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296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单组分聚氨酯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包括配料釜和脱水釜,配料釜与脱水釜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配料釜和脱水釜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胶体磨。配料釜内粉料和液料的混合物经过初步混合之后,再经过胶体磨进行逐步研磨混合后,保证粉料和物料能够充分地混合均匀,再排送至脱水釜内,从而提升脱水釜内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大大减少粉料和液料混合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合效率。

One component polyurethane material mix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
本技术涉及单组分聚氨酯生产线,特别涉及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
技术介绍
在单组分聚氨酯的生产过程中,包括配料、脱水和聚合反应三个阶段,配料是将液料和粉料混合到一起,配料阶段和脱水阶段都需要对物料进行搅拌,保证粉料和液料能够充分的混合均匀,有利于脱水的进行以及保证后续聚合反应的充分进行。现有技术中,在配料阶段和脱水阶段均采用搅拌桨的方式进行搅拌,搅拌桨一般采用三轴搅拌桨,即即中间设置一根主搅拌桨、两侧分别设置分散搅拌桨,中间主搅拌桨起到主要的分散作用,两侧分散搅拌桨是高位分散和低位分散,提供高剪切力,以便于液料和粉料混合更加均匀,此时需要三个电机带动进行工作,能耗比较高,也需要长时间搅拌才能保证混合均匀程度,整体的效率偏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达到了提升液料和粉料混合效率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包括配料釜和脱水釜,配料釜与脱水釜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配料釜和脱水釜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胶体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料釜内粉料和液料的混合物经过初步混合之后,再经过胶体磨进行逐步研磨混合后,保证粉料和物料能够充分地混合均匀,再排送至脱水釜内,从而提升脱水釜内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大大减少粉料和液料混合的时间,从而提升混合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配料釜和脱水釜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抽送泵,所述抽送泵将配料釜内的物料抽送至脱水釜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抽送泵来将配料釜内的物料抽送至胶体磨内,保证胶体磨的喂料充分,避免物料堵塞都降低胶体磨的研磨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料釜和脱水釜内均设置有搅拌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搅拌桨能够提升配料釜和脱水釜内的搅拌效率,进一步缩短搅拌时间,提升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料釜内的搅拌桨为三轴搅拌桨,脱水釜内的搅拌桨为单轴搅拌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水釜内的搅拌强度可以降低,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料釜连通设置有粉料管、液料管和真空管,真空管连通在配料釜的上方,粉料管连通在配料釜的下方,配料釜处于真空状态,粉料管的出口处设置有粉料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在配料釜内加入液料,之后对配料釜密封进行抽真空作业,最后打开粉料阀门,利用配料釜内的真空环境,大气压与配料釜内的压差能够将粉料输送至配料釜内,使得粉料从下方与液料进行混合,从而提升混合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真空管上设置有真空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真空阀门能够关闭真空管,保证配料釜处于封闭的状态,避免粉料的扬尘通过真空管从配料釜内排出,有助于优化排放的空气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真空阀门和粉料阀门均为电控阀门,所述配料釜还包括交替控制器,交替控制器和真空阀门以及粉料阀门耦接,真空阀门与粉料阀门并联,并且真空阀门与粉料阀门通过交替控制器交替开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交替控制器来控制真空阀门和粉料阀门交替开启,在进粉料的时候关闭真空阀门,在开启真空阀门的时候关闭粉料阀门,保证粉料不会从真空管排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配料釜内的真空度为-0.085MPa~-0.09MPa。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负压在-0.08MPa~-0.075MPa能够具有合适的压力差,粉料的进料速度不会过快也不会过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在配料釜和脱水釜之间增设胶体磨,达到了提升液料和粉料混合效率的效果;2、通过在配料釜的上端连通真空管以及在配料釜的下端连通粉料管,起到了液下加料的目的,达到了提升粉料和液料混合效果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配料釜和脱水釜之间的连接简图;图2是配料釜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中,1、配料釜;11、粉料管;111、粉料阀门;12、液料管;13、真空管;131、真空阀门;2、脱水釜;3、胶体磨;4、抽送泵。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单组份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包括配料釜1和脱水釜2,配料釜1和脱水釜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配料釜1和脱水釜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抽送泵4和胶体磨3。粉料和液料在配料釜1内进行初步混合,混合后的物料经抽送泵4泵送喂料至胶体磨3内,经过胶体磨3进行充分研磨后,液料和粉料混合的非常均匀,再输送至脱水釜2内,能够大大节约粉料和液料混合的时间,提升混合效率。其中,抽送泵4是为了方便给胶体磨3喂料而设置的,避免物料堵塞而降低胶体磨3的研磨效率,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抽送泵4去除,也能够实现提升粉料和液料混合效率的目的。如图2所示,配料釜1上连通设置有粉料管11、液料管12和真空管13,真空管13连通在配料釜1的上方,粉料管11连通在配料釜1的下方。在使用反应釜时,首先通过液料管12向配料釜内加入液料,利用真空管13能够对配料釜1内部抽真空作业,在真空环境下,粉料能够在配料釜1内外压差的作用下进入配料釜1内,从而使得粉料从液下加入到液料内,从而提升粉料和液料混合的效率。配料釜1和脱水釜2内均设置有搅拌桨。利用搅拌桨能够提升配料釜和脱水釜内的搅拌效率,进一步缩短搅拌时间,提升物料混合的均匀程度。配料釜1内的搅拌桨为三轴搅拌桨,脱水釜2内的搅拌桨为单轴搅拌桨。三轴搅拌桨的中间设置一根主搅拌桨,两侧分别设置分散搅拌桨,中间主搅拌桨起到主要的分散作用,两侧分散搅拌桨是高位分散和低位分散,提供高剪切力,以便于液料和粉料混合更加均匀,此时需要三个电机带动进行工作,能耗比较高。单轴搅拌桨则为单独一根中间的主搅拌桨,能耗较低。配料釜1内的物料经过胶体磨3充分混合之后,在物料在脱水釜2内仅需要进行简单的搅拌操作,便于脱水即可,这样脱水釜2内的搅拌强度可以降低,以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如图2所示,真空管13上设置有真空阀门131,粉料管11的出口处设置有粉料阀门111,利用粉料阀门111能够控制粉料是否加入,而真空阀门131能够控制是否持续对配料釜1内抽真空。当开启粉料阀门111向配料釜1内输送粉料时,关闭真空阀门131,保证配料釜1处于封闭的状态,避免粉料的扬尘通过真空管13从配料釜1内排出,有助于优化排放的空气质量。真空阀门131和粉料阀门111均为电控阀门,所述反应釜还包括交替控制器,交替控制器和真空阀门131以及粉料阀门111耦接,真空阀门131与粉料阀门111并联,并且真空阀门131与粉料阀门111通过交替控制器交替开启。利用交替控制器来控制真空阀门131和粉料阀门111交替开启,在进粉料的时候关闭真空阀门131,在开启真空阀门131的时候关闭粉料阀门111,保证粉料不会从真空管13排出。配料釜1内的真空度最好保持在-0.08MPa~-0.075MPa之间,这样在配料釜1与粉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包括配料釜(1)和脱水釜(2),配料釜(1)与脱水釜(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配料釜(1)和脱水釜(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胶体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包括配料釜(1)和脱水釜(2),配料釜(1)与脱水釜(2)之间通过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配料釜(1)和脱水釜(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胶体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配料釜(1)和脱水釜(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抽送泵(4),所述抽送泵(4)将配料釜(1)内的物料抽送至脱水釜(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料釜(1)和脱水釜(2)内均设置有搅拌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料釜(1)内的搅拌桨为三轴搅拌桨,脱水釜(2)内的搅拌桨为单轴搅拌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单组分聚氨酯物料混合系统,其特征在于,配料釜(1)连通设置有粉料管(11)、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智宁程波宋正红周明吉
申请(专利权)人:远大洪雨唐山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