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慧娟专利>正文

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66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的防撞机构防撞效果不好,且防撞力度较小的问题。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外部安装有无人机机翼,所述无人机机翼设置有四个,所述无人机机翼包括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所述第二机翼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机翼防撞缓冲头,所述第一机翼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机翼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下端安装有安全防撞气囊。

An anti collision mechanism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俗称:无人飞机、无人机、无人航空载具、无人作战飞机、蜂型机;广义上为不需要驾驶员登机驾驶的各式遥控飞行器,一般特指军方的无人侦察飞机,无人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无人机在降落时,有时会因操作者控制不当发生撞击,从而造成机身损坏。但是,现有的防撞机构防撞效果不好,且防撞力度较小;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防撞机构防撞效果不好,且防撞力度较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包括无人机主体,所述无人机主体的外部安装有无人机机翼,所述无人机机翼设置有四个,所述无人机机翼包括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所述第二机翼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安装有机翼防撞缓冲头,所述第一机翼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机翼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之间安装有弹性件,所述无人机主体的下端安装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的下端安装有安全防撞气囊。优选的,所述无人机主体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无人机脚架,所述无人机脚架的外部设置有防滑垫,且无人机脚架与防滑垫胶接连接。优选的,所述接线盒的内部安装有碰撞传感器,且碰撞传感器的型号设置为LB96-43-7G0型。优选的,所述第二机翼的上端安装有升降旋转叶片,且升降旋转叶片设置有四个。优选的,所述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之间安装有弧形转轴,所述第一机翼与第一固定块焊接连接,所述第二机翼与第二固定块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与机翼防撞缓冲头通过螺钉连接,所述第二机翼与缓冲弹簧通过螺钉连接,所述弹性件与第二固定块和第一固定块均通过螺钉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缓冲弹簧受到外力作用收缩可进行初步减震,起到初步防撞的作用,通过在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之间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若干弹性件,当无人机机翼碰撞到硬物并达到一定力度时,弹性件根据受力方向弯折,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相对旋转,对碰撞力进行抵消,在外力抵消后,第一机翼和第二机翼再次受到弹性件的弹力复位,具有良好的防撞效果,由于上下两端的弹性件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无人机机翼在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碰撞传感器与安全防撞气囊配合使用,当撞击力度过大时,可控制安全防撞气囊弹开,对无人机的底部进行防撞保护,同时也降低了整体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防撞效果,对无人机主体的防撞保护更加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的整体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的整体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机翼与第二机翼的连接关系图。图中:1、无人机主体;2、无人机机翼;3、第一机翼;4、第二机翼;5、升降旋转叶片;6、机翼防撞缓冲头;7、缓冲弹簧;8、无人机脚架;9、防滑垫;10、第一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2、弹性件;13、接线盒;14、安全防撞气囊;15、弧形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无人机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无人机机翼2,无人机机翼2设置有四个,无人机机翼2包括第一机翼3和第二机翼4,第二机翼4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7,缓冲弹簧7的一端安装有机翼防撞缓冲头6,第一机翼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第二机翼4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1,第二固定块11与第一固定块10之间安装有弹性件12,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接线盒13,接线盒13的下端安装有安全防撞气囊14,缓冲弹簧7受到外力作用收缩可进行初步减震,起到初步防撞的作用,弹性件12进一步提高防撞效果,安全防撞气囊14对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进行防撞保护,同时也降低了无人机主体1整体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对无人机主体1的防撞效果,对无人机主体1的防撞保护更加全面。进一步,无人机主体1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无人机脚架8,无人机脚架8的外部设置有防滑垫9,且无人机脚架8与防滑垫9胶接连接,无人机脚架8保证无人机主体1可平稳降落。进一步,接线盒13的内部安装有碰撞传感器,且碰撞传感器的型号设置为LB96-43-7G0型,当撞击力度过大时,可控制安全防撞气囊14弹开,对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进行防撞保护。进一步,第二机翼4的上端安装有升降旋转叶片5,且升降旋转叶片5设置有四个,升降旋转叶片5可控制无人机主体1的起飞与降落。进一步,第一机翼3与第二机翼4之间安装有弧形转轴15,第一机翼3与第一固定块10焊接连接,第二机翼4与第二固定块11焊接连接,第一机翼3与第二机翼4受力可相对转动,焊接连接保证整体的连接结构刚度。进一步,缓冲弹簧7与机翼防撞缓冲头6通过螺钉连接,第二机翼4与缓冲弹簧7通过螺钉连接,弹性件12与第二固定块11和第一固定块10均通过螺钉连接,连接方式简单,降低安装成本,利于维修。工作原理:使用时,当无人机主体1的无人机机翼2撞到硬物时,缓冲弹簧7受到外力作用收缩可进行初步减震,起到初步防撞的作用,当力度过大时,弹性件12根据受力方向弯折,第一机翼3和第二机翼4相对旋转,对碰撞力进行抵消,在外力抵消后,第一机翼3和第二机翼4再次受到弹性件12的弹力复位,具有良好的防撞效果,由于上下两端的弹性件12处于平衡状态,保证无人机机翼2在飞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提高整体的稳定性,通过接线盒13内部的碰撞传感器与安全防撞气囊14配合使用,当撞击力度过大时,可控制安全防撞气囊14弹开,对无人机主体1的底部进行防撞保护,同时也降低了无人机主体1整体受到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了对无人机主体1的防撞效果,对无人机主体1的防撞保护更加全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无人机机翼(2),所述无人机机翼(2)设置有四个,所述无人机机翼(2)包括第一机翼(3)和第二机翼(4),所述第二机翼(4)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7),所述缓冲弹簧(7)的一端安装有机翼防撞缓冲头(6),所述第一机翼(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二机翼(4)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1),所述第二固定块(11)与第一固定块(10)之间安装有弹性件(12),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接线盒(13),所述接线盒(13)的下端安装有安全防撞气囊(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包括无人机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外部安装有无人机机翼(2),所述无人机机翼(2)设置有四个,所述无人机机翼(2)包括第一机翼(3)和第二机翼(4),所述第二机翼(4)的一端安装有缓冲弹簧(7),所述缓冲弹簧(7)的一端安装有机翼防撞缓冲头(6),所述第一机翼(3)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固定块(10),所述第二机翼(4)的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二固定块(11),所述第二固定块(11)与第一固定块(10)之间安装有弹性件(12),所述无人机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接线盒(13),所述接线盒(13)的下端安装有安全防撞气囊(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人机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主体(1)下端的两侧均安装有无人机脚架(8),所述无人机脚架(8)的外部设置有防滑垫(9),且无人机脚架(8)与防滑垫(9)胶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慧娟
申请(专利权)人:蔡慧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