在第一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一透水滤膜,所述第一透水滤膜与第一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n所述第二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二管体和包裹在第二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二透水滤膜,所述第二透水滤膜与第二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n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中空圆柱体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均设有多个滤孔;/n所述第一节体的外径等于第二管体的内径;/n所述第一节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均能卡接在第二管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内;/n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所述第一节体为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第一节体和第二节体沿轴向交错拼接而成的排水主体;
所述第一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一管体和包裹在第一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一透水滤膜,所述第一透水滤膜与第一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节体包括刚性材料制作的第二管体和包裹在第二管体外表面的柔性材料制作的第二透水滤膜,所述第二透水滤膜与第二管体通过热合方式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为中空圆柱体状且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上均设有多个滤孔;
所述第一节体的外径等于第二管体的内径;
所述第一节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均能卡接在第二管体两端中的任一端内;
当软土地基发生沉降时,所述第一节体为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而收缩进第二管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的新型环保伸缩式排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为15-17mm,所述第一管体的管壁厚度和第二管体的管壁厚度均为2mm。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婧董志良邱青长陈平山周红星曾子明王德咏牛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广州港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