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车厢的废排及空调装置的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空调系统作为保障车辆舒适性的重要辅助设备,其产品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在保障其制冷或制热性能稳定的前提下,向“更轻量化、更超薄化、更节能化”的方向发展。现有的轨道车辆空调及废排装置常分开设置,体积和重量较大,集成化程度较低;或采用集成废排装置,但机组高度受风机叶轮大小影响,无法满足现在空调轻薄化设计的要求;而且废排风量的调节还局限于通过调节风阀开度来实现,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车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车辆空调及废排装置常分开设置,其体积和重量较大,集成化程度较低;或采用集成废排装置,但机组高度受风机叶轮大小影响,无法满足现在空调轻薄化设计的要求;或废排风量的调节局限于通过调节风阀开度来实现,没有起到节能的效果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n新风空调系统(20),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用于向所述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新风或混合风,所述混合风包括来自所述车辆的车厢外的新风以及车厢的内循环风车厢;/n废气排放系统(30),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n其中,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根据新风进风量或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载客量调节,通过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壳体(10),所述安装壳体(10)用于设置在车辆的车厢上;
新风空调系统(20),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用于向所述车辆的车厢内输送新风或混合风,所述混合风包括来自所述车辆的车厢外的新风以及车厢的内循环风车厢;
废气排放系统(30),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10)内,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用于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废气排出;
其中,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根据新风进风量或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载客量调节,通过控制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将所述车辆的车厢内的压力控制在预设正压值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的新风进风量大于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的排风量,所述预设正压值大于等于30Pa且小于等于5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体(10)具有:
第一安装腔室(11),所述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连通的新风进口(111)、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混合风出口(113),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由所述新风进口(111)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新风和由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内的内循环风,混合形成所述混合风后由所述混合风出口(113)排入所述车辆的车厢内;车厢
第二安装腔室(12),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相间隔,所述安装壳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连通的废气入口(121)和废气出口(122),所述废气排放系统(30)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内,以将由所述废气入口(121)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室(12)内的废气由所述废气出口(122)排至所述车辆的车厢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废排及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腔室(1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换热腔(114)、压缩机腔(115)和第二换热腔(116),其中,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和所述压缩机腔(115)通过导风口(117)连通,所述新风进口(111)与所述压缩机腔(115)连通,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所述混合风出口(113)均与所述第一换热腔(114)连通,所述安装壳体(10)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换热腔(116)连通的散热口(118);
所述新风空调系统(20)包括第一风机(21)、第二风机(22)和通过冷媒循环管路依次连接的第一换热器(23)、压缩机(24)和第二换热器(25),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23)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内,所述压缩机(24)设置在所述压缩机腔(115)内,所述第二换热器(25)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116)内,所述第一风机(21)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4)内并位于所述内循环回风口(112)和所述混合风出口(113)之间,以将所述混合风由所述混合风出口(113)排出;所述第二风机(22)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腔(116)内并与所述散热口(118)间隔所述第二换热器(25)设置。
技术研发人员:石宇立,朱沛文,陈建波,吕建忠,蔡光曙,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