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包括第一阻燃编织层、基材主体、第二阻燃编织层,所述基材主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均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复合形成的编织无纺布,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基材主体的上、下表面,所述基材主体与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通过第一阻燃编织层、基材主体、第二阻燃编织层的复合,相较于常规无纺布编织层、微孔树脂层、无纺布编织层三层结构复合的防水透气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具有防水透气效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
A kind of reinforced flame retardant waterproof and breathable membr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
本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
技术介绍
建筑的筑墙材料通常需复合多层墙体材料,以增加墙体的功能性,如增加隔热材料层或防火材料层,提高墙体的隔热及阻燃性能,在潮湿湿润的地区中,建筑墙体内还需复合一层能够阻挡水滴浸润墙体的隔气层,降低室内的的潮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墙体上霉菌和冷凝珠的形成,现有的手段主要是通过复合一层防水透气膜实现,而防水透气膜主要有无纺布编织层、微孔树脂层、无纺布编织层三层结构复合而成,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气效果,但随着建筑材料要求的提高,防水透气膜本身也需具有其他功能性,如适当提高其阻燃性能及强度,使复合后的墙体有更佳的性能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次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包括第一阻燃编织层、基材主体、第二阻燃编织层,所述基材主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均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复合形成的编织无纺布,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基材主体的上、下表面,所述基材主体与第一阻燃编织层、第二阻燃编织层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基材主体由无纺布层、聚烯烃微孔膜构成,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的上、下表面各覆盖设置有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聚烯烃微孔膜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聚烯烃微孔膜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质形成的微孔薄膜,其透水蒸汽性≥6300g/m2(24h),不透水性≥1500mm(2h)。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聚烯烃微孔膜的厚度为0.1~0.2mm。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无纺布层为聚丙烯树脂材质形成的纺粘无纺布,其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聚烯烃微孔膜上,分布克重为50~53g/m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阻燃编织层、基材主体、第二阻燃编织层的复合,相较于常规无纺布编织层、微孔树脂层、无纺布编织层三层结构复合的防水透气膜,本技术在具有防水透气效果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阻燃性能。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基材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阻燃编织层;2、基材主体;3、第二阻燃编织层;4、无纺布层;5、聚烯烃微孔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包括第一阻燃编织层1、基材主体2、第二阻燃编织层3,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均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复合形成的编织无纺布,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基材主体2与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基材主体2由无纺布层4、聚烯烃微孔膜5构成,聚烯烃微孔膜5的上、下表面各覆盖设置有无纺布层4,无纺布层4、聚烯烃微孔膜5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其中,聚烯烃微孔膜5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质形成的微孔薄膜,其透水蒸汽性≥6300g/m2(24h),不透水性≥1500mm(2h),聚烯烃微孔膜5的厚度为0.1~0.2mm,对水蒸汽起阻隔作用;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为聚酯纤维与添加有三聚氰胺尿酸盐的尼龙纤维通过熔喷纺粘形成的编织无纺布,其克重在113~121g/m2,具有较高的燃点,且能够吸附水汽,同时具有抗静电性能;无纺布层4为聚丙烯树脂材质形成的纺粘无纺布,其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聚烯烃微孔膜5上,分布克重为50~53g/m2,无纺布层4本身具有一定阻燃性,且不堵塞阻燃编织层上纤维丝之间的网孔,保证基材主体2的通气性。相较于常规的常规无纺布编织层、微孔树脂层、无纺布编织层三层结构复合的防水透气膜,而本技术中在基材主体2上增设阻燃性能佳的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进一步增加基材主体2的阻燃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燃编织层(1)、基材主体(2)、第二阻燃编织层(3),所述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均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复合形成的编织无纺布,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所述基材主体(2)与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燃编织层(1)、基材主体(2)、第二阻燃编织层(3),所述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分别覆盖连接有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均为聚酯纤维-尼龙纤维复合形成的编织无纺布,所述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通过热熔压合连接在基材主体(2)的上、下表面,所述基材主体(2)与第一阻燃编织层(1)、第二阻燃编织层(3)的边沿通过激光封边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型阻燃防水透气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主体(2)由无纺布层(4)、聚烯烃微孔膜(5)构成,所述聚烯烃微孔膜(5)的上、下表面各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僖佳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