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物能耗量在社会的总能耗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建造更经济实惠、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住宅,是提高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有效措施,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正在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越多越多的市场主体开始加入到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装配式建筑符合我国提出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要求,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其中预制构件蒸汽养护是将构件放置在有饱和蒸汽或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的养护室内,在较高的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下进行养护,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使之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值。目前现有的蒸汽养护池工艺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能量损耗大,用水量庞大,且没有对使用的水进行回收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已成为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蒸养池水蒸气的收集室(1),所述收集室(1)依次连通有用于滤除水中污物的第一净化室(2)、用于再次滤除水中污物的第二净化室(3),/n所述第一净化室(2)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二净化室(3)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8),所述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三出水口(8)的内侧均设置有次级过滤装置(10),所述第一净化室(2)、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均设置有阻污装置(11),/n所述次级过滤装置(1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或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滤筒(101),所述滤筒(101)内设置有滤芯(10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蒸养池水蒸气的收集室(1),所述收集室(1)依次连通有用于滤除水中污物的第一净化室(2)、用于再次滤除水中污物的第二净化室(3),
所述第一净化室(2)上设置有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二净化室(3)上设置有第三出水口(8),所述第二出水口(6)、所述第三出水口(8)的内侧均设置有次级过滤装置(10),所述第一净化室(2)、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均设置有阻污装置(11),
所述次级过滤装置(1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或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的滤筒(101),所述滤筒(101)内设置有滤芯(102),所述滤芯(102)呈筒形,所述滤芯(102)与所述滤筒(101)的内壁之间形成出水通道(103),所述滤芯(102)的上端设置有上端盖(104),所述滤芯(102)的下端设置有下端盖(105),所述上端盖(104)上设置有与所述出水通道(103)连通的出水开口(106),且所述出水开口(106)与所述第二出水口(6)或所述第三出水口(8)连通,所述下端盖(105)上设置有进水开口(107),所述进水开口(107)与所述第一净化室(2)的内部或所述第二净化室(3)的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室(1)内设置有前置过滤装置(4),所述前置过滤装置(4)包括设置在所述收集室(1)内用于滤除杂物的过滤网(41),所述过滤网(41)内设置有前置滤芯(42),所述前置滤芯(42)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43),所述第一出水口(43)连通有第一水管(5),所述第一水管(5)的另一端伸入至与所述第一净化室(2)内与所述第一净化室(2)连通,
所述第二出水口(6)连通有第二水管(7),所述第二水管(7)的另一端伸入至与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与所述第二净化室(3)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8)连通有出水管(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蒸养水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净化室(2)、所述第二净化室(3)内还设置有用于排除底部污物的吸泥管(12),
所述吸泥管(12)的底部开设有吸泥口(13),所述吸泥管(12)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强,孙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城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