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35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包括支架,箱体,压实装置,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并用于驱动压实装置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箱体的顶部形成吊耳,支架的底部形成收容箱体的基坑;箱体中设置具挡板的横向推动机构,第一升降隔板与第二升降隔板,箱体与挡板、第一升降隔板及压实装置共同压缩垃圾,并在完成压缩处理后,垂直驱动机构驱动压实装置下降,并通过压实装置的底部所配置的横向伸缩的吊装组件活动插入吊耳,以提起所述箱体。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实现了对居民生活区等城市环境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及并对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进行高效转运,并节约了垃圾压缩装置的占地面积。

A garbage compres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压缩装置
本技术涉及垃圾处理设备
,更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压缩装置。
技术介绍
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垃圾的体积,并便于后期的转运操作。通过对垃圾进行压缩后能够增加转运垃圾的体积并增加存储垃圾容器的容纳空间,并将垃圾尤其是生活垃圾中的污水排出,防止垃圾运输车辆在转运压缩后垃圾过程中污水的泄露,以有利于环境保护。现有技术中通常有两种类型的垃圾压缩装置。第一种是移动式压缩装置,第二种是固定式垃圾压缩装置。移动式压缩装置通常依靠工程机械实现,并主要用于垃圾填埋场,以对垃圾进行压实。显然该现有技术并不适合城市小区中的小型垃圾堆放场所中的垃圾压缩处理,且会对城市地下水资源造成二次污染。固定式垃圾压缩装置具有体积较小的优点,比较适合城市小区中的小型垃圾堆放场所中的垃圾压缩处理。经检索,申请人发现公告号为CN20857699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顶部上料分体式垃圾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垃圾压缩站。该现有技术采用顶部进料并在压缩后垂直地从顶部取出。然而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垃圾压缩机依然存在压缩垃圾的处理能力较低的缺陷。同时由于该垃圾压缩机设置在地面上,因此存在占地较大的缺陷;并且,该现有技术所揭示的垃圾处理机在压缩垃圾的过程中无法对垃圾产生的灰尘进行处理,因此会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垃圾压缩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垃圾压缩装置,用以对居民生活区等城市环境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并对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进行高效转运,同时避免生活垃圾在压缩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对地面造成二次污染,并节约垃圾压缩装置的占地面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包括:支架,箱体,压实装置,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并用于驱动压实装置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所述箱体的顶部形成吊耳,所述支架的底部形成收容箱体的基坑,所述支架架设在基坑的边缘处;所述箱体中设置具挡板的横向推动机构,第一升降隔板与第二升降隔板,所述箱体与挡板、第一升降隔板及压实装置共同压缩垃圾,并在完成压缩处理后,垂直驱动机构驱动压实装置下降,并通过压实装置的底部所配置的横向伸缩的吊装组件活动插入吊耳,以提起所述箱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升降隔板、第二升降隔板及挡板平行设置,并横置于箱体的内部;所述箱体一端形成供压缩后的垃圾移出的敞口,当完成垃圾压缩处理后,提起第一升降隔板与第二升降隔板,并通过横向推动机构将压缩后的垃圾通过敞口水平推出箱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配置第二垂直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隔板的顶部配置外扩的吊装部,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的顶杆与吊装部刚性连接;所述箱体配置第三垂直升降机构,所述第二升降隔板的顶部配置外扩的吊装部,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的顶杆与吊装部刚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坑的侧壁形成收容第二垂直升降机构及第三垂直升降机构的导引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坑的底部形成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置入基坑底部的水体净化装置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顶部外侧设置若干喷淋装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顶部配置安装座,所述垂直驱动机构垂直贯穿安装座并被安装座所固定,所述安装座横向对称设置两个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铰接钩爪,所述压实装置的顶部横向凸伸形成被钩爪所钩持的凸缘。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包含四根垂直设置且横截面呈矩形支撑杆,所述箱体形成四个抵靠在支撑杆内侧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支架之间设置贴合支撑杆的润滑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装组件包括:第五驱动机构,吊装杆;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形成两个纵向同步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与吊装杆铰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装杆的自由端形成一圈吊装槽;所述压实装置垂直提起箱体时,通过所述吊装槽收容吊耳,以限制吊耳的横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垃圾压缩装置,实现了对居民生活区等城市环境中的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及并对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进行高效转运,并避免了生活垃圾在压缩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对地面造成二次污染,并节约垃圾压缩装置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垃圾压缩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沿图1中C-C向剖切该垃圾压缩装置所形成的视图;图3为图1为本技术一种垃圾压缩装置的立体图;图4为该垃圾压缩装置中的箱体另一个视角下的立体图;图5为收容该垃圾压缩装置中的压缩组件的基坑的示意图;图6为该垃圾压缩装置中的吊装组件的立体图;图7为装配在框架上的喷雾组件的立体图;图8为第二升降隔板的立体图;图9为未安装水平驱动机构的横向推动机构的侧视图;图10为横向推动机构中所安装的用以推动压缩后的垃圾移出箱体的水平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11为压缩垃圾的压实装置的立体图;图12为驱动压实装置及箱体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13为未安装水平驱动机构的横向推动机构的立体图;图14为垃圾压缩装置中的支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请参图1至图14所揭示的本技术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揭示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可用于对城市居民小区的生活垃圾进行快速压缩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合理预测到该垃圾压缩装置70不仅可以对生活垃圾进行压缩处理,还可对其他垃圾,例如废金属、玻璃制品等垃圾进行压缩处理,且应用环境并非限于城市居民小区,并还可应用于工业区或者大中型垃圾中转处机构对能够被压缩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首先参图1至图4所所示,该垃圾压缩装置70包括:支架701,箱体71,压实装置72,固定在支架701的顶部并用于驱动压实装置72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704,箱体71的顶部形成吊耳7111,支架701的底部形成收容箱体71的基坑100。支架701架设在基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701),箱体(71),压实装置(72),固定在支架(701)的顶部并用于驱动压实装置(72)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704),所述箱体(71)的顶部形成吊耳(7111),所述支架(701)的底部形成收容箱体(71)的基坑(100),所述支架(701)架设在基坑(100)的边缘处;/n所述箱体(71)中设置具挡板(715)的横向推动机构(75),第一升降隔板(707)与第二升降隔板(706),所述箱体(71)与挡板(715)、第一升降隔板(707)及压实装置(72)共同压缩垃圾,并在完成压缩处理后,垂直驱动机构(704)驱动压实装置(72)下降,并通过压实装置(72)的底部所配置的横向伸缩的吊装组件(721)活动插入吊耳(7111),以提起所述箱体(7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701),箱体(71),压实装置(72),固定在支架(701)的顶部并用于驱动压实装置(72)作升降运动的垂直驱动机构(704),所述箱体(71)的顶部形成吊耳(7111),所述支架(701)的底部形成收容箱体(71)的基坑(100),所述支架(701)架设在基坑(100)的边缘处;
所述箱体(71)中设置具挡板(715)的横向推动机构(75),第一升降隔板(707)与第二升降隔板(706),所述箱体(71)与挡板(715)、第一升降隔板(707)及压实装置(72)共同压缩垃圾,并在完成压缩处理后,垂直驱动机构(704)驱动压实装置(72)下降,并通过压实装置(72)的底部所配置的横向伸缩的吊装组件(721)活动插入吊耳(7111),以提起所述箱体(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1)呈长方体且内部中空;所述第一升降隔板(707)、第二升降隔板(706)及挡板(715)平行设置,并横置于箱体(71)的内部;
所述箱体(71)一端形成供压缩后的垃圾移出的敞口(730),当完成垃圾压缩处理后,提起第一升降隔板(707)与第二升降隔板(706),并通过横向推动机构(75)将压缩后的垃圾通过敞口(730)水平推出箱体(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71)配置第二垂直升降机构(709),所述第一升降隔板(707)的顶部配置外扩的吊装部,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709)的顶杆(719)与吊装部刚性连接;
所述箱体(71)配置第三垂直升降机构(708),所述第二升降隔板(706)的顶部配置外扩的吊装部,所述第二垂直升降机构(709)的顶杆(719)与吊装部刚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压缩装置(70),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鲜杨敏潘智伟朱敏伟陈碧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太湖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