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磺化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530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第一搅拌杆,每个第一搅拌杆的上方均通过销轴设有珠帘,最上层珠帘的上方设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上方设有滴液环,滴液环的底部设有若干滴液孔,滴液孔的内部设有圆珠,圆珠的底部与第二搅拌杆的上表面接触,滴液环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液管,釜体的顶部一侧设有进料斗,釜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位于出料管内部的搅拌轴上设有螺旋输送叶片,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釜体的内侧壁上第二搅拌杆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分散板,分散板的内壁上从下至上沿周向依次设有多个原料分散架、第一分散齿、粉碎刀和第二分散齿。

A sulfonation re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磺化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磺化反应
,尤其涉及一种磺化反应釜。
技术介绍
磺化是将磺酸基引入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化学工业的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染料、香料、某些药物、磺酸型离子交换树脂、有机合成反应的中间体等;工业上常用的磺化剂有硫酸、三氧化硫等,各种磺化剂具有不同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在采用浓硫酸作为磺化剂时,需要采用滴加的方式滴加浓硫酸,现有的磺化反应釜大都是采用直接添加的方式,这就导致磺化剂与液体反应物接触的不够充分,从而造成反应不充分,使用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磺化反应釜。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其特征在于,釜体的外部设有夹套,夹套的一侧上部设有进管,夹套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出管,夹套的外部设有保温层,进管和出管的另一端均位于保温层的外部,釜体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搅拌杆,搅拌轴上每个第一搅拌杆的上方均设有销轴,销轴的两端均设有登山锁扣,登山锁扣上设有珠帘,搅拌轴上最上层珠帘的上方设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上方设有滴液环,滴液环的中部设有供搅拌轴贯穿的通孔,滴液环的两端与釜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滴液环的底部设有若干滴液孔,滴液孔的内部设有圆珠,圆珠的底部与第二搅拌杆的上表面接触,滴液环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进液阀,进液管的上端伸出釜体并与釜体顶部一侧设有的储液罐相连,搅拌轴的上端伸出釜体并连有电机,釜体的顶部另一侧设有进料斗,釜体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搅拌轴上最下层第一搅拌杆的下方设有第三搅拌杆,位于出料管内部的搅拌轴上设有螺旋输送叶片,出料管上设有出料阀,釜体的内侧壁上第二搅拌杆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分散板,分散板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原料分散架,原料分散架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内壁上的第一分散齿,第一分散齿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内壁上的粉碎刀,粉碎刀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内壁上的第二分散齿。所述珠帘包括设置在登山锁扣上的钢丝绳,钢丝绳上设有若干搅拌球。所述原料分散架包括固定在分散板内壁上的定位杆,定位杆上固定有多个分散杆。所述第一分散齿和第二分散齿均为三棱锥结构或六棱锥结构。所述粉碎刀为不锈钢刀片,且粉碎刀的上下两端均焊接有刀架,刀架的一端固定在分散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搅拌轴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时会顶起滴液孔内的圆珠从而使得滴液环内的浓硫酸分散的加入到釜体的内部,与釜体内部的液体反应物在旋转的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第三搅拌杆和珠帘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反应,使用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釜体;2、夹套;3、进管;4、出管;5、保温层;6、搅拌轴;7、第一搅拌杆;8、销轴;9、登山锁扣;10、第二搅拌杆;11、滴液环;12、圆珠;13、进液管;14、进液阀;15、储液罐;16、电机;17、进料斗;18、出料管;19、第三搅拌杆;20、螺旋输送叶片;21、出料阀;22、分散板;23、第一分散齿;24、粉碎刀;25、第二分散齿;26、钢丝绳;27、搅拌球;28、定位杆;29、分散杆;30、刀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体1的外部设有夹套2,夹套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管3,夹套2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出管4,夹套2的外部设有保温层5,进管3和出管4的另一端均位于保温层5的外部,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搅拌杆7,搅拌轴6上每个第一搅拌杆7的上方均设有销轴8,销轴8的两端均设有登山锁扣9,登山锁扣9上设有珠帘,搅拌轴6上最上层珠帘的上方设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的上方设有滴液环11,滴液环11的中部设有供搅拌轴6贯穿的通孔,滴液环11的两端与釜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滴液环11的底部设有若干滴液孔,滴液孔的内部设有圆珠12,圆珠12的底部与第二搅拌杆10的上表面接触,滴液环11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上设有进液阀14,进液管13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与釜体1顶部一侧设有的储液罐15相连,搅拌轴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电机16,釜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有进料斗17,釜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18,搅拌轴6上最下层第一搅拌杆7的下方设有第三搅拌杆19,位于出料管18内部的搅拌轴6上设有螺旋输送叶片20,出料管18上设有出料阀21,釜体1的内侧壁上第二搅拌杆10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分散板22,分散板22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原料分散架,原料分散架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第一分散齿23,第一分散齿23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粉碎刀24,粉碎刀24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第二分散齿25。所述珠帘包括设置在登山锁扣9上的钢丝绳26,钢丝绳26上设有若干搅拌球27。所述原料分散架包括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定位杆28,定位杆28上固定有多个分散杆29。所述第一分散齿23和第二分散齿25均为三棱锥结构或六棱锥结构。所述粉碎刀24为不锈钢刀片,且粉碎刀24的上下两端均焊接有刀架30,刀架30的一端固定在分散板22上。本技术使用时,浓硫酸通过进液管13进入到滴液环11的内部,搅拌轴6带动第二搅拌杆10转动时会顶起滴液孔内的圆珠12从而使得滴液环11内的浓硫酸分散的加入到釜体1的内部,与从进料斗17加入到釜体1内部的液体反应物在旋转的第一搅拌杆7、第二搅拌杆10、第三搅拌杆19和珠帘的作用下充分混合反应;混合完成后在旋转的螺旋输送叶片20的作用下排出出料管18,设置的螺旋输送叶片20能防止物料堵塞出料管18;反应时可通过进管3向夹套2的内部通入导热油对釜体1的内部进行加热,加快反应的进行;此外,釜体1内侧壁上设置的分散板22、原料分散架、粉碎刀24、第一分散齿23和第二分散齿25在反应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对物料进行分散,使用效果较好。上面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釜体(1)的外部设有夹套(2),夹套(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管(3),夹套(2)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出管(4),夹套(2)的外部设有保温层(5),进管(3)和出管(4)的另一端均位于保温层(5)的外部,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搅拌杆(7),搅拌轴(6)上每个第一搅拌杆(7)上的上方均设有销轴(8),销轴(8)的两端均设有登山锁扣(9),登山锁扣(9)上设有珠帘,搅拌轴(6)上最上层珠帘的上方设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的上方设有滴液环(11),滴液环(11)的中部设有供搅拌轴(6)贯穿的通孔,滴液环(11)的两端与釜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滴液环(11)的底部设有若干滴液孔,滴液孔的内部设有圆珠(12),圆珠(12)的底部与第二搅拌杆(10)的上表面接触,滴液环(11)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上设有进液阀(14),进液管(13)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与釜体(1)顶部一侧设有的储液罐(15)相连,搅拌轴(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电机(16),釜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有进料斗(17),釜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18),搅拌轴(6)上最下层第一搅拌杆(7)的下方设有第三搅拌杆(19),位于出料管(18)内部的搅拌轴(6)上设有螺旋输送叶片(20),出料管(18)上设有出料阀(21),釜体(1)的内侧壁上第二搅拌杆(10)的下方设有环形的分散板(22),分散板(22)的内壁上沿周向设有多个原料分散架,原料分散架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第一分散齿(23),第一分散齿(23)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粉碎刀(24),粉碎刀(24)的上方沿周向设有多个固定在分散板(22)内壁上的第二分散齿(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磺化反应釜,包括釜体(1),其特征在于,釜体(1)的外部设有夹套(2),夹套(2)的一侧上部设有进管(3),夹套(2)的另一侧下部设有出管(4),夹套(2)的外部设有保温层(5),进管(3)和出管(4)的另一端均位于保温层(5)的外部,釜体(1)的内部中央竖直设有搅拌轴(6),搅拌轴(6)上设有多个弧形的第一搅拌杆(7),搅拌轴(6)上每个第一搅拌杆(7)上的上方均设有销轴(8),销轴(8)的两端均设有登山锁扣(9),登山锁扣(9)上设有珠帘,搅拌轴(6)上最上层珠帘的上方设有第二搅拌杆(10),第二搅拌杆(10)的上方设有滴液环(11),滴液环(11)的中部设有供搅拌轴(6)贯穿的通孔,滴液环(11)的两端与釜体(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滴液环(11)的底部设有若干滴液孔,滴液孔的内部设有圆珠(12),圆珠(12)的底部与第二搅拌杆(10)的上表面接触,滴液环(11)的上端一侧设有进液管(13),进液管(13)上设有进液阀(14),进液管(13)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与釜体(1)顶部一侧设有的储液罐(15)相连,搅拌轴(6)的上端伸出釜体(1)并连有电机(16),釜体(1)的顶部另一侧设有进料斗(17),釜体(1)的底部中央设有出料管(18),搅拌轴(6)上最下层第一搅拌杆(7)的下方设有第三搅拌杆(19),位于出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涛黄林海刘景旭田晓龙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智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