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机,其包括:轴;耦接到轴的转子;设置在转子外部的定子,其中,转子包括:第一罐;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罐中的转子芯;耦接到转子芯的多个磁体;以及设置转子芯的另一部分的第二罐,多个磁体由于多个分隔空间而在周向上间隔开,第一罐包括:第一板部;通过使第一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的第一突出部;以及设置在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分隔空间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一突起,第二罐包括:第二板部;通过使第二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的第二突出部;以及设置在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空间并且彼此间隔开的多个第二突起,并且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布置成彼此错开。
Rotor and motor including the r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电机
实施例涉及一种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通过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来获得转矩的装置,并且通常在车辆、家用电器、工业设备等中使用。电机可以包括壳体、轴、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定子、以及安装在轴的外周面上的转子等。这里,电机的定子引起与转子的电相互作用并且引起转子的旋转。此外,轴也随着转子的旋转而旋转。特别地,电机可以在用于保证车辆转向的稳定性的装置中使用。例如,电机可以在诸如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electronicpowersteeringsystem)等的车辆用电机中使用。多个磁体安装在转子上。这里,根据磁体的安装方法,将转子分为:磁体被插入到转子芯中并耦接到转子芯的内部永磁体(IPM)型转子;以及磁体附接到转子芯的表面的表面永磁体(SPM)型转子。在包括SPM型转子的电机的情况下,由于磁体仅通过接合而耦接到转子芯,所以当接合力变小时磁体与转子芯分离。另一方面,磁体可以附接到转子芯的外周面。另外,突起可以设置在转子芯的外周面上。这里,多个这样的突起可以沿着转子芯的外周面布置。这里,多个磁体可以各自设置在突起之间。每个磁体的位置对电机的齿槽转矩有影响。由于每个磁体的周向宽度上的公差以及突起之间的距离的公差,所以每个磁体的位置可能会出现误差。当每个磁体的位置出现误差时,齿槽转矩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及包括该转子的电机,该转子被配置成使用罐来保护磁体,并同时使用形成在罐上的突起来防止附接到转子芯的磁体脱落。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减小齿槽转矩的电机。实施例的各方面不限于上述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理解其他未阐述的方面。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轴;转子,所述转子耦接到轴;以及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转子的外部。其中,转子包括:第一罐;转子芯,所述转子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罐中;多个磁体,所述多个磁体耦接到转子芯;以及第二罐,转子芯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中。多个磁体被布置为由于多个分隔空间而在周向上间隔开。第一罐包括:第一板部;第一突出部,通过使第一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一突起,所述多个第一突起设置在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第二罐包括:第二板部;第二突出部,通过使第二板部的边缘弯曲来形成所述第二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设置在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被布置成彼此错开。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布置在基于磁体的底表面的不同高度处。第一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一突出部的一个端部上,第二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突出部的一个端部上。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端部可以与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端部接触。第一突起可以形成为从第一突出部的内周面突出,并且可以在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上在与第一突起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凹槽。第一突起之间的距离和第二突起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分隔空间可以形成为从转子芯的顶表面延伸到转子芯的底表面,并且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布置在比分隔空间的两端更靠近中央的区域中。转子芯可以包括容纳多个磁体的多个容纳部,并且多个容纳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形成有凹槽的表面。其中,转子芯可以包括形成为从转子芯的外周面向外延伸的多个引导件。多个引导件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在多个分隔空间中的每一个中,并且容纳部可以被限定为多个引导件之间的区域。容纳部的凹槽可以形成为从转子芯的顶表面延伸到转子芯的底表面并且设置为与引导件相邻。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子,该转子包括:转子部,所述转子部包括转子芯和被布置成在转子芯的外周面上间隔开的多个磁体;第一罐,所述第一罐被配置成覆盖转子部的上部;以及第二罐,所述第二罐被配置成覆盖转子部的下部。其中,第一罐可以包括布置在分别形成于磁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一突起,并且第二罐可以包括布置在分别形成于磁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二突起。这里,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沿着转子芯的周向交替地布置。磁体的一侧可以与第一突起接触,磁体的另一侧可以与第二突起接触。第一罐可以包括:设置在转子部上方的环形的第一板部;以及从第一板部的外周面沿轴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第二罐可以包括:设置在转子部下方的环形的第二板部;以及从第二板部的外周面沿轴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第一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一突出部上,第二突起可以形成在第二突出部上。形成于第一突出部上的第一突起可以被布置成与第一板部以一定距离隔开,并且形成在第二突出部上的第二突起可以被布置成与第一板部以一定距离隔开。可以通过对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的一个区域加压来形成第一突起,并且可以通过对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面的一个区域加压来形成第二突起。第一罐可以包括通过对第一突出部的外周面的一个区域加压而形成的第一凹槽,并且第一凹槽的下侧可以与分隔空间连通。第二罐可以包括通过对第二突出部的外周面的一个区域加压而形成的第二凹槽,并且第二凹槽的上侧可以与分隔空间连通。当形成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时,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中的每一者的侧表面可以被按压抵接磁体的侧表面。第一罐的第一板部和第二罐的第二板部可以通过焊接而固定到转子芯。转子部的转子芯可以进一步包括从转子芯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引导件,并且磁体可以设置在引导件之间。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中的每一者的内表面可以被设置成与引导件的外表面间隔开。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基于转子芯的中心彼此旋转对称地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该电机包括:轴;转子,在所述转子的中心处设置有轴;以及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转子的外部。转子包括:转子部,所述转子部包括转子芯和被布置成在转子芯的外周面上间隔开的多个磁体;第一罐,所述第一罐被配置成覆盖转子部的上部;以及第二罐,所述第二罐被配置成覆盖转子部的下部。其中,第一罐包括布置在分别形成于磁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一突起,第二罐包括布置在分别形成于磁体之间的分隔空间中的第二突起。其中,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沿着转子芯的周向交替地布置。磁体的一侧可以与第一突起接触,磁体的另一侧可以与第二突起接触。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了电机,该电机包括:定子;转子,所述转子设置在定子的内部,并且包括转子芯和设置在转子芯的外周面上的磁体;以及耦接到转子的轴。其中,转子芯包括柱形主体和从该主体的外周面沿径向突出的多个引导件。该主体包括:设置在引导件之间并且布置有磁体的表面;以及形成为从该表面朝向转子的中心凹入的凹槽。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件和设置成与第一引导件相邻的第二引导件。凹槽基于将主体的中心连接到第一引导件与第二引导件之间的圆周中心的虚拟线不对称地布置在所述表面上。凹槽可以从转子芯的顶表面到转子芯的底表面沿轴向连续地布置。凹槽可以基于虚拟线布置在一侧上。该表面可以包括具有凹槽的第一表面和不具有凹槽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包括:/n轴;/n转子,所述转子耦接到所述轴;以及/n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部,/n其中,所述转子包括:第一罐;转子芯,所述转子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中;多个磁体,所述多个磁体耦接到所述转子芯;以及第二罐,所述转子芯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中,/n其中,所述多个磁体被布置为由于多个分隔空间而在周向上间隔开,/n其中,所述第一罐包括:第一板部;第一突出部,通过使所述第一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一突起,所述多个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n其中,所述第二罐包括:第二板部;第二突出部,通过使所述第二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所述第二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设置在所述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并且/n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错开地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30 KR 10-2017-0163239;20181002 KR 10-2018-011.一种电机,包括:
轴;
转子,所述转子耦接到所述轴;以及
定子,所述定子设置在所述转子的外部,
其中,所述转子包括:第一罐;转子芯,所述转子芯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所述第一罐中;多个磁体,所述多个磁体耦接到所述转子芯;以及第二罐,所述转子芯的另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罐中,
其中,所述多个磁体被布置为由于多个分隔空间而在周向上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一罐包括:第一板部;第一突出部,通过使所述第一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所述第一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一突起,所述多个第一突起设置在所述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
其中,所述第二罐包括:第二板部;第二突出部,通过使所述第二板部的边缘弯曲而形成所述第二突出部;以及多个第二突起,所述多个第二突起设置在所述多个分隔空间中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分隔空间中并且间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错开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所述第一突起和所述第二突起布置在基于所述磁体的底表面的不同高度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第一突起形成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端部上,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突起形成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昶炫,金宰永,元一植,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