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24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至少一个媒质存储容器;其中媒质存储容器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并由变容调节装置分隔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以适应不同情况下对蓄能的需求;在冷却效果较好的春、夏、秋三季夜晚,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冷侧容器的容量,大量蓄积冷源;在冬季温度较低、热交换装置低温端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热侧容器的出水流量,利用蓄积的大量循环水热源,对热交换装置整体升温,降低热交换装置局部低温冻裂的危险。

An energy storage and cooling system with cold and hot media Cooperative Stor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存储及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循环水冷却系统涉及发电厂的冷端系统,功能是将冷却介质送至高低压凝气器去冷却汽轮机低压缸排汽,以维持高低压凝气器的真空,使汽水循环得以继续。循环水冷却系统是建立汽轮机真空,并将冷端热源带走的必要条件。然而受环境温度及季节变化的影响,大部分发电机组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面临出力不足,而在冬季因防冻等安全需求被迫运行在高背压、高能耗状态,对机组的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和负荷响应时效性等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现有技术通过采用蓄能(冷)装置,在春、夏、秋三季,利用夜晚较好的冷却条件,大量蓄积冷源,供白天高温天气时使用。但是由于其媒质存储容器不具备内部协调变容特性,无法根据需要及时适当地调节罐内不同容器区的容量,不能高效地进行蓄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通过采用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容器,该媒质存储容器通过变容调节装置按需调整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实现在冷却效果较好的春、夏、秋三季夜晚,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冷侧容器的容量,大量蓄积冷源;在冬季温度较低、热交换装置低温端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热侧容器的出水流量,利用蓄积的大量循环水热源,对热交换装置整体升温,降低热交换装置局部低温冻裂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媒质存储容器;所述媒质存储容器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包括上盖、下盖、外筒体、变容调节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上盖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变容调节装置设置在该上盖、下盖和外筒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用于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所述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用于控制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所述高温媒质流道连接媒质存储容器中热侧容器的进水口,该热侧容器的出水口连接高温媒质配给系统,高温媒质配给系统将高温媒质均匀分配至热交换装置,并由换气系统对热交换装置中的高温媒质进行换热,低温媒质回收装置对换热后的低温媒质进行收集、并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存储容器中冷侧容器的进水口进行连接,冷侧容器的出水口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动力装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变容调节装置包括滑杆、调节盘和传动装置,所述滑杆一端连接上盖、另一端连接下盖,所述调节盘通过该传动装置的传动沿该滑杆进行轴向的上下运动,所述调节盘在径向上与该外筒体密封连接、并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该调节盘与外筒体接触的边缘设有软胶层。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装置为电动丝杠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设置于滑杆一端、并带动该滑杆沿其轴向正反旋转,所述滑杆外表面设有螺纹,所述调节盘与所述滑杆螺接、并沿该滑杆的轴向进行上下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变容调节装置包括中间固定环、上下浮动盘和连接层,所述中间固定环设置在外筒体中部、并与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上下浮动盘通过连接层与所述中间固定环柔性连接,所述连接层分别与所述中间固定环和上下浮动盘密封连接、并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波纹连接隔温层。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层为油布。进一步地,所述变容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框和活动层,所述固定框设置在该媒质存储容器内壁、并分别与上盖、下盖和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活动层与该固定框密封连接、并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该活动层根据压力变化自身相应地进行活动。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层为油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媒质存储容器,该媒质存储容器内部设有两个独立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并通过变容调节装置按需调整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实现在冷却效果较好的春、夏、秋三季夜晚,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冷侧容器的容量,大量蓄积冷源;在冬季温度较低、热交换装置低温端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增大媒质存储容器内热侧容器的出水流量,利用蓄积的大量循环水热源,对热交换装置整体升温,降低热交换装置局部低温冻裂的危险。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的媒质存储容器的其中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的媒质存储容器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的媒质存储容器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该系统包括换气系统1、高温媒质流道2、高温媒质配给系统3、热交换装置4、低温媒质回收装置5、低温媒质流道6、媒质动力装置7和媒质存储容器8;媒质存储容器8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包括上盖81、下盖82、外筒体83、变容调节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排气孔设置在上盖81处,上盖81和下盖82分别与外筒体83密封连接,变容调节装置设置在该上盖81、下盖82和外筒体83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用于将该媒质存储容器8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用于控制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高温媒质流道2连接媒质存储容器8中热侧容器的进水口,该热侧容器的出水口通过高温媒质流道2连接高温媒质配给系统3,高温媒质配给系统3将高温媒质均匀分配至热交换装置4,并由换气系统1对热交换装置4中的高温媒质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媒质存储容器;/n所述媒质存储容器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包括上盖、下盖、外筒体、变容调节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上盖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变容调节装置设置在该上盖、下盖和外筒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用于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所述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用于控制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n所述高温媒质流道连接媒质存储容器中热侧容器的进水口,该热侧容器的出水口连接高温媒质配给系统,高温媒质配给系统将高温媒质均匀分配至热交换装置,并由换气系统对热交换装置中的高温媒质进行换热,低温媒质回收装置对换热后的低温媒质进行收集、并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存储容器中冷侧容器的进水口进行连接,冷侧容器的出水口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动力装置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热媒质协同存储的蓄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换气系统、高温媒质流道、高温媒质配给系统、热交换装置、低温媒质回收装置、低温媒质流道、媒质动力装置和媒质存储容器;
所述媒质存储容器为变容媒质存储容器,包括上盖、下盖、外筒体、变容调节装置和至少一个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置在上盖处,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与外筒体密封连接,所述变容调节装置设置在该上盖、下盖和外筒体所围成的空间内、并用于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所述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水口和至少一个出水口,用于控制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的媒质存储量;
所述高温媒质流道连接媒质存储容器中热侧容器的进水口,该热侧容器的出水口连接高温媒质配给系统,高温媒质配给系统将高温媒质均匀分配至热交换装置,并由换气系统对热交换装置中的高温媒质进行换热,低温媒质回收装置对换热后的低温媒质进行收集、并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存储容器中冷侧容器的进水口进行连接,冷侧容器的出水口通过低温媒质流道与媒质动力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容调节装置包括滑杆、调节盘和传动装置,所述滑杆一端连接上盖、另一端连接下盖,所述调节盘通过该传动装置的传动沿该滑杆进行轴向的上下运动,所述调节盘在径向上与该外筒体密封连接、并将该媒质存储容器分成两个独立的热侧容器和冷侧容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良吕俊复王倩刘敏刘吉臻岳光溪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