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用路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7132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砖体以及所述砖体的底部周向设置的支撑件,每个所述砖体均部分陷入人工湿地中,所述砖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砖体上下面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有若干杆体,所述杆体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通路的不同侧壁上;所述支撑件置于人工湿地中,所述支撑件分布在所述砖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底部设置的垫片,每个所述垫片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的边缘不超过所述砖体的边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对铺设区域的路基作半硬化处理,使得路基两侧的生态始终连续,在完成支撑的同时还维护了人工湿地的生态圈的整体性。

Road bricks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湿地用路砖
本技术涉及一种砖,尤其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
技术介绍
目前,人工湿地治理中,一般采用碎石来铺设地表层,通过碎石之间的间隙来实现水流流通,以及方便微生物繁殖。但是,碎石铺设而成的地表,由于碎石之间的间隙大小各不相同,很容易造成间隙堵塞,影响湿地治理工作的开展。而且,由于地表由碎石铺设而成,一旦水流通道被堵塞,碎石清理工作十分繁杂,维护工作量十分庞大,使得地表一旦堵塞便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所以人工湿地治理时更倾向于铺设路砖。目前使用的人工湿地的常用路砖虽有一定的治理功能,但砖体的铺设往往需要硬化当前的铺设区域的路基,路基的形成将会极大程度的限制或者隔绝路基两侧的水、微生物、植物根系、物质的移动等。为此设计出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该路砖铺设后对形成的道路的路基的硬化程度相对较小,即对道路两侧的生态的影响程度大幅度减小,同时可供人工湿地的相关涉足人员提供落脚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砖体以及所述砖体的底部周向设置的支撑件,每个所述砖体均部分陷入人工湿地中,所述砖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砖体上下面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有若干杆体,所述杆体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通路的不同侧壁上;所述支撑件置于土中,所述支撑件分布在所述砖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底部设置的垫片,每个所述垫片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的边缘不超过所述砖体的边缘。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砖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回”字形。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砖体上的相对侧的外侧侧壁上对称设有凸块或者凹槽。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凸块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凸块的体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凹槽的容积。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杆体均水平设置在所述通路内。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同高度的所述杆体均平行设置,不同高度的所述杆体间的夹角为30-90°。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杆体焊接在所述通路的侧壁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插入到所述砖体底部的通孔中,并以焊接的形式将支撑杆固定在砖体底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交错设置的杆体垂直方向投影所形成若干个网格,单个网格的面积不超过10cm2。本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路砖铺设时,对当前区域的土壤的硬化程度小,砖体在完成支撑的同时,砖体下方的路基对路基两侧的生态的物质交换的阻隔程度较小,使人工湿地的生态圈的整体性得以保留。(2)砖体上设有的通路内设有杆体作为砖体内部的结构支撑,杆体对通路部分填充和封堵,形成的缝隙足够让植物通过,即既满足砖体强度又能较少对生态的影响,又能体现砖体的轻量化设计。(3)支撑件中的垫片的存在将会增大部分陷入人工湿地中的砖体的移动难度,增加砖体的稳定性。(4)砖体的连接主要依靠凸块和凹槽连接,凸块的体积等于凹槽的容积或者凸块的体积少许的大于凹槽的容积,能够使得凸块较为稳固的卡设在凹槽内,由于砖体处于人工湿地地带,砖体的连接往往处于容易松动的地带,此处的凸块是由橡胶材质制成的,以卡设或者热熔的形式固定在砖体上的,具有一定拉伸能力的凸块,能够允许砖体之间有一定的高度差或者夹角不为180°,如果砖体采用相对坚硬材质的凸块,则凸块在使用中可能发生断裂,而橡胶材质制成的凸块可以避免断裂的发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单块砖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效果示意图;图中:1、凸块;2、凹槽;3、支撑杆;4、垫片;5、杆体;6、砖体;7、人工湿地。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3所示,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砖体6以及所述砖体6的底部周向设置的支撑件,每个所述砖体6均部分陷入人工湿地7中,所述砖体6上设有贯穿所述砖体6上下面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有若干杆体5,所述杆体5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杆体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通路的不同侧壁上;所述支撑件置于人工湿地7中,所述支撑件分布在所述砖体6的边缘,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3和支撑杆3底部设置的垫片4。人工湿地7在建设和维护时,人为活动很难避免的需要在人工湿地7上展开,单纯的在湿地上建造道路时,并不能像常规的建设道路一样对作为地基的地带进行土壤的压实、硬化,此举将会严重的破坏人工湿地7的完整性和道路两旁的生态连续性,本技术的人工湿地用路砖的使用将会降低对路基地段的土壤硬化程度。本技术的人工湿地用路砖在使用时,可预先在人工湿地7上开凿出一定深度的土坑,使得土坑的深度要略微小于支撑杆3的高度,将人工湿地用路砖逐个拼接放置土坑中,紧密排布,砖体6上的相对侧的外侧侧壁上对称设有凸块1或者凹槽2。任一砖体6上的凸块1能够卡嵌到另一砖体6上的凹槽2中,凸块1在制作时为了能够加固两砖体6的连接,凸块1的自然状态下的体积要少许的大于凹槽2的容积,凸块1经挤压后嵌入凹槽2中,为了减少凸块1的断裂同时允许相邻的砖体6有一定度数的夹角(即两砖体6不共水平面的状态),所述凸块1采用橡胶材质制作,凸块1以卡嵌或者热熔的形式固定是在所述砖体6上,除了能够减少断裂外还允许相邻的人工湿地用路砖的高度有稍许的差距或夹角的产生,而如果采用相对坚硬的材质制作凸块1,则不同砖体6发生相对的高度变化或夹角的产生时,凸块1断裂,砖体6间的连接就彻底中断了。当各砖体6放置完毕后,所有的砖体6几乎全部位于相同的高度,砖体6下方区域形成了由各支撑件形成的夹层,夹层中将会注入水、泥土、砂石,使得支撑件整体浸没在人工湿地7中,再经过简单的人工踩踏,使得原先高出地表2-5cm的砖体6较为结实的部分陷入人工湿地7中,砖体6在放入土坑中时,可将土坑处的土壤作半硬化处理,然后再填充软硬度相对接近人工湿地7土表处的混合泥土,在此人工湿地用路砖的铺设下,形成的道路可供人员走动,同时减少对人工湿地7的生态的影响。由于砖体6通常是批量制作和使用的,所以当两个砖体6相互拼接时,两个砖体6底部设置的支撑杆3的垫片4的位置相互不能重叠,所以所述垫片4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的边缘不能超过当前砖体6的边缘。支撑杆3为伸缩杆体,即砖体6在初始放置到土坑时,伸缩杆处于自然的伸缩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砖体6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沉(砖体裸露在地表的前提是人工湿地7的水位下降剧烈,砖体6无法下沉,此种情况认为人工湿地7已被严重破坏,所以砖体6完全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砖体以及所述砖体的底部周向设置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n每个所述砖体均部分陷入人工湿地中,所述砖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砖体上下面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有若干杆体,所述杆体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通路的不同侧壁上;/n所述支撑件置于人工湿地中,所述支撑件分布在所述砖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底部设置的垫片,每个所述垫片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的边缘不超过所述砖体的边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包括:砖体以及所述砖体的底部周向设置的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砖体均部分陷入人工湿地中,所述砖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砖体上下面的通路,所述通路内设有若干杆体,所述杆体交错设置,每个所述杆体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通路的不同侧壁上;
所述支撑件置于人工湿地中,所述支撑件分布在所述砖体的边缘,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杆底部设置的垫片,每个所述垫片垂直方向上的投影的边缘不超过所述砖体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回”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上的相对侧的外侧侧壁上对称设有凸块或者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用路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材质为橡胶材质,所述凸块的体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焦宇欣杨云梅何浪杨成朱四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