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5280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该方法包括:S1、选择对应观测区域的且精度在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观测仪器;S2、借助于均匀下垫面仪器比对与标定的方式,使所有观测仪器中同类仪器的观测精度一致;S3、根据非均匀地表观测仪器布设原理,通过优化采样设计,确定每一观测仪器的实际位置;S4、基于实际位置安装的每一观测仪器,获取多尺度、多要素的地面观测数据。上述方法可获取连续的、多尺度的水热通量、配套参数(气象要素、土壤温湿度、叶面积指数)数据,实现台站观测值与不同分辨率卫星遥感反演值之间的衔接,进而可为遥感产品算法和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提供卫星像元/模型网格尺度地面相对真值等验证数据,提高其精度。

A multi scale observation method of surface water and heat flu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面观测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多尺度、多要素的观测技术,具体为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
技术介绍
土壤-植被-大气是统一的、动态的、互相作用的连续系统,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定量描述土壤-植被-大气间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是以通量测量为基础的。通量作为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界面单位面积所输送的动量、热量和物质等物理量。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广泛开展,通量作为反映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FLUXNET已经发展成为由27个区域通量观测网络和研究组织组成的全球通量观测网络联盟。FLUXNET通量研究站点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不足20个,至今已发展到全球900多个观测站点,遍布全球不同的气候区和植被类型。这些观测站点基本是以涡动相关仪通量系统为主的单尺度观测(百米级尺度)。随着近几十年遥感技术、陆面过程/水文/数值天气预报等模型的发展,已能够获取区域和全球的大尺度水热通量产品(一般1-5km)。然而,这些产品需要地面观测值来验证与校正,但由于自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S1、选择对应观测区域且精度在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观测仪器;/n步骤S2、借助于均匀下垫面仪器比对与标定的方式,使所有观测仪器中同类仪器的观测精度一致;/n步骤S3、根据非均匀地表观测仪器布设原理,通过优化采样设计,确定每一观测仪器的实际位置;/n步骤S4、基于实际位置安装的每一观测仪器,获取多尺度、多要素的地面观测数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表水热通量的多尺度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选择对应观测区域且精度在预设范围内的多个观测仪器;
步骤S2、借助于均匀下垫面仪器比对与标定的方式,使所有观测仪器中同类仪器的观测精度一致;
步骤S3、根据非均匀地表观测仪器布设原理,通过优化采样设计,确定每一观测仪器的实际位置;
步骤S4、基于实际位置安装的每一观测仪器,获取多尺度、多要素的地面观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观测仪器包括:
单站多尺度观测时使用的一台蒸渗仪、涡动相关仪、闪烁仪、宇宙射线土壤水分测量仪、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叶面积指数无线传感器网络、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
通量观测矩阵观测时使用的多套涡动相关仪、多组闪烁仪、多套自动气象站和土壤温湿度无线传感器网络、叶面积指数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及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风温廓线仪与GPS探空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将所有的观测仪器进行分类;
选择相对均匀的下垫面,对分类后的同类仪器进行比对,并标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针对单站多尺度观测方式,确定观测区域的主风方向、研究对象;
根据所述主风方向、研究对象,将闪烁仪架设在受毗邻生态系统干扰最小的地点,且闪烁仪的光径路线呈南北向,并垂直于观测区域的主风方向;
在闪烁仪的路径中间安装蒸渗仪、涡动相关仪、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梯度观测系统和宇宙射线土壤水分仪;
蒸渗仪内种植研究对象的植被;涡动相关仪朝向主风方向,安装高度在地表或植被冠层上方1.5m及以上位置;
自动气象站配备用于测量风温湿压、降水、辐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湿度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自为刘绍民徐同仁朱忠礼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