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
本技术属于气体干燥装置
,具体地指一种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
技术介绍
空压站,即压缩空气站,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干燥器和过滤器组成。一般的空压站系统中,空气压缩机排气口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经输入接口电路传送到控制装置的CPU。当检测到的温度大于设定温度时,CPU经输出电路发出停机控制信号,强制空气压缩机停机。但是,对于采用压缩热再生干燥器的空压站系统,由于压缩热再生干燥器的再生需要利用高温压缩空气的热量,故不会对空气压缩机排气口排出的气体温度进行控制。因此,当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发生故障,可能会使高温压缩空气直接进入下游管网,导致管网中的密封件、膜片和软管等加速老化并发生胀裂,从而烫伤操作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发生故障可能会使高温压缩空气直接进入下游管网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包括第一干燥塔、第二干燥塔、进气管路、出气管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底部设有第二接口;第二干燥塔的顶部设有第三接口,底部设有第四接口;所述第一接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五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还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三接口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上安装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所述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之间设置有第六接口;r>所述第二接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五管路上安装有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所述第九阀门和第十阀门之间设置有第七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还通过第六管路与第四接口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上安装有第七阀门、第八阀门、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七阀门和第八阀门之间设置有第八接口;所述第一冷却器安装于第二接口和第八接口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器安装于第四接口和第八接口之间;所述第五接口通过第七管路与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七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一阀门;所述第五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进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六接口通过第八管路与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八管路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六接口和温度传感器之间设置有第九接口;所述第九接口通过第九管路与出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九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二阀门和冷干机;所述第八接口通过第二管路与进气管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阀门;所述出气管路上安装有第十三阀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第一阀门至第十三阀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九管路上还安装有第三冷凝液排除器。所述第六管路上还安装有第一冷凝液排除器;所述第一冷凝液排除器安装于第二接口和第八接口之间。所述第六管路上还安装有第二冷凝液排除器;所述第二冷凝液排除器安装于第四接口和第八接口之间。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内部均安装有活性氧化铝床层和分子筛床层;所述活性氧化铝床层安装于所述分子筛床层下方。所述第一干燥塔和第二干燥塔内部均安装有加热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温度传感器、第九管路和第六管路的设置,能够在压缩热再生干燥器排出的空气超过设定的温度时,进入第九管路进行降温,再通过第六管路进入到第一干燥塔或第二干燥塔内干燥,从而避免高温空气直接进入下游管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干燥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干燥塔101工作,第二干燥塔102再生加热阶段时,本技术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的等效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干燥塔101工作,第二干燥塔102再生冷吹阶段时,本技术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的等效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阀门,2-第二阀门,3-第三阀门,4-第四阀门,5-第五阀门,6-第六阀门,7-第七阀门,8-第八阀门,9-第九阀门,10-第十阀门,11-第十一阀门,12-第十二阀门,13-第十三阀门,21-第一管路,22-第二管路,23-第三管路,24-第四管路,25-第五管路,26-第六管路,27-第七管路,28-第八管路,29-第九管路,30-进气管路,31-出气管路,41-第一接口,42-第二接口,43-第三接口,44-第四接口,45-第五接口,46-第六接口,47-第七接口,48-第八接口,49-第九接口,101-第一干燥塔,102-第二干燥塔,103-活性氧化铝床层,104-分子筛床层,105-加热器,201-第一冷却器,202-第二冷却器,301-第一冷凝液排除器,302-第二冷凝液排除器,303-第三冷凝液排除器,401-温度传感器,501-冷干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突出本技术的重点,本文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了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本实施例中,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采用西门子s7-1200系列PLC控制系统。温度传感器采用西门子SM1231AI8×TC热电偶温度模块。控制器采用西门子CPU1214CAC/DC/RLY可编程控制器。冷凝液排除器采用BEKOMAT冷凝液自动排除器。如图1所示,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包括第一干燥塔101、第二干燥塔102、进气管路30、出气管路31和控制器。第一干燥塔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41,底部设有第二接口42;第二干燥塔102的顶部设有第三接口43,底部设有第四接口44。第一接口41通过第三管路23与第三接口43连通;第三管路23上安装有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之间设置有第五接口45。第一接口41还通过第四管路24与第三接口43连通;第四管路24上安装有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之间设置有第六接口46。第二接口42通过第五管路25与第四接口44连通;第五管路25上安装有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之间设置有第七接口47。第二接口42还通过第六管路26与第四接口44连通;第六管路26上安装有第七阀门7、第八阀门8、第一冷却器201、第一冷凝液排除器301、第二冷却器202和第二冷凝液排除器302;第七阀门7和第八阀门8之间设置有第八接口48。第一冷却器201和第一冷凝液排除器301安装于第二接口42和第八接口48之间;第二冷却器202和第二冷凝液排除器302安装于第四接口44和第八接口48之间。冷却器用于冷却高温空气,冷凝液排除器用于排除空气中水分产生的冷凝液。第五接口45通过第七管路27与第七接口47连通;第七管路27上安装有第十一阀门11。第五接口45通过第一管路21与进气管路30连通;第一管路2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第六接口46通过第八管路28与出气管路31连通;第八管路28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01以检测待排出空气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包括第一干燥塔(101)、第二干燥塔(102)、进气管路(30)、出气管路(31)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41),底部设有第二接口(42);第二干燥塔(102)的顶部设有第三接口(43),底部设有第四接口(44);/n所述第一接口(41)通过第三管路(23)与第三接口(43)连通;所述第三管路(23)上安装有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所述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之间设置有第五接口(45);/n所述第一接口(41)还通过第四管路(24)与第三接口(43)连通;所述第四管路(24)上安装有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所述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之间设置有第六接口(46);/n所述第二接口(42)通过第五管路(25)与第四接口(44)连通;所述第五管路(25)上安装有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所述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之间设置有第七接口(47);/n所述第二接口(42)还通过第六管路(26)与第四接口(44)连通;所述第六管路(26)上安装有第七阀门(7)、第八阀门(8)、第一冷 ...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变负荷用零气损压缩热再生干燥器,包括第一干燥塔(101)、第二干燥塔(102)、进气管路(30)、出气管路(31)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干燥塔的顶部设有第一接口(41),底部设有第二接口(42);第二干燥塔(102)的顶部设有第三接口(43),底部设有第四接口(44);
所述第一接口(41)通过第三管路(23)与第三接口(43)连通;所述第三管路(23)上安装有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所述第三阀门(3)和第四阀门(4)之间设置有第五接口(45);
所述第一接口(41)还通过第四管路(24)与第三接口(43)连通;所述第四管路(24)上安装有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所述第五阀门(5)和第六阀门(6)之间设置有第六接口(46);
所述第二接口(42)通过第五管路(25)与第四接口(44)连通;所述第五管路(25)上安装有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所述第九阀门(9)和第十阀门(10)之间设置有第七接口(47);
所述第二接口(42)还通过第六管路(26)与第四接口(44)连通;所述第六管路(26)上安装有第七阀门(7)、第八阀门(8)、第一冷却器(201)和第二冷却器(202);所述第七阀门(7)和第八阀门(8)之间设置有第八接口(48);所述第一冷却器(201)安装于第二接口(42)和第八接口(48)之间;所述第二冷却器(202)安装于第四接口(44)和第八接口(48)之间;
所述第五接口(45)通过第七管路(27)与第七接口(47)连通;所述第七管路(27)上安装有第十一阀门(11);
所述第五接口(45)通过第一管路(21)与进气管路(30)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1)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
所述第六接口(46)通过第八管路(28)与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森,沈斌,占秀英,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嘉隆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