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585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涵盖电网、社会及用户等维度的包含9个计算指标的“煤改电”适应性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S2.确定各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将部分定性指标定量化;S3.根据实际工程实施情况确定“煤改电”改造模式决策模型;S4.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综合权重计算;S5.采用极差变换法将各指标归一化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通过算例分析表明,本申请能科学而全面的支撑“煤改电”项目的改造模式决策,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A decision making method for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mode of \coal to electricity\ consider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配电网综合评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冬季供暖期,我国北方部分城市雾霾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改善采暖季空气污染问题,国家大力推行以电能为主的清洁能源替代项目。“煤改电”项目是用清洁、能源转化率高、可再生的电能替代传统的煤炭资源来满足用户的采暖需要。在项目实际推广中,按供暖方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按供暖设备种类可主要分为直热式、蓄热式和热泵类电采暖。由于选择的供暖方式及设备种类的不同,工程实施后对电网、用户乃至全社会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煤改电”工程改造过程中,在项目实施前综合考虑多方利益,再进一步对改造模式进行可靠决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专家学者对电网工程的综合评价问题展开研究,已有技术[1],见《农村电气化》第2卷出版的《“煤改电”项目综合效益的模糊评判方法》,该技术基于模糊评判理论,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配电网运行状况等方面,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评估“煤改电”工程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建立涵盖电网、社会及用户等维度的包含9个计算指标的“煤改电”适应性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nS2.确定各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将部分定性指标定量化;/nS3.根据实际工程实施情况确定“煤改电”改造模式决策模型;/nS4.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综合权重计算;/nS5.采用极差变换法将各指标归一化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及区域差异的“煤改电”适应性改造模式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涵盖电网、社会及用户等维度的包含9个计算指标的“煤改电”适应性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S2.确定各评估指标的计算方法,将部分定性指标定量化;
S3.根据实际工程实施情况确定“煤改电”改造模式决策模型;
S4.运用层次分析法与变异系数法进行综合权重计算;
S5.采用极差变换法将各指标归一化得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指标体系为二级指标体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指标体系包括:
电网、用户、社会方面分别为一级指标;
电网方面指标包括经济性、对系统可靠性影响两个二级指标;
用户方面包括用户采暖费、用户可靠性、用户满意度、三个二级指标;
社会方面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晗钰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