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11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制动钳体和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的半轴,所述半轴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所述永磁制动盘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所述半轴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覆铜层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的摩擦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集成制动装置在车辆制动过程中,两个摩擦制动器与一个永磁制动器配合工作,充分发挥三者的优点,提高了车辆的制动性能及集成制动装置的抗热衰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制动系统是汽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直接关系到汽车综合性能及生命财产安全。虽然传统液压式、气压式制动系统能够满足现有制动法规的各项要求,但是存在着管道布置复杂、依靠真空助力装置、制动响应速度较慢、制动力矩不可主动调节及难于与其他系统集成控制等不足之处,不适合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要求。线控制动系统现实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的解耦,主要有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HB)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MB)两种,取消了制动踏板机构与制动执行机构之间的直接连接,以电线为信息传递媒介,电子控制单元根据相关传感器信号识别制动意图,控制制动执行机构动作,实现对各个车轮制动力的控制,具有不依赖真空助力装置、动态响应迅速、易于集成控制等优点,弥补了传统制动系统结构原理上的不足。车辆在长时间持续制动、高强度制动或频繁制动时,制动盘或制动鼓温度会大幅度升高,使得摩擦因数下降、磨损程度加重,出现制动效能部分甚至全部损失的危险热衰退现象。虽然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的应用提高了车辆制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它们对制动器的热衰退现象作用甚微。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明确规定一定规格以上的车辆必须安装辅助制动装置,有效分流摩擦制动器的负荷,提高车辆制动安全性能。永磁式缓速器是辅助制动装置中的一种,具有非接触、体积小、质量轻、磁体温升低及节能环保等优点。但是,目前永磁式缓速器一般安装于变速器后面或主减速器前面,存在只作用于驱动轮且两侧驱动轮的制动力矩不可独立调节、装配需要空间且相对困难及不适于与摩擦制动高质量集成控制等问题。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结合了永磁缓速器与线控制动系统的功能与优点,可分别安装于全部车轮内侧,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能耗低、便于安装及控制灵活等优点。但是,上述轮毂内永磁缓速与摩擦制动集成装置还鲜有提及。目前,与本专利技术专利最相近的相关技术是授权公告号为“CN102155508B”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相组合的制动器及制动方法”和授权公告号为“CN109058328B”的专利技术专利“一种集成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的车辆轮边复合制动装置”。但是,前者能提供的永磁制动力矩较小,且摩擦制动与永磁制动作用于同一个制动盘使得抗热衰退性能改善甚微;后者永磁制动组件位于集成制动盘内侧,永磁制动作用力半径较小,所能产生的辅助制动力矩有待提高,且永磁制动力矩调节装置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永磁制动力矩小、永磁制动与摩擦制动集成度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包括轮毂、制动钳体和与所述轮毂固定连接的半轴,所述半轴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所述永磁制动盘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所述半轴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所述覆铜层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的摩擦块。作为优选,所述摩擦制动盘分为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分别位于所述永磁制动盘的两侧,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靠近所述永磁组件的一侧均设有所述覆铜层。覆铜层与永磁组件相互作用,切割永磁组件的磁场线,产生电涡流效应,最终产生制动力矩。进一步地,还包括液压制动装置,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储液器、油泵、蓄能器、泄压阀、出油电磁阀一、出油电磁阀二、出油电磁阀三、进油电磁阀一、进油电磁阀二和进油电磁阀三,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油泵与所述储液器连通,所述储液器还设有支路与所述蓄能器连通,所述支路上设有泄压阀,所述储液器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出油电磁阀一、出油电磁阀二和出油电磁阀三连通,所述蓄能器通过所述管道分别与所述进油电磁阀一、进油电磁阀二和进油电磁阀三连通,所述出油电磁阀一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一与制动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的摩擦块液压传动连接,所述出油电磁阀二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二与制动所述永磁制动盘的摩擦块液压传动连接,所述出油电磁阀三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三与制动所述第二摩擦制动盘的摩擦块液压传动连接。蓄能器为高压蓄能器,其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当蓄能器压力低于设定值时,油泵工作将储液器内的制动液压向蓄能器。当蓄能器压力高于上限值时,泄压阀导通,蓄能器内的制动液流入到储液器中,对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三个进油电磁阀和三个出油电磁阀都采用线性控制电磁阀,得到的电信号越大其开启截面越大。进油电磁阀得电开启时,蓄能器内的高压制动液进入摩擦块的制动轮缸,制动轮缸制动压力增加,推动摩擦块压向摩擦制动盘或永磁制动盘。作为优选,所述出油电磁阀一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一的流量大于所述出油电磁阀三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三的流量。出油电磁阀三和进油电磁阀三选用流量较小的电磁阀,可以提高对第二摩擦制动盘制动压力的控制精度,出油电磁阀一和进油电磁阀一选用流量较大的电磁阀,可以提高摩擦制动盘制动压力的施加速度,出油电磁阀二和进油电磁阀二也采用流量较大的电磁阀,提高了对固定永磁制动盘的响应速度。进一步地,所述覆铜层的厚度为1mm。覆铜层为圆环状。作为优选,所述永磁制动盘、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永磁制动盘、第一摩擦制动盘和第二摩擦制动盘均采用轻质、高强度的合金材料制成,减轻了集成装置的质量,通风孔提高了集成装置的通风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永磁组件包括导磁极片、固定支架、磁铁座圈和若干永磁体,所述固定支架呈圆环状,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所述永磁制动盘上,所述固定支架内依次嵌有所述磁铁座圈、永磁体和导磁极片,所述永磁组件在所述永磁制动盘圆周分布。所述固定支架呈圆环状,与覆铜层相互作用,产生制动力矩。固定支架由非导磁、轻质合金材料制成,且固定支架为框架结构,减轻了重量,并利于通风散热。磁铁座圈由高性能导磁材料制成,呈圆环状,嵌入固定支架内部,与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永磁体为高性能磁铁,导磁极片由高性能导磁材料制成,端面形状与永磁体一致,排列方式也与永磁体一致,厚度相对于永磁体较小。导磁极片可以防止车辆行驶中外物直接冲击永磁体,提高永磁制动组件的使用寿命。覆铜层和永磁体的长度较长,使得覆铜层切割磁感应线时,永磁制动力的作用半径较大,从而增大永磁制动力矩。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的极性相反。永磁体的磁力线回路为:由一个永磁体的N极出发,依次经过导磁极片、邻近摩擦制动盘的覆铜层、邻近导磁极片到达邻近永磁体的S极,再由邻近永磁体的N极经过磁铁座圈,回到该永磁体的S极。进一步地,为了不影响相邻永磁体的磁性,提高永磁体的磁性,相邻两个所述永磁体之间设有非导磁片。作为优选,所述永磁制动盘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设置在所述半轴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集成了永磁缓速机构与摩擦制动系统的功能与优点,利用非接触永磁制动分担制动能量,从而降低摩擦制动器的磨损,提高车辆制动器的抗热衰退性能;2、本专利技术的集成制动装置永磁制动力矩与摩擦制动力矩可以联合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1)、制动钳体(4)和与所述轮毂(11)固定连接的半轴(8),所述半轴(8)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9),所述永磁制动盘(9)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6),所述半轴(8)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15),所述覆铜层(15)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6)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4)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9)的摩擦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1)、制动钳体(4)和与所述轮毂(11)固定连接的半轴(8),所述半轴(8)上转动设有永磁制动盘(9),所述永磁制动盘(9)上固定设有永磁组件(6),所述半轴(8)上还固定设有摩擦制动盘,所述摩擦制动盘上设有覆铜层(15),所述覆铜层(15)的位置与所述永磁组件(6)位置相对应,所述制动钳体(4)上设有用于分别制动摩擦制动盘和永磁制动盘(9)的摩擦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制动盘分为第一摩擦制动盘(7)和第二摩擦制动盘(10),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7)和第二摩擦制动盘(10)分别位于所述永磁制动盘(9)的两侧,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7)和第二摩擦制动盘(10)靠近所述永磁组件(6)的一侧均设有所述覆铜层(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轮边摩擦制动与盘式永磁制动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制动装置,所述液压制动装置包括储液器(17)、油泵(18)、蓄能器(16)、泄压阀(20)、出油电磁阀一(21)、出油电磁阀二(23)、出油电磁阀三(25)、进油电磁阀一(22)、进油电磁阀二(24)和进油电磁阀三(26),所述蓄能器(16)通过所述油泵(18)与所述储液器(17)连通,所述储液器(17)还设有支路与所述蓄能器(16)连通,所述支路上设有泄压阀(20),所述储液器(17)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出油电磁阀一(21)、出油电磁阀二(23)和出油电磁阀三(25)连通,所述蓄能器(16)通过所述管道分别与所述进油电磁阀一(22)、进油电磁阀二(24)和进油电磁阀三(26)连通,所述出油电磁阀一(21)和所述进油电磁阀一(22)与制动所述第一摩擦制动盘(7)的摩擦块(5)液压传动连接,所述出油电磁阀二(23)和所述进油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洋卢琼李国庆宋怡宁朱咸甲刘静甘宇童唐金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