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若干与地面锚固的立柱和与各立柱的顶端固定的亭盖,立柱内部埋设有主杆,主杆底端连接有若干埋设于地下的副杆,各副杆沿主杆的轴线等角度圆周设置,副杆靠近主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主杆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连接钩,连接钩与连接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柱受到横向的作用力与风力等,绕锚固端产生扭矩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此时靠近受力方向的连接钩受力牵扯对应的副杆,起到抗倾覆和抗侧移的效果。该结构相比打设桩基所要求的深度较浅,可人力挖掘并埋设副杆,避免了在山顶环境桩基工程不便于施工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园林亭的安全性能。
A kind of garden pavilion resisting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园林工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园林工程中,主要以造景作为首要目标,所以通常会运用到植物、湖泊、园林亭、走廊和石路等增强景观美观度的构造。当园林中本身存在山体时,会将亭子建造在山体的顶部。由于山体顶部通常植被覆盖率较低,在没有其他物体遮蔽的情况下,山体顶部的风速和风量时非常大的。假如将亭子建设在山体顶部,就需要亭子的结构整体具有较强的抗侧移能力。现有的亭子,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表面的四根立柱以及固定在四根立柱顶部的亭盖,有时为增加立柱的稳定性往往会在立柱下方浇筑桩基。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将园林亭建在山体上时,为了有较好的观景条件往往地势较为陡峭恶劣,不利于桩基工程的开展,从而使得园林亭的地基较浅,使得园林亭的抗侧移能力较差,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具有较好的抵抗横向风力减少侧移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与提供种抗侧移的园林亭施工方法,提高园林亭抗侧移能力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包括若干与地面锚固的立柱和与各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的亭盖,所述立柱内部埋设有主杆,所述主杆底端连接有若干埋设于地下的副杆,各所述副杆沿所述主杆的轴线等角度圆周设置,所述副杆靠近所述主杆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主杆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连接钩,所述连接钩与所述连接孔插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内部埋设有与立柱平行的主杆,并使主杆底端埋设在地面以下,其中主杆的底端连接有若干埋设于低下并圆周分列在主杆四周的副杆,副杆与主杆之间通过连接钩和连接孔插接配合,其中固定与主杆底端的连接钩开口朝上设置。通过副杆和主杆的设置增大了立柱与地面锚固的接触面积,并且当立柱受到横向的作用力与风力等,绕锚固端产生扭矩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此时靠近受力方向的连接钩受力牵扯对应的副杆,通过副杆与地面的锚固增大了立柱的抗扭能力,从而起到抗倾覆和抗侧移的效果。该结构相比打设桩基所要求的深度较浅,可人力挖掘并埋设副杆,避免了在山顶环境桩基工程不便于施工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园林亭的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杆远离所述主杆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副杆远离转杆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有利于使位于副杆上方的土方重量更重,当立柱受力绕锚固点转动时,受力方向一侧的副杆能对立柱提供更大的反向扭矩,使立柱的抗倾覆和抗侧移的效果更佳。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杆外周浇筑有混凝土柱,所述混凝土柱与所述立柱一体浇筑成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混干外周浇筑有与立柱一体成型的混凝土柱,加强了副杆与立柱之间的连接和受力关系,使副杆更好地向立柱施加反向的力矩使立柱的抗侧移和抗倾覆能力更佳。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杆朝向地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若干锚固钉,若干所述锚固钉沿所述副杆的长度方向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副杆朝向地面的一侧凸出固定有若干锚固钉,锚固钉地面插接,从而增大了副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和连接性,进而有利于增大立柱乃至园林亭的抗侧移和抗倾覆能力。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杆的外周面固定有若干筋板,所述筋板沿所述主杆的轴线圆周排布,所述筋板沿所述主杆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杆的外周面固定的筋板有利于提高主杆整体的抗弯性能,进而提高了立柱的抗弯强度,有利于立柱保持刚性,在减少位移的同时使园林亭整体的抗破坏能力更佳。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立柱内埋设有若干竖直设置的纵筋和包裹所述纵筋的箍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内埋设有纵筋和包裹纵筋的箍筋,从而加强立柱的整体强度,有利于提高立柱的抗破坏能力。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固钉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副杆的长度方向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锚固钉的长度方向与副杆的长度方向处置,从而当立柱绕锚固点有转动趋势的扭矩时,副杆承受沿副杆轴线方向的拉力,锚固钉与副杆垂直设置有利于提高副杆与土地的锚固强度,进而提高了立柱的抗侧移和抗倾覆能力。一种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抗侧移的园林亭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测量放线,确定各组主杆和副杆的位置;步骤二,开挖基坑,基坑包括用于插接主杆的主坑和用于放置副杆的副坑,且副坑之间等角度圆周设置并倾斜向下延伸;步骤三,铺装主杆和副杆,将主杆与主坑插接后,将副杆放入副坑中并将副杆的连接孔与主杆的连接钩插接配合;步骤四,搭设纵筋、箍筋和模板;步骤五,一体浇筑立柱和混凝土柱,立柱和混凝土柱凝固后拆卸模板并在混凝土柱上方填充土方并夯实;步骤六,搭设亭盖。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挖用于插接立柱的主坑和放置副杆的副坑,从而相比打设桩基,副杆和主杆的埋设深度较浅,可人力开挖,适应于景区山地的特殊环境。其中副杆沿副坑倾斜放置,通过浇筑水泥使立柱和混凝土柱一体成型,从而有利于加强副杆与主杆和立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力学性能,在立柱受到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时,和作用力同侧的副杆和混凝土柱提供反向的扭矩,和作用力反侧的副杆和混凝土柱提供支撑力,进而有利于提高立柱整体的抗侧移和抗倾覆能力。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副杆和主杆,增大了立柱与地面锚固的接触面积,并且当立柱受到横向的作用力与风力等,绕锚固端产生扭矩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此时靠近受力方向的连接钩受力牵扯对应的副杆,通过副杆与地面的锚固增大了立柱的抗扭能力,从而起到抗倾覆和抗侧移的效果,相比打设桩基所要求的深度较浅,可人力挖掘并埋设副杆,避免了在山顶环境桩基工程不便于施工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园林亭的安全性能;2.通过设置副杆上方浇筑有与立柱一体成型的混凝土柱,从而有利于提高和副杆与主杆的连接强度,进而使立柱的受力更好地传递到副杆,并通过副杆施加的反向扭矩提高立柱的抗侧移和抗倾覆的能力;3.通过开挖基坑、预埋副杆和主杆,有利于将主杆与副杆进行预连接后再浇筑,提高了主杆与副杆的连接关系,使副杆在浇筑过程中不易移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立柱和混凝土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主杆和副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立柱;11、亭盖;12、混凝土柱;2、主杆;21、连接钩;22、筋板;23、纵筋;24、箍筋;3、副杆;31、连接孔;32、锚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包括四组与地面锚固的立柱1和与各立柱1的顶端固定的亭盖11,立柱1的横截面为矩形且通过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包括若干与地面锚固的立柱(1)和与各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的亭盖(11),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内部埋设有主杆(2),所述主杆(2)底端连接有若干埋设于地下的副杆(3),各所述副杆(3)沿所述主杆(2)的轴线等角度圆周设置,所述副杆(3)靠近所述主杆(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31),所述主杆(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连接钩(21),所述连接钩(21)与所述连接孔(31)插接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包括若干与地面锚固的立柱(1)和与各所述立柱(1)的顶端固定的亭盖(11),其特征是:所述立柱(1)内部埋设有主杆(2),所述主杆(2)底端连接有若干埋设于地下的副杆(3),各所述副杆(3)沿所述主杆(2)的轴线等角度圆周设置,所述副杆(3)靠近所述主杆(2)的一端开设有连接孔(31),所述主杆(2)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开口朝上的连接钩(21),所述连接钩(21)与所述连接孔(31)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其特征是:所述副杆(3)远离所述主杆(2)的一端倾斜向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其特征是:所述副杆(3)外周浇筑有混凝土柱(12),所述混凝土柱(12)与所述立柱(1)一体浇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其特征是:所述副杆(3)朝向地面的一侧凸出设置有若干锚固钉(32),若干所述锚固钉(32)沿所述副杆(3)的长度方向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侧移的园林亭,其特征是:所述主杆(2)的外周面固定有若干筋板(22),所述筋板(22)沿所述主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思伟,安惠来,罗志敏,黄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景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