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装置,包含第一模体、滑配于第一模体的侧抽机构、以及穿过第一模体的成型镶针,所述成型镶针沿轴向具有内孔成型部、及导向部,所述内孔成型部与所述侧抽机构构成一环形成型腔;所述成型装置还包含有司筒,所述司筒沿轴向的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所述司筒包含内周套接所述导向部的轴套、及固定在所述轴套上且外周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水套;所述水套与所述轴套间夹设有循环水路用于冷却所述司筒。
A mo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成型
,具体涉及一种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日用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塑胶制品作为大众消费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需求及行业竞争下,更新加快,产品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塑胶模具制造及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不同类结构的塑胶品的出品要求,各种针对性的模具结构层出不穷,有效的解决了生产难题,急时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大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塑胶模具在设计的过程中,面对具有细长内孔的薄壁制件,需要使用细长的成型镶针进行成型其内孔,且为了在脱模过程中,不使薄壁制件变形,需要采用司筒用于顶出。但由于成型镶针过于细长,无法对其进行冷却,且司筒上用于顶出薄壁制件的位置是需要接触薄壁制件的,在无法冷却的情况下,生产一段时间后,司筒因为是壁状结构,容易变形,导致司筒会卡紧在成型镶针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基于上述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循环水路的司筒的成型装置,用于对司筒进行冷却以解决司筒受热容易变形导致卡紧在成型镶针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含第一模体、滑配于第一模体的侧抽机构、以及穿过第一模体的成型镶针,所述成型镶针沿轴向具有内孔成型部、及导向部,所述内孔成型部与所述侧抽机构构成一环形成型腔;所述成型装置还包含有司筒,所述司筒沿轴向的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所述司筒包含内周套接所述导向部的轴套、及固定在所述轴套上且外周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水套;所述水套与所述轴套间夹设有循环水路用于冷却所述司筒。较佳地,所述循环水路包含:第一环形水路,配置于靠近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的端部;第二环形水路,配置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通过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水路;第一开口,开设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通过一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导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水路;及第二开口,开设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水路;冷却水流能够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方流进、并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方流出以冷却所述司筒。较佳地,一所述轴套外周开设有沿轴向延展的两第一导流槽,一所述水套上开设有沿轴向延展的两第二导流槽;一所述第一导流槽与一所述第二导流槽构成一所述第一导流道;另一所述第一导流槽与另一所述第二导流槽构成一所述第二导流道。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道在周向上配置在对置于所述第二导流道的位置。较佳地,从轴向上观察,所述轴套外周构成一D型结构、且所述水套适配于所述轴套。较佳地,所述水套的内周与所述轴套的外周过盈配合。较佳地,所述第一导流道和所述第二导流道沿轴向开设在所述轴套的外周。较佳地,所述侧抽机构在第一方向上具有两对置配置的滑块组件,所述成型装置在第二方向上配置有不少于一个的成型镶针、以及套设于成型镶针外周的所述司筒,所述第二方向构成为第一方向的正交方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成型装置,其上配置的司筒包含轴套和水套,在轴套和水套件夹设有循环水路,用于对司筒进行冷却,使得司筒不会因为过热导致变形,从而解决司筒因为过热而卡紧于成型镶针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绘制了本技术的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制了本技术的司筒和成型镶针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制了本技术的图1中P1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绘制了本技术的图1中P2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绘制了从轴向上观察,司筒和成型镶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绘制了本技术的成型装置与定模组的定模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其剖切面的正交于图1中的成型装置的剖切面。附图标识1-第一模体、2-侧抽机构、3-环形成型腔、4-成型镶针、41-内孔成型部、42-导向部、5-司筒、51-轴套、52-水套、53-第一环形水路、54-第二环形水路、55-第一导流道、56-第二导流道、57-第一开口、58-第二开口、6-定模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上端”、“下端”、“上段”、“下段”、“上侧”、“下侧”、“中间”、“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成型装置,参考图1,其包含有第一模体1、侧抽机构2、成型镶针4以及司筒5。成型镶针4穿过第一模体1、且具有内孔成型部41和导向部42。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体1具体为动模芯,动模芯能够固定于动模座上,侧抽机构2与动模芯和动模板滑动配合。成型镶针4直接固定于第一模体1(其可配置有沿径向穿过司筒5的固定座,成型镶针4固定于固定座上,并通过固定座固定于第一模体1上,司筒5具有滑槽以供司筒5相对固定座活动)上或直接固定于动模座上。本实施例中,成型镶针4由司筒5伸出以固定于动模座上。司筒5能够安装在配置于动模座上的顶针板上,以随顶针板活动实现顶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3及图4,成型镶针4沿轴向具有内孔成型部41、及导向部42,导向部42邻接于内孔成型部41。内孔成型部41与侧抽机构2构成一环形成型腔3。司筒5包含内周套接导向部42的轴套51、及水套52。导向部42与轴套51滑动配合,水套52与轴套51和第一模体1滑动配合。水套52固定在轴套51上且外周套设在第一模体1上。司筒5能够在顶针板的带动下相对第一模体1和成型镶针4沿轴向活动。在水套52和轴套51之间夹设有循环水路,该循环水路用于对司筒5进行冷却,从而达到使司筒5不会因为过热而容易变形的目的。可以理解的是,在侧抽机构2沿远离成型镶针4的方向活动预设的距离后,司筒5能够沿其轴向活动顶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循环水路包含第一环形水路53、第二环形水路54、第一开口57和第二开口58,第一环形水路53开设于司筒5上靠近环形成型腔3的一端的端部,第二环形水路54开设于司筒5上远离环形成型腔3的一端的位置。第一环形水路53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装置,包含第一模体、滑配于第一模体的侧抽机构、以及穿过第一模体的成型镶针,所述成型镶针沿轴向具有内孔成型部、及导向部,所述内孔成型部与所述侧抽机构构成一环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还包含有司筒,所述司筒沿轴向的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所述司筒包含内周套接所述导向部的轴套、及固定在所述轴套上且外周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水套;所述水套与所述轴套间夹设有循环水路用于冷却所述司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成型装置,包含第一模体、滑配于第一模体的侧抽机构、以及穿过第一模体的成型镶针,所述成型镶针沿轴向具有内孔成型部、及导向部,所述内孔成型部与所述侧抽机构构成一环形成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装置还包含有司筒,所述司筒沿轴向的一端用于封闭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所述司筒包含内周套接所述导向部的轴套、及固定在所述轴套上且外周套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水套;所述水套与所述轴套间夹设有循环水路用于冷却所述司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路包含:
第一环形水路,配置于靠近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一端的端部;
第二环形水路,配置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通过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导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水路;
第一开口,开设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通过一沿轴向延伸的第二导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水路;及
第二开口,开设于远离所述环形成型腔的位置、且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水路;
冷却水流能够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一方流进、并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另一方流出以冷却所述司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一所述轴套外周开设有沿轴向延展的两第一导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唯科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