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有害气体排放部件以及送风部件,有害气体排放部件用于将有害气体排出,送风部件用于输送新风;有害气体收集部件包括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收集单元包括支架、设置于支架的排风面板和单元排风收集部,排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单元排风收集部与排风口连通,相邻单元排风收集部之间相互连通,还包括总排风部,与至少一个的单元排风收集部连通,多个收集单元的排风面板拼接形成操作台面。收集主体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便于模块化设计和整体化组装,利用形成操作台面的排风面板进行排风,运行能耗低,实现地下空间的节能运行且保证地下空间环境安全。
A control system of harmful gas diffusion in underground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风
,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一些特殊地下工程承担着有害物质的储存及检测任务,传统的检测操作台为普通平台,有害物质在检测过程中易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并扩散至整个地下空间。因部分有害物质体积大、质量重,且需要多人同时检测操作,传统的通风柜等局部排风装置不满足此检测任务。为将有害气体置换排除出地下空间,需要大量的新风来置换,系统运行费用高,且有害气体易残留在地下空间的墙壁、拱顶及地面,洗消处理困难,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能耗低、保证地下空间环境安全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包括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有害气体排放部件以及送风部件,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用于将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收集的有害气体排出所述地下空间,所述送风部件用于向所述地下空间输送新风;其中,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包括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排风面板和单元排风收集部,所述排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设置于所述排风面板下方并与所述多个排风口连通,相邻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还包括总排风部,所述总排风部与所述多个收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单元排风收集部连通,所述多个收集单元的所述排风面板拼接形成操作台面。优选地,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底板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铰轴在竖向上的位置可调,在一列所述收集单元中,各个倾斜的底板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倾斜的整体底板部,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开关阀。优选地,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相邻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优选地,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包括排风连接管、埋地排风管和第一侧向排风管,所述排风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总排风部连通,所述排风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埋地排风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埋地排风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地下空间的侧部并与所述第一侧向排风管连通,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还包括第一排风风机,用于驱动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收集的有害气体经所述有害气体排风部件排出所述地下空间。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向排风管上设置有核级过滤器。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有害气体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埋地排风管或第一侧向排风管内的压力传感器、控制装置,所述第一排风风机为变频风机,在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的风路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核级过滤器的上游侧,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有害气体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第一排风风机的排风风量。优选地,所述收集单元下方设置有抽屉式工具箱。优选地,所述送风部件设置于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的上方,包括焊接在一起的连接风管、送风静压箱和送风孔板,所述送风部件整体安装于送风管上。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侧向排风管,用于将所述地下空间内的气体排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系统的有益效果为:1.有害气体收集部件的收集主体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便于模块化设计和整体化组装,可根据使用要求灵活拼装以满足不同的规格要求;2.利用排风面板进行排风,同时排风面板形成操作台面,一方面简化结构,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对有害气体的收集效率,运行能耗低,减少了为消除空间内有害气体而采用的整个空间大风量通风置换的传统模式,实现地下空间的节能运行且保证地下空间环境安全。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示出图1中A-A向剖视图;图3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有害气体收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板拼接示意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板一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板二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底板拼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侧板的俯视图。图中:1、有害气体收集部件;11、收集单元;111、支架;112、排风面板;1121、排风口;113、单元排风收集部;1131、底板;1132、侧板;1133、凸块;1134、排水口;1135、开关阀;1136、铰轴;12、总排风部;13、第一插接部;131、第一条形板;132、第二条形板;133、第一连接板;14、第二插接部;141、第三条形板;142、第四条形板;143、第二连接板;15、底板一;16、底板二;17、管路;2、有害气体排风部件;21、排风连接管;22、埋地排风管;23、第一侧向排风管;231、第一排风风机;232、核级过滤器;3、送风部件;31、送风孔板;311、送风口;32、送风静压箱;41、有害气体传感器;42、温湿度传感器;43、压力传感器;44、控制装置;5、气幕发生结构;51、气流输送管;6、第二侧向排风管;7、抽屉式工具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针对现有地下工程存在的运行费用高、洗消处理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有害气体收集部件1、有害气体排放部件2和送风部件3,其中,有害气体收集部件1用于对有害物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进行收集,有害气体排放部件2用于将有害气体收集部件1收集的有害气体进行排放,排出地下空间,而送风部件3用于向地下空间输送新风,一方面能够保证地下空间内的气压,另一方面保证地下空间内的空气清新,优化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地下空间指的是地下的一个封闭区域,例如可以为地下的一个房间。其中,继续参照图1,有害气体收集部件1包括多个收集单元11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为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收集单元11通常如图3所示呈一列排布,以便操作人员在收集单元11的两侧对操作台面进行操作,收集单元11包括支架111、设置于支架111上的排风面板112和单元排风收集部113,排风面板112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1121,单元排风收集部113设置于排风面板112下方并与各个排风口1121连通,相邻单元排风收集部113之间相互连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有害气体排放部件以及送风部件,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用于将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收集的有害气体排出所述地下空间,所述送风部件用于向所述地下空间输送新风;/n其中,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包括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排风面板和单元排风收集部,所述排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设置于所述排风面板下方并与所述多个排风口连通,相邻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还包括总排风部,所述总排风部与所述多个收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单元排风收集部连通,所述多个收集单元的所述排风面板拼接形成操作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有害气体排放部件以及送风部件,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用于将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收集的有害气体排出所述地下空间,所述送风部件用于向所述地下空间输送新风;
其中,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包括由多个收集单元拼接形成的收集主体,所述收集单元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排风面板和单元排风收集部,所述排风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排风口,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设置于所述排风面板下方并与所述多个排风口连通,相邻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之间相互连通,所述有害气体收集部件还包括总排风部,所述总排风部与所述多个收集单元中的至少一个的单元排风收集部连通,所述多个收集单元的所述排风面板拼接形成操作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通过铰轴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铰轴在竖向上的位置可调,在一列所述收集单元中,各个倾斜的底板首尾相连形成整体倾斜的整体底板部,位于最低位置的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处设置有开关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排风收集部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相邻所述侧板之间通过平滑曲面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空间有害气体扩散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害气体排放部件包括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辉,李吉,谭可可,方仲元,涂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