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32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包括管体、隔板、吸液管、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管体的内部新型固定有隔板,隔板一侧的管体内部设有第一储液腔,隔板另一侧的管体内部设有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二密封塞,第二储液腔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一密封塞,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内部皆固定有吸液管,吸液管的顶端套接有医用气囊,吸液管的顶端伸出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上端,吸液管超出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上端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管体、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隔板、吸液管、医用气囊、出液管,解决了缺少能够储存两种样本溶液的存放管和医用液体存放管缺少防洒落功能的问题。

A spray proof storage tube for medical liquid sa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
本技术涉及医用器材
,具体为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
技术介绍
在医药领域,对于各类的液体样本需要采用专门的容器进行存放,通常采用试管类工具进行存放,方便用于后续的样本检测,目前,现有的医用液体样本存放管,多是以单独的试管进行存放设计,当需要检测两种相近的液体样本时,需要两组试管,不容易携带,且容易混淆,且在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其倾倒,此操作容易造成液体洒落,对检测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存放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包括管体、隔板、吸液管、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所述管体的内部新型固定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的管体内部设有第一储液腔,所述隔板另一侧的管体内部设有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一储液腔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二密封塞,所述第二储液腔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一密封塞,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内部皆固定有吸液管,所述吸液管的顶端套接有医用气囊,所述吸液管的顶端伸出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上端,所述吸液管超出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上端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对称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的上端皆固定有吊耳,所述吊耳通过牵引绳与隔板上固定板内的通孔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外侧管体表面及粘接有标签袋,所述标签袋内皆插接有样本标签。优选的,所述吸液管的底端伸入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内的底端,且医用气囊与吸液管的内部连通。优选的,所述出液管和吸液管皆为玻璃管,且出液管和吸液管内部连通。(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设置管体、第一储液腔、第二储液腔、隔板,使本技术能够同时存放两种不用的医用样本溶液,方便进行同一批次的检验处理,不会混淆,更加方便,适用性更高,有效的解决了缺少能够同时储存两种样本溶液的存放管的问题,在进行医用样本液体的存放时,将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拔出,将样本溶液放置进入管体内通过隔板区分的第一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中,完成分类存放,随后将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塞紧密封,在样本标签上记录样本溶液的特征加以区别,并插接入对应的标签袋中,完成样本的存放。(2)本技术通过设置吸液管、医用气囊、出液管,使本技术能够更加方便的出液,不会发生倾倒洒落的现象,导致样本的浪费,有助于样本溶液检测的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医用液体存放管缺少防洒落功能的问题,在进行出液处理操作时,按压医用气囊,随后松开,此时吸液管内部吸液,将样本溶液吸出,上升至出液管高度时排出,不会发生液体洒落的现象,保证检测工序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A处结构放大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管体;2、隔板;3、吸液管;4、第一储液腔;5、第二储液腔;6、标签袋;7、出液管;8、第一密封塞;9、固定板;10、医用气囊;11、第二密封塞;12、通孔;13、样本标签;14、吊耳;15、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包括管体1、隔板2、吸液管3、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管体1的内部新型固定有隔板2,隔板2用于分隔开管体1内的空间,隔板2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一储液腔4,隔板2另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二储液腔5,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用于分类存放医用液体样本溶液,第一储液腔4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二密封塞11,第二储液腔5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一密封塞8,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分别密封第二储液腔5和第一储液腔4,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内部皆固定有吸液管3,吸液管3用于吸取样本溶液导出,吸液管3的顶端套接有医用气囊10,医用气囊10作为产生负压条件吸引的工具主体,按压医用气囊10,吸液管3内空气排出,医用气囊10恢复时吸取液体,此过程中出液管7的另一端口需要处于密封状态,直至上升到出液管7高度时,方可储液畅通,吸液管3的顶端伸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上端,吸液管3超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上端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7,出液管7用于导出样本溶液。进一步,隔板2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内侧对称开设有通孔12,固定板9及通孔12作为固定连接的载体。进一步,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上端皆固定有吊耳14,吊耳14通过牵引绳15与隔板2上固定板9内的通孔12固定连接,使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不会轻易掉落,悬吊在固定板9上。进一步,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外侧管体1表面及粘接有标签袋6,标签袋6内皆插接有样本标签13,用于记录相应的样本溶液的主要信息,方便辨认。进一步,吸液管3的底端伸入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内的底端,且医用气囊10与吸液管3的内部连通,能够最大化的吸取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内的样本溶液。进一步,出液管7和吸液管3皆为玻璃管,且出液管7和吸液管3内部连通。工作原理:使用时,拔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二者通过牵引绳15连接吊耳14和固定板9内的通孔12,使其不会直接掉落,拖拽在管体1外部,随后将两种不同的样本溶液分别储存进管体1内隔板2两侧的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中,并将对应的样本标签13填写后放入对应的标签袋6中进行储存,随后将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分别密封,而吸液管3也随之插入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中,随后将吸液管3一侧的出液管7端口密封,当需要取出样本溶液时,仅需按压储液腔上的医用气囊10,随后松开,保持出液管7的畅通,在负压条件下,样本溶液上升至出液管7的高度时从出液管7导出,完成出液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包括管体(1)、隔板(2)、吸液管(3)、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部新型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一储液腔(4),所述隔板(2)另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二储液腔(5),所述第一储液腔(4)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二密封塞(11),所述第二储液腔(5)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一密封塞(8),所述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内部皆固定有吸液管(3),所述吸液管(3)的顶端套接有医用气囊(10),所述吸液管(3)的顶端伸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上端,所述吸液管(3)超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上端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包括管体(1)、隔板(2)、吸液管(3)、第一储液腔(4)和第二储液腔(5),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的内部新型固定有隔板(2),所述隔板(2)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一储液腔(4),所述隔板(2)另一侧的管体(1)内部设有第二储液腔(5),所述第一储液腔(4)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二密封塞(11),所述第二储液腔(5)的上端口插接有第一密封塞(8),所述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内部皆固定有吸液管(3),所述吸液管(3)的顶端套接有医用气囊(10),所述吸液管(3)的顶端伸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的上端,所述吸液管(3)超出第一密封塞(8)和第二密封塞(11)上端部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出液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液体样本防洒存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的上端固定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内侧对称开设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火兵童能胜原新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