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构造的改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64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48
描述了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10),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11)。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具有第一模块化子框架(16)和第二模块化子框架(18),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具有一个或两个钝端部分(26、28),第二模块化子框架具有一个或两个伸出端部分(36、38)。钝端部分和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

Improvement of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建筑物构造的改进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建筑物构造的结构材料的改进。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形成周界框架(perimeterframe)的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该周界框架在建筑物的地板(floors)、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被使用。
技术介绍
预组装的(或预制的)建筑物框架,例如整个墙壁框架,由于其尺寸大,通常难以运输和处理,特别是当需要将其定位在位于入口受限且空间可能有限的构造现场时,从而大大增加了构造成本。因此,需要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其将提供对前述现有技术的改进。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其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a)具有钝端部分(bluntendportion)的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和(b)具有伸出端部分的第二模块化子框架,其中,钝端部分和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continuousabuttingeng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n(a)具有钝端部分的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和/n(b)具有伸出端部分的第二模块化子框架,/n其中,所述钝端部分和所述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所述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所述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3 AU 2017903876;20171222 AU 20171017991.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
(a)具有钝端部分的第一模块化子框架,和
(b)具有伸出端部分的第二模块化子框架,
其中,所述钝端部分和所述伸出端部分的尺寸和形状设定为便于在所述钝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与在所述伸出端部分的拐角处会合的至少两个表面之间的连续邻接接合。


2.一种模块化周界框架系统,用于形成在建筑物的地板、墙壁和屋顶的构造中使用的周界框架,包括:
(a)梯式子框架,其具有一对平行的、间隔开的梯式梁构件,所述梯式梁构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梯式横梁构件互连,所述梯式梁构件彼此对称地相对,从而在所述梯式子框架的每个相对的端部处形成钝端部分,所述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一梯式梁构件适于沿着所述周界框架的外部周界定位,且所述梯式梁构件中的第二梯式梁构件适于沿着所述周界框架的内部周界定位,
(b)顶帽式子框架,其具有一对平行的、间隔开的顶帽式梁构件,所述顶帽式梁构件通过一个或更多个顶帽式横梁构件互连,所述顶帽式梁构件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并且彼此对称地相对,使得所述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一顶帽式梁构件在其每个相对的端部处沿其长度超过所述顶帽式梁构件中的第二顶帽式梁构件的长度进一步延伸预定距离,从而在所述顶帽式子框架的每个相对的端部处形成伸出端部分,所述顶帽式梁构件中的所述第一顶帽式梁构件适于沿着所述周界框架的外部周界定位,且所述第二顶帽式梁构件适于沿着所述周界框架的内部周界定位,其中,所述预定距离基本上等于所述梯式梁构件中的所述第一梯式梁构件和所述第二梯式梁构件隔开的距离,
其中,所述周界框架通过以下步骤来形成:将两个所述梯式子框架在第一轴线的两边彼此相对对称地定位,其中每个梯式子框架的所述梯式梁构件中的所述第一梯式梁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纳尔逊·乔伊斯
申请(专利权)人:JS乔伊斯私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澳大利亚;A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