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525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包括: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定滑轮;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形状记忆合金丝束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受热收缩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拉手手柄的自动弹开及收拢,提高乘员的安全舒适性。

A self rotating automobile handle based on shape memory alloy t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
本技术涉汽车车身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技术被广泛应用,而在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智能化技术近年来已经被应用于现代汽车的各个部分中,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汽车在安全、性能和舒适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汽车拉手作为固定在汽车车身内板件上的重要安全部件,需要在车辆加、减速以及转弯等不稳定情况下给乘员以安全支持。传统汽车拉手绝大多数是需要乘员主动牵引的被动件,均未涉及部件智能化领域,同时传统隐藏式汽车拉手的结构较复杂,不利于实现车身部件的轻量化,如中国专利CN104943587A、CN206644702U,在汽车不稳定情况下需要乘员手动拉动拉手手柄,影响乘员反应速度以及在不稳定情况下拉下拉手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可以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受热收缩和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拉手手柄的自动弹开及收拢,提高乘员的安全舒适性。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把手基体;其为“匚”形;/n第二把手基体,其为“匚”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把手基体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n第一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n第二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n第三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n第四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n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丝束的自旋转汽车拉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把手基体;其为“匚”形;
第二把手基体,其为“匚”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外侧,并与所述第一把手基体一体连接,形成具有“凹”形空腔的“匚”形拉手;
第一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
第二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
第三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一端转角处;
第四定滑轮,其位于所述“凹”形空腔内,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二把手基体的另一端转角处;
第一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一端;
第二半轴套,其固设在所述“凹”形腔内,位于所述“匚”形拉手另一端;
第一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一半轴套内,所述第一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一转轴旋转;
第二转轴,其嵌套在所述第二半轴套内,所述第二半轴套能够带动所述拉手绕所述第二转轴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半轴套和所述第二半轴套的旋向相同;
第一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一转轴;
第二基座,其套设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并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和所述第四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半轴套上;
超弹性形状记忆合金丝束,其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一半轴套上,并绕过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传亮徐孝东高镇海周斌宇石博文苏卫郑成锋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