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515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其中该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包括集气罐体、排气管以及排气阀;集气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口与排气口连通;排气阀设置于排气管上,用于控制排气管的连通或阻断;集气罐体通过其内部压力变化从而抽吸流体处理系统中的流体,并使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集气罐体内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排气系统能够方便排气控制,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gas collecting and exhausting system for fluid treatment and a water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集气排气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处理工艺管道系统中,尤其是在管道的高点,在管道内流体运行过程中,水中的游离气体会在管道顶部淤积,积气严重会形成气阻,对系统造成影响。集气排气装置的作用是对管道中的气体进行收集并定期排出,使工艺管道稳定运行。现有水处理市场上的集气排气装置主要由集气罐体和排气阀组成,在运行过程中集气罐内逐渐累积气体,排气阀定期手动或自动打开进行排气,其特点在于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缺点在于排气周期不好控制;另一种集气排气装置是利用真空装置形成真空,同时通过集气罐内的液位控制真空阀的开关,利用真空原理实现排气,其优点在于可以在负压状态排气,缺点在于控制复杂,设备较多,成本较高。基于上述水处理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寻求更加经济、简便并且高效的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流体处理中控制复杂、设备较多、成本较高的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包括集气罐体、排气管以及排气阀;集气罐体的顶部设有排气口,排气管的一端口与排气口连通;排气阀设置于排气管上,用于控制排气管的连通或阻断;集气罐体通过其内部压力变化从而抽吸流体处理系统中的流体,并使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集气罐体内的顶部。进一步地,排气装置还包括止回阀;止回阀设置于排气管上,并位于排气阀和排气管的出气口之间。进一步地,集气罐体的侧面上设有进水口,集气罐体的底部上设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流体系统连通;集气罐体根据其压力变化,将流体通过进水口进入集气罐体内,并通过出水口流出;或者,将流体通过出水口进入集气罐体内,并通过进水口流出。进一步地,排气系统还包括流体处理系统流体处理系统在负压过程中,流体通过进水口进入集气罐体内,并通过出水口流出。进一步地,流体处理系统在反洗过程中,流体通过出水口进入集气罐体内,并通过进水口流出。进一步地,当流体系统在负压状态时,集气罐体内形成负压,排气管处于阻断状态,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集气罐体内的顶部。进一步地,当流体处理系统在正压状态时,集气罐体内形成正压,气体从集气罐体内顶部排气口经过排气阀和止回阀排出。相应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可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处理系统,包括排气系统,所述排气系统为上述所述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进一步地,当流体处理系统在负压抽吸产水过程中时,水处理系统处于产水状态;当流体处理系统在反洗过程中时,水处理系统处于反洗状态。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其排气阀、止回阀由通用的市场产品组成,具有通用性强,技术成熟,故障率低等优点,同时结构简单,只需要两个通用产品即可实现基本功能,减少成本。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及水处理系统,能够在集气罐正压情况下自动排空气体,并且在气体排空后自动停止排气;管道负压时也能有效的形成密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示意图。图中:1、集气罐体;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排气口;2、排气管;3、排气阀;4、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该集气排气系统应用于现有水处理系统中,能够解决现有水处理系统中排气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控制较为复杂的问题;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具体包括集气罐体1、排气管2以及排气阀3;集气罐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排气管2的一端口与排气口13连通;其中,排气阀3设置于排气管2上,用于控制排气管2的连通或阻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排气阀3采用现有常规自动排气阀门即可;进一步地,集气罐体1能够通过其内部压力变化从而抽吸流体处理系统中的流体,并使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集气罐体1内的顶部,从而进一步从排气管2排出;本申请方案中提供的方案,可以利用常规的集气罐体和常规阀门的组合,在集气罐正压情况下自动排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案,排气系统能够方便排气控制,设备简单、实用,成本较低。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排气装置还包括止回阀4;该止回阀4设置于排气管2上,并位于排气阀3和排气管2的出气口之间;该止回阀4为单向阀,其能够使得气体顺着排气管2的排气方向排出,即使在处理系统的排气管2处于排气负压的情况下避免气体逆向返回。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集气罐体1的侧面上设有进水口11,集气罐体1的底部上设有出水口12;具体地,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与流体系统连通,本实施例中,在该集气排气系统应用于水处理系统中时,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与水处理系统连接,这样使得在水处理系统在产水和反洗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排气;进一步地,根据上述方案,本方案中的集气罐体1根据其内部压力变化,将流体通过进水口11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出水口12流出;或者,将流体通过出水口12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进水口11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方案中的进水口11并非只是用于流体的输入,出水口12也非只是用于流体的输出,本申请方案中可以根据集气罐体1内的压力变化,即在流体系统,特别是水处理系统产水或反洗过程中,集气罐体1内的压力变化时,进行流体输入或输出。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排气系统还包括流体处理系统;流体处理系统在负压抽吸产水过程中,流体通过进水口11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出水口12流出;具体为,流体系统为水处理系统,当水处理系统处于产水过程中,集气罐体1内的压力变化时,由于集气罐内容积变大,流体在集气罐体1内压力变低,水通过进水口11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在集气罐体1内进行集气,再通过出水口12流出。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排气系统还包括流体处理系统;流体处理系统在反洗过程中,即流体处理系统处于正压状态,流体通过出水口12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进水口11流出;具体为,流体系统为水处理系统,当水处理系统处于反洗过程中,集气罐体1内的压力变化时,此时集气罐体1内形成正压,水通过出水口12进入集气罐体1内,并在集气罐体1内进行集气,再通过进水口11流出。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所示,排气系统还包括流体处理系统;当流体处理系统在负压抽吸产水过程中时,集气罐体1内的容积变大,流体在集气罐体1内的压力变低,即集气罐体1内形成负压,排气管2处于阻断状态,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集气罐体1内的顶部。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罐体(1)、排气管(2)以及排气阀(3);所述集气罐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管(2)的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13)连通;所述排气阀(3)设置于所述排气管(2)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2)的连通或阻断;所述集气罐体(1)通过其内部压力变化从而抽吸流体处理系统中的流体,并使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所述集气罐体(1)内的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气罐体(1)、排气管(2)以及排气阀(3);所述集气罐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口(13),所述排气管(2)的一端口与所述排气口(13)连通;所述排气阀(3)设置于所述排气管(2)上,用于控制所述排气管(2)的连通或阻断;所述集气罐体(1)通过其内部压力变化从而抽吸流体处理系统中的流体,并使流体中游离的气体析出汇集于所述集气罐体(1)内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装置还包括止回阀(4);所述止回阀(4)设置于所述排气管(2)上,并位于所述排气阀(3)和所述排气管(2)的出气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罐体(1)的侧面上设有进水口(11),所述集气罐体(1)的底部上设有出水口(12);所述进水口(11)和所述出水口(12)分别与流体系统连通;所述集气罐体(1)根据其压力变化,将流体通过所述进水口(11)进入所述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所述出水口(12)流出;或者,将流体通过所述出水口(12)进入所述集气罐体(1)内,并通过所述进水口(11)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处理集气排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还包括流体处理系统;所述流体处理系统在负压过程中,流体通过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柱李尚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井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