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机构及快装定位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92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及快装定位夹具,该夹持机构包括:定位夹具,与定位夹具横向夹持工件的压紧块,设置于定位夹具底部并呈正方形的定位片,部分置于定位夹具的内部并垂直向下贯穿定位片的拉钉,拉钉的侧部环设一圈凹槽,定位夹具形成具螺纹的收容盲孔,并通过收容盲孔与拉钉的顶部螺接;定位片的四个角部垂直凸设四个定位柱,定位片开设十字正交布置的第一定位孔,定位夹具形成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定位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夹持机构及快装定位夹具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等优点,显著地提高了对工件的夹持与定位效果,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换装操作,减少了工件的换装时间。

A clamping mechanism and quick assembling positioning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机构及快装定位夹具
本技术涉及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夹持机构及基于该夹持机构的快装定位夹具。
技术介绍
快装定位夹具是现代机床中常用的一种用于连接机床动力机构与工件之间的一种装置。机床通过刀具按照设定的程序对工件进行加工。快装定位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因此对快装定位夹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装定位夹具通过刚性与柔性的完美结合,在保证工件工装的重复定位精度上,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工装夹具需要使用人工进行调整与定位。由于待加工的工件的形状及种类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夹具在反复夹装工件时存在通用性较差,夹装定位效果不理想,加工精度不一致等缺陷,不能满足形状复杂且小批量的工件加工需求。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夹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揭示一种夹持机构及基于该夹持机构的一种快装定位夹具,用以实现对工件的快速换装操作,减少工件的换装时间,提高对工件的夹持效果。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件,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定位夹具,与定位夹具横向夹持工件的压紧块,设置于定位夹具底部并呈正方形的定位片,部分置于定位夹具的内部并垂直向下贯穿定位片的拉钉,所述拉钉的侧部环设一圈凹槽,定位夹具形成具螺纹的收容盲孔,并通过所述收容盲孔与拉钉的顶部螺接;<br>所述压紧块开设横向贯通压紧块的第一通孔,并使用螺钉横向贯通所述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连接,以通过定位夹具与压紧块共同横向夹持工件的底部,所述定位片的四个角部垂直凸设四个定位柱,所述定位片开设十字正交布置的第一定位孔,所述定位夹具形成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定位盲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夹具的顶部形成收容工件的收容部,且收容部的横向侧部形成开口部,所述压紧块横向配置于所述开口部,以通过所述定位夹具与压紧块共同横向夹持工件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夹具的侧部容置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夹具的底部设置第一限位槽,所述压紧块的底部设置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一限位槽形成定位缺口;所述定位夹具的底部设置呈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定位缺口与第二限位槽及两个第二定位孔相对于拉钉呈十字正交布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顶部形成三个连续相邻的矩形平面以及一个弧形面;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矩形平面面向所述压紧块配置。基于相同思想并为实现第二个目的,本申请还揭示了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技术创造所述的夹持机构,以及定位座,与定位座连接的底座,气缸,弹簧及钢珠;其中,所述定位座的顶部设置呈十字正交布置的四个棱柱定位齿及呈十字正交布置并用于部分收容定位柱的四个定位槽,所述棱柱定位齿与定位槽呈环状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定位座包括定位座本体,设置于定位座本体内并收容拉钉的轴套,所述轴套与定位座本体之间环形轴对称设置若干气缸,所述气缸形成下盲孔,所述定位座本体形成上盲孔,所述下盲孔与上盲孔共同收容所述弹簧的两端端部,所述轴套形成收容钢珠的第二通孔;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第一气孔,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中空通道,所述气缸在气体的驱动下上下运动,并在气缸向下运动时推动钢珠并卡入拉钉的凹槽中,以通过钢珠限制所述拉钉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棱柱定位齿形成相互分离的第一定位棱与第二定位棱,所述第一定位棱延伸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并部分延伸入所述定位盲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的内侧形成收容缺口,当所述气缸向上运动时,钢珠被拉钉底部的凸缘所形成的环形斜面所驱动,以将钢珠推入收容缺口中;当所述气缸向下运动时,钢珠被气缸压入凹槽中,以通过钢珠压持环形斜面,以限制所述拉钉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凸缘的侧部与轴套的内壁面贴合,所述拉钉的底部形成内六角盲孔,通过旋转拉钉,以调节拉钉在轴套中垂直方向上的位置,所述收容缺口的深度与轴套的厚度及凹槽的深度之和大于所述钢珠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侧部设置第二气孔,所述定位柱的底部形成圆形的定位面,所述定位槽的底部形成与第二气孔连通的吸气孔,定位柱部分嵌入定位槽中并通过所述定位面覆盖吸气孔,所述第二气孔连接空气发生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揭示的夹持机构及快装定位夹具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等优点,显著地提高了对工件的夹持与定位效果,实现了对工件的快速换装操作,减少了工件的换装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中所包含的夹持机构夹持工件时在第一个视角下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中所包含的夹持机构夹持工件时在第二个视角下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中所包含的夹持机构夹持工件时在第三个视角下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夹持工件时的俯视图;图5为沿图4中B-B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箭头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夹持工件时在第一个视角下立体图;图8为图7中箭头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夹持工件时在第二个视角下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夹持工件时在第三个视角下立体图;图11为纵向剖切定位座与底座并示出吸气孔与第二气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正方向”、“负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请参图1至图3所示出的本技术一种夹持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夹持机构位于定位夹具30与定位座40的上方,并共同组成实施例二所指的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件A。该夹持机构包括: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n定位夹具(30),与定位夹具(30)横向夹持工件的压紧块(10),设置于定位夹具(30)底部并呈正方形的定位片(80),部分置于定位夹具(30)的内部并垂直向下贯穿定位片(80)的拉钉(20),所述拉钉(20)的侧部环设一圈凹槽(21),定位夹具(30)形成具螺纹的收容盲孔(18),并通过所述收容盲孔(18)与拉钉(20)的顶部螺接;/n所述压紧块(10)开设横向贯通压紧块(10)的第一通孔,并使用螺钉横向贯通所述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30)连接,以通过定位夹具(30)与压紧块(10)共同横向夹持工件的底部,所述定位片(80)的四个角部垂直凸设四个定位柱(81),所述定位片(80)开设十字正交布置的第一定位孔(82),所述定位夹具(30)形成与第一定位孔(82)配合的定位盲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定位夹具(30),与定位夹具(30)横向夹持工件的压紧块(10),设置于定位夹具(30)底部并呈正方形的定位片(80),部分置于定位夹具(30)的内部并垂直向下贯穿定位片(80)的拉钉(20),所述拉钉(20)的侧部环设一圈凹槽(21),定位夹具(30)形成具螺纹的收容盲孔(18),并通过所述收容盲孔(18)与拉钉(20)的顶部螺接;
所述压紧块(10)开设横向贯通压紧块(10)的第一通孔,并使用螺钉横向贯通所述第一通孔并与定位夹具(30)连接,以通过定位夹具(30)与压紧块(10)共同横向夹持工件的底部,所述定位片(80)的四个角部垂直凸设四个定位柱(81),所述定位片(80)开设十字正交布置的第一定位孔(82),所述定位夹具(30)形成与第一定位孔(82)配合的定位盲孔(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30)的顶部形成收容工件的收容部(301),且收容部(301)的横向侧部形成开口部(302),所述压紧块(10)横向配置于所述开口部(302),以通过所述定位夹具(30)与压紧块(10)共同横向夹持工件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30)的侧部容置传感器(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夹具(30)的底部设置第一限位槽(13),所述压紧块(10)的底部设置第二限位槽(12),所述第一限位槽(13)与第二限位槽(12)呈对向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槽(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限位槽(12)的延伸方向呈垂直关系,所述第一限位槽(13)形成定位缺口(131);
所述定位夹具(30)的底部设置呈对向设置的两个第二定位孔(14);
所述定位缺口(131)与第二限位槽(12)及两个第二定位孔(14)相对于拉钉(20)呈十字正交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1)的顶部形成三个连续相邻的矩形平面以及一个弧形面;
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矩形平面面向所述压紧块(10)配置。


6.一种快装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以及
定位座(40),与定位座(40)连接的底座(50),气缸(41),弹簧(88)及钢珠(60);
其中,
所述定位座(40)的顶部设置呈十字正交布置的四个棱柱定位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新张怡帆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