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221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包括清液串联段、浓液串联段或清液串联段和浓液串联段的组合;清液串联段由多级滤罐通过清液出管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通过清液出管与清液出液系统连接,除第一级滤罐外,每一级滤罐的出浓液端均通过浓液回流管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的进液端;浓液串联段由多级滤罐通过浓液出管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通过浓液出管与浓液出液系统连接,最后一级滤罐的出清液端通过清液回流管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的进液端,剩余每一级滤罐的出清液端均通过清液出管排至清液出液系统;清液串联段和浓液串联段中,每一级滤罐中均设置有滤膜。

A device for increasing membrane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环保及工业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膜是一种具有特殊选择性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能把物料分隔成不相通的两部分,使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能透过,而将其他物质分离出来,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节能、环保和高精度分离等特性,已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化工、电子、食品、环保等领域,成为未来最重大产业技术之一。膜分离技术采用与传统“死端过滤”或“滤饼搭桥过滤”等过滤方式截然不同的动态“错流过滤”或“切向流过滤”方式:即在压力驱动下,原料液在膜表面以一定的流速高速流动,小分子物质(液体)沿与之垂直方向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并迅速被冲出膜表面,使物料达到分离、浓缩和纯化的目的。现有液体过滤成套装置的基本操作有三种方式: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半开半闭系统。其中开放系统通常用于工艺的可行性实验,典型操作流程图如图2所示,图中F表示流量计,P1/P2表示压力表,Q1表示渗透液,Q2表示截留液,该系统的错流速率和操作压力由单个水泵提供,其缺点是:每次都需要将截留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液串联段(1)、浓液串联段(4)或清液串联段(1)与浓液串联段(4)的组合;/n所述清液串联段(1)由多级滤罐(2)通过清液出管(8)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通过清液出管(8)与清液出液系统连接,除第一级滤罐(2)外,每一级滤罐(2)的出浓液端均通过浓液回流管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2)的进液端;/n所述浓液串联段(4)由多级滤罐(2)通过浓液出管(3)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2)通过浓液出管(3)与浓液出液系统连接,最后一级滤罐(2)的出清液端通过清液回流管(5)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2)的进液端,剩余每一级滤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液串联段(1)、浓液串联段(4)或清液串联段(1)与浓液串联段(4)的组合;
所述清液串联段(1)由多级滤罐(2)通过清液出管(8)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通过清液出管(8)与清液出液系统连接,除第一级滤罐(2)外,每一级滤罐(2)的出浓液端均通过浓液回流管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2)的进液端;
所述浓液串联段(4)由多级滤罐(2)通过浓液出管(3)依次串和/或并联形成,最后一级滤罐(2)通过浓液出管(3)与浓液出液系统连接,最后一级滤罐(2)的出清液端通过清液回流管(5)返回至前任意一级滤罐(2)的进液端,剩余每一级滤罐(2)的出清液端均通过清液出管排至清液出液系统;
所述清液串联段(1)和浓液串联段(4)中,每一级滤罐(2)中均设置有滤膜(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膜浓缩倍数和浓液浓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级滤罐(2)的出浓液端与浓液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根张勇翟君锋黄鹏浩吴健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泓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