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70766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属于电解铜箔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中间储液罐、预换热组件、硫酸铜运输管、硫酸补偿管、溶铜罐。所述预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和换热板,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表面,所述换热板间隔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保温棉,所述硫酸铜运输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换热组件中的换热板将硫酸铜运输管内硫酸铜溶液携带的热量传递到硫酸补偿管,从而对硫酸补偿管中的硫酸补给液进行加热,实现对热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小热能的浪费,而壳体内设置的保温棉,可以提高壳体内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提高热能传递的效果。

A self heat exchange copper dissolving liquid ma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解铜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
技术介绍
电解铜是以铜原料等为原料,将其在硫酸中溶解,制造硫酸铜水溶液,将硫酸铜水溶液送入生箔机进行电解生成铜箔。目前在溶铜造液时,硫酸与铜在通入氧气的同时,反应还需要进行加热,其温度通常在65℃~85℃,直接进入污液罐,冷却、多级过滤后进入净液罐;而溶铜时需要补加的硫酸,需要加热,使其达到反应温度,需要耗费大量的蒸汽和能源。这两个过程正好是降温和升温的过程,但是,却没有将其利用,而是降温和升温分开操作,能耗巨大;且从溶铜罐溢流至污液罐的管路较长,虽然管道均为防腐,但高温时,其中的硫酸根离子不可避免的对管路有一定的侵蚀,且将侵蚀的杂质带入污液罐,在后期冷却后多级过滤时,过滤装置负担加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旨在改善传统溶铜造液系统能耗大,热能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包括中间储液罐、预换热组件、硫酸铜运输管、硫酸补偿管、溶铜罐。所述预换热组件包括壳体和换热板,所述壳体固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表面,所述换热板间隔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保温棉,所述硫酸铜运输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泵,所述第一泵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所述硫酸铜运输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板,所述硫酸补偿管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硫酸补偿管的两端均依次贯穿所述换热板和所述壳体,所述溶铜罐表面连通有硫酸铜出液管,所述硫酸铜出液管一端与所述的穿出壳体和换热板的硫酸铜运输管连通,所述硫酸补偿管一端连通有第二泵,所述第二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溶铜罐连通,所述溶铜罐表面连通有输气管、蒸汽进管和出气管,所述溶铜罐上端部螺接有端盖,下端部连通有排泄管。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储液罐的表面连通有污液罐连接管,所述中间储液罐与所述硫酸补偿管之间连通有硫酸罐连管,所述污液罐连接管表面和所述硫酸罐连管表面均设置有阀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换热板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硫酸铜运输管相对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换热板表面开设有所述硫酸补偿管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硫酸铜运输管和所述硫酸补偿管分别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过。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均设置有导热垫圈。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泵的下方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一侧固定在所述中间储液罐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硫酸铜运输管位于中间储液罐的一端表面设置有温差发电组件,所述温差发电组件包括温差发电片、充电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温差发电片两侧分别安装有导热套和降温件,所述导热套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硫酸铜运输管表面,所述温差发电片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控制器输入端,所述充电控制器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蓄电池的输入端。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降温件包括外壳和水冷管,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温差发电片表面,所述水冷管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紧贴着所述温差发电片,所述水冷管表面间隔设置有散热翅片。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泵下方设置有架板,所述架板一侧固定在所述溶铜罐表面。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所述蒸汽进管、所述出气管和所述排泄管也均设置有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使用时,硫酸铜运输管将溶铜造液所得硫酸铜溶液输送到中间储液罐内,预换热组件中的换热板可以将硫酸铜运输管内硫酸铜溶液携带的热量传递到硫酸补偿管,从而对硫酸补偿管中的硫酸补给液进行加热,实现对热能进行合理的利用,减小资源的浪费,而预换热组件中的保温棉的设置,可以提高壳体内的保温性能,降低热量散失的速率,提高热能传递的效果;如此一来,仅仅通过添加的中间储液罐和预换热组件,就能初步回收大量热能,且能同时降低高温硫酸铜液体从污液罐进入净液罐时的冷却水用量。还通过创新的温差发电组件的安装,对于初次热交换后的硫酸铜中携带的热量二次利用,进一步降温,使得硫酸铜液体从污液罐进入净液罐时的冷却水用量变得更少,一举数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预换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换热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温差发电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00-中间储液罐;110-污液罐连接管;200-预换热组件;210-壳体;220-换热板;221-第一通孔;222-第二通孔;223-导热垫圈;230-保温棉;300-硫酸铜运输管;310-第一泵;311-支板;320-硫酸铜出液管;400-硫酸补偿管;410-硫酸罐连管;420-第二泵;421-架板;500-温差发电组件;510-温差发电片;520-充电控制器;530-蓄电池;540-导热套;550-降温件;551-外壳;552-水冷管;553-散热翅片;600-溶铜罐;610-端盖;620-输气管;630-蒸汽进管;640-出气管;650-排泄管;700-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储液罐(100);/n预换热组件(200),所述预换热组件(200)包括壳体(210)和换热板(220),所述壳体(210)固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100)表面,所述换热板(220)间隔安装在所述壳体(210)内,所述壳体(210)内设置有保温棉(230);/n硫酸铜运输管(300),所述硫酸铜运输管(300)一端连通有第一泵(310),所述第一泵(310)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100),所述硫酸铜运输管(30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210)和所述换热板(220);/n硫酸补偿管(400),所述硫酸补偿管(400)设置于所述壳体(210)内,且所述硫酸补偿管(400)的两端均依次贯穿所述换热板(220)和所述壳体(210);/n溶铜罐(600),所述溶铜罐(600)表面连通有硫酸铜出液管(320),所述硫酸铜出液管(320)一端与所述的穿出壳体(210)和换热板(220)的硫酸铜运输管(300)连通,所述硫酸补偿管(400)一端连通有第二泵(420),所述第二泵(420)的输出端与所述溶铜罐(600)连通,所述溶铜罐(600)表面连通有输气管(620)、蒸汽进管(630)和出气管(640),所述溶铜罐(600)上端部螺接有端盖(610),下端部连通有排泄管(6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储液罐(100);
预换热组件(200),所述预换热组件(200)包括壳体(210)和换热板(220),所述壳体(210)固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100)表面,所述换热板(220)间隔安装在所述壳体(210)内,所述壳体(210)内设置有保温棉(230);
硫酸铜运输管(300),所述硫酸铜运输管(300)一端连通有第一泵(310),所述第一泵(310)的输出端连通于所述中间储液罐(100),所述硫酸铜运输管(30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壳体(210)和所述换热板(220);
硫酸补偿管(400),所述硫酸补偿管(400)设置于所述壳体(210)内,且所述硫酸补偿管(400)的两端均依次贯穿所述换热板(220)和所述壳体(210);
溶铜罐(600),所述溶铜罐(600)表面连通有硫酸铜出液管(320),所述硫酸铜出液管(320)一端与所述的穿出壳体(210)和换热板(220)的硫酸铜运输管(300)连通,所述硫酸补偿管(400)一端连通有第二泵(420),所述第二泵(420)的输出端与所述溶铜罐(600)连通,所述溶铜罐(600)表面连通有输气管(620)、蒸汽进管(630)和出气管(640),所述溶铜罐(600)上端部螺接有端盖(610),下端部连通有排泄管(6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储液罐(100)还连接有污液罐连接管(110),所述硫酸补偿管(400)穿出壳体(210)和所述换热板(220)后与硫酸罐连管(410)连接,所述污液罐连接管(110)表面和所述硫酸罐连管(410)表面均设置有阀门(7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换热式溶铜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220)的表面开设有与所述硫酸铜运输管(300)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21),且所述换热板(220)表面开设有所述硫酸补偿管(40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诗彬黄国平王乾陶梦周孟许彬周文宾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