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磊专利>正文

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507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进气结构、下部进气结构、中部软体封口结构;上筒体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导向收纳机构,所述导向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筒体上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面开设有收纳槽;空心圆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小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对气球的闭气功能外,还可以导向、收纳、便于连接牵拉丝绳,实现多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气球,可以手动、电动对其充气,可重复利用,适用范围广,密封闭气性能好,拓展功能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闭气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
技术介绍
给吹好的气球打结是一件麻烦而又浪费时间的事,一方面在打结时容易漏出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的大小不一,另一方面人手长时间接触气球会有难闻的橡胶味道。目前给气球进行闭气的现有技术中,有与气球制作为一体式的方式,可以在给气球充气时只进气不出气,但是这种闭气方式对气球的材质有限制,较多的用于塑料膜材质的气球上,而橡胶气球则不太适用,同时这种设计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使用,而且进气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进气结构、下部进气结构、中部软体封口结构;所述上部进气结构包括下端敞口的上筒体,上筒体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下部进气结构包括上端敞口的下筒体,下筒体的下端面上固定与下筒体内部相通的空心圆柱体,下筒体的底部固定有环形外沿;所述中部软体封口结构包括软体漏斗,所述软体漏斗的底部密封,所述软体漏斗活动安装于所述下筒体内,所述上筒体与所述下筒体密封连接;所述上筒体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导向收纳机构,所述导向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筒体上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面开设有收纳槽。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筒体的内径大于下筒体的外径,所述上筒体套设在下筒体上进行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漏斗的材质为橡胶。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体漏斗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径小于空心圆柱体的内径。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圆柱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小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导向杆的作用是便于使得整个装置的上部进气结构插入气球中,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杆上端面的收纳槽是为了便于在收纳槽中放置玩具卡片、游戏性质的文字卡片、闪烁的LED灯等;空心圆柱体的底部用于插入一个便于手持的长管体,空心圆柱体侧壁的小孔用于栓丝线、丝绳、彩带一类,便于实现对气球的牵拉;由此本技术除了可以实现对气球的闭气功能外,还可以导向、收纳、便于连接牵拉丝绳,实现多功能;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用于多种类型的气球,可以手动、电动对其充气,可重复利用,适用范围广,密封闭气性能好,拓展功能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上部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部进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中部软体封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部进气结构;2、下部进气结构;3、中部软体封口结构;4、上筒体;5、进气孔;6、下筒体;7、空心圆柱体;8、环形外沿;9、软体漏斗;10、导向杆;11、收纳槽;12、连接杆;13、小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包括上部进气结构1、下部进气结构2、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上部进气结构1包括下端敞口的上筒体4,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三个进气孔5,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导向收纳机构,导向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筒体上的导向杆10,三个进气孔5环绕于导向杆10设置,导向杆10的上端面开设有收纳槽11;下部进气结构2包括上端敞口的下筒体6,下筒体6的下端面上固定与下筒体6内部相通的空心圆柱体7,下筒体6的底部固定有环形外沿8;空心圆柱体7的侧壁上开设有小孔13,空心圆柱体7用于进气,同时用于插入便于手持的长管体,空心圆柱体7侧壁上的小孔13可用于栓丝线、丝绳、彩带一类,便于实现对气球的牵拉;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包括软体漏斗9,软体漏斗9的材质为橡胶,软体漏斗9的底部密封,软体漏斗9的底部连接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的外径小于空心圆柱体7的内径,软体漏斗9活动安装于所述下筒体6内,连接杆12插设于空心圆柱体7内,上筒体4的内径大于下筒体6的外径,上筒体4套设在下筒体6上进行密封连接,密封形式为抽拉式或者螺纹密封连接式。本技术的使用原理:使用时,如图2所示,将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置于下部进气结构2中,再将上部进气结构1与下部进气结构2进行卡和连接,将上部进气结构1插入气球的进气嘴中,再将气球的进气嘴套在下部进气结构2的环形外沿8上,此时气球的进气嘴由于被环形外沿8撑开后再复位已经不会再漏气,但是为了进一步防止气球漏气,可以再在气球的进气嘴部套设一个卡箍或者皮筋,将卡箍或者皮筋的力作用于上部进气结构1的上筒体4的外壁上;之后可以从下部进气结构2的空心圆柱体7的一端对气球进行充气,充气时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受到气体压力会向上移动,空气经空心圆柱体7、下筒体6、上筒体4、进气孔5进入气球中,当气球充至适当大小时,停止充气,外部压强下降,气球内部压强会通过进气孔5给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的软体漏斗9一个压力,使得软体漏斗9封堵住空心圆柱体7,同时连接杆12在空心圆柱体7中起到导向作用,避免软体漏斗9在进气过程中或者停止充气瞬间复位过程中被压力冲击导致翻转错位。导向杆10的作用是便于使得整个装置的上部进气结构1插入气球中,起到导向作用,导向杆10上端面的收纳槽11是为了便于在收纳槽11中放置玩具卡片、游戏性质的文字卡片、闪烁的LED灯等。空心圆柱体7的底部用于插入一个便于手持的长管体,空心圆柱体7侧壁的小孔13用于栓丝线、丝绳、彩带一类,便于实现对气球的牵拉。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进气结构(1)、下部进气结构(2)、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n所述上部进气结构(1)包括下端敞口的上筒体(4),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5);所述下部进气结构(2)包括上端敞口的下筒体(6),下筒体(6)的下端面上固定与下筒体(6)内部相通的空心圆柱体(7),下筒体(6)的底部固定有环形外沿(8);所述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包括软体漏斗(9),所述软体漏斗(9)的底部密封,所述软体漏斗(9)活动安装于所述下筒体(6)内,所述上筒体(4)与所述下筒体(6)密封连接;/n所述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导向收纳机构,所述导向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筒体上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0)的上端面开设有收纳槽(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气球自动闭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进气结构(1)、下部进气结构(2)、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
所述上部进气结构(1)包括下端敞口的上筒体(4),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开设有进气孔(5);所述下部进气结构(2)包括上端敞口的下筒体(6),下筒体(6)的下端面上固定与下筒体(6)内部相通的空心圆柱体(7),下筒体(6)的底部固定有环形外沿(8);所述中部软体封口结构(3)包括软体漏斗(9),所述软体漏斗(9)的底部密封,所述软体漏斗(9)活动安装于所述下筒体(6)内,所述上筒体(4)与所述下筒体(6)密封连接;
所述上筒体(4)的上端面上还固定有导向收纳机构,所述导向收纳机构包括安装在上筒体上的导向杆(10),所述导向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王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