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639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和混合纤维编织层,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位于布料的中间层,所述防护层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有第一经线和与所述第一经线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有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且所述第一纬线与所述第二纬线间隔安装,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一纬线均为银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经线和所述第二纬线均为芳纶纤维材料。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混合纤维编织层耐磨性能高、结构强度好、防割性能以及隔热防火性能,芳纶纤维比较轻,强度高,并且耐酸耐碱性能好,银纤维具有防臭抗菌的作用,该复合型防割布料质量轻、可塑性高和功能性强。

A composite anti cutting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
本技术涉及布料相关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
技术介绍
防割布料是一种高性能、超耐磨的织物,是户外服装、运动服装、行李包装和运动装备产品的最佳选择,面料的特殊的结构赋予它优异的耐磨性、耐撕性和无与伦比的强度。现有技术的防割布料多为复合布料,但是在复合中会产生透气性能差,不能贴合皮肤,长时间对皮肤造成伤害,而且布料防割性能低,布料多为单一性材料,组织结构性能差,包括防火隔热以及透气性等,所以急需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和混合纤维编织层,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位于布料的中间层,所述防护层有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有第一经线和与所述第一经线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所述纬线包括有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且所述第一纬线与所述第二纬线间隔安装,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一纬线的直径均为r,所述第二经线和所述第二纬线的直径均为2r,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一纬线均为银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经线和所述第二纬线均为芳纶纤维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有聚酰胺纤维、硼纤维和钢丝纤维根据“麻花”形状交错缠绕成混合纤维,所述混合纤维在以“X”形的方式编织交叉成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两侧均通过胶合层粘接有所述防护层。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层中所述第二经线顶端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经线顶端高度的1.2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线、第二经线、第一纬线和第二纬线的密度均为40根/厘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设有的混合纤维编织层能够包含多种材料,聚酰胺纤维的耐磨性能高,硼纤维的结构强度好,而钢丝纤维的强度高,能够具有很高的防割性能以及隔热防火性能。2、本技术中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设计的防护层中布料的高度以及宽度不一,在外侧的芳纶纤维比较轻,强度高,并且耐酸耐碱性能好,而内侧的银纤维具有防臭抗菌的作用,外侧能保护内侧,内侧可以对布料进行品质的提升。3、本技术中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混合纤维编织层、胶合层以及防护层对布料的结构进行组织划分,功能性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的混合纤维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的混合纤维编织层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的防护层结构示意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的防护层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合纤维编织层;11、聚酰胺纤维;12、硼纤维;13、钢丝纤维;2、防护层;21、经线;211、第一经线;212、第二经线;22、纬线;221、第一纬线;222、第二纬线;3胶合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前面”、“后面”、“中间部位”、“内部”、“顶端”、“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5,根据本技术实施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2和混合纤维编织层1,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位于布料的中间层,所述防护层2有经线21和纬线22编织而成,所述经线21包括有第一经线211和与所述第一经线211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212,所述纬线22包括有第一纬线221和第二纬线222,且所述第一纬线221与所述第二纬线222间隔安装,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的直径均为r,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的直径均为2r,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均为银纤维材料,银纤维材料的耐磨性、耐撕性、抗菌性和防臭性能高,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均为芳纶纤维材料,芳纶纤维材料的重量轻、超高强度和耐酸耐碱的特性。其中,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有聚酰胺纤维11、硼纤维12和钢丝纤维13根据“麻花”形状交错缠绕成混合纤维4,所述混合纤维4在以“X”形的方式编织交叉成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所述混合纤维结构多,所述聚酰胺纤维11的耐磨性能好,所述硼纤维12的结构强度高和所述钢丝纤维13耐割性能好,并且“麻花”和“X”结构稳定牢固,织物挺括,脱散性好。其中,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两侧均通过胶合层3粘接有所述防护层2,所述胶合层3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胶体扛酸碱性能好,让各个纤维层粘合彻底,且不伤皮肤。其中,所述防护层2中所述第二经线212顶端的高度为所述第一经线211顶端高度的1.2倍,在外界划上时,第一接触的为所述第二经线212,所述第二经线212为芳纶纤维材料,可以保护内侧的所述银纤维组织。其中,所述第一经线211、第二经线212、第一纬线221和第二纬线222的密度均为40根/厘米,增强防割布料内外侧的所述防护层的强度。工作原理通过本技术的上述方案,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2和混合纤维编织层1,混合纤维编织层1位于布料的中间层,防护层2有经线21和纬线22编织而成,采用的经线21和纬线22交错的编织方式具有弹性、柔软性和延伸性等特点,经线21包括有第一经线211和与第一经线211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212,纬线22包括有第一纬线221和第二纬线222,且第一纬线221与第二纬线222间隔安装,第一经线211和第一纬线221的直径均为r,第二经线212和第二纬线222的直径均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2)和混合纤维编织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位于布料的中间层,所述防护层(2)由经线(21)和纬线(22)编织而成,所述经线(21)包括有第一经线(211)和与所述第一经线(211)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212),所述纬线(22)包括有第一纬线(221)和第二纬线(222),且所述第一纬线(221)与所述第二纬线(222)间隔安装,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的直径均为r,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的直径均为2r,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均为银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均为芳纶纤维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包括有防护层(2)和混合纤维编织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纤维编织层(1)位于布料的中间层,所述防护层(2)由经线(21)和纬线(22)编织而成,所述经线(21)包括有第一经线(211)和与所述第一经线(211)间隔设置的第二经线(212),所述纬线(22)包括有第一纬线(221)和第二纬线(222),且所述第一纬线(221)与所述第二纬线(222)间隔安装,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的直径均为r,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的直径均为2r,所述第一经线(211)和所述第一纬线(221)均为银纤维材料,所述第二经线(212)和所述第二纬线(222)均为芳纶纤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防割布料,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邓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