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6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以镀锌钢材质的钢梁构成的框架结构作为整体支撑,采用框架结构和网笼相结合的方式,框架结构上表面具有用于连接房屋的装卸孔位,框架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装有可开合的门框,门框以及框架结构的侧面上设有金属网,框架结构、金属网及门框构成一顶面开口的网笼,网笼中填装有石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房屋底座在建成后可通过释放石料来分散石笼底部的承载力,使得基础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实现地基的沉降矫正,达到加固房屋的效果,有效避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建筑物倾斜的问题,结构简单,基础稳定性好,拆卸方便,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再利用等优点,可广泛适用于临建领域。

A high stability base of integrated ho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行业
,特别涉及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
技术介绍
建筑业作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行业,其建筑形式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逐步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集成房屋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技术,相较于传统住宅,具有工期短、自重轻、可移动和绿色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商业、旅游等领域。由于集成房屋需要满足施工人员快速迁移的目的,因此在搭建时不会在地面以下打下地基,从而导致集成房屋无法像固定房屋一定具备较高的稳定性。随着周围土地环境的变化,集成房屋容易发生倾斜,存在有安全隐患。现有市场上的集成房屋通过在地面以上建造地基的方式对房屋本体结构进行支撑和固定。专利号201610430185.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房屋的建造方法及其可调支撑座,需在地面上建造多个支撑地基,支撑地基具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支撑地基处安放可调支撑座,升降螺杆与底座螺纹连接,支撑板与升降螺杆上端固接,利用安装在升降螺杆顶端的支撑板对集成房屋起到有效支撑作用,通过调节升降螺杆与底座的螺纹连接位置,实现支撑板的高度的调节。但其通过在地基上建造凹槽以及设置可调支撑座的方式搭建基础,虽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但长时间仍旧会发生松动,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建筑物倾斜的问题,基础稳定性差,且因对可调支撑座进行加固处理,房屋使用结束后无法对底座进行拆卸,不能重复使用,建筑整体的投入回收周期长,经济效应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采用框架结构和网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倾倒石料来分散底座的基础载荷,达到加固房屋的作用,避免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建筑物倾斜的问题,具有拆卸方便、环境友好、高稳定性、可循环利用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包括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由数根钢梁组装而成;框架结构的至少一个侧面装有可开合的门框,门框以及框架结构的侧面上设有金属网,框架结构、金属网及门框构成一顶面开口的网笼;网笼中填装有石料。进一步,所述框架结构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状。进一步,所述框架结构中各钢梁之间通过角件固接;所述钢梁为镀锌钢材质。进一步,所述门框通过合页与框架结构顶部的钢梁连接,门框底部及框架结构底部的钢梁上设有相配合的门插结构。进一步,所述门框上的金属网为2~3mm镀锌网,框架结构的侧面上的金属网为15mm的方孔不锈钢网。进一步,所述石料为直径不小于20mm的砾石。进一步,所述框架结构中设有至少一个储液罐,储液罐外部均包覆抗挤压结构及挤塑保温板。进一步,所述储液罐位于框架结构的中间或对称布置。进一步,所述框架结构底部铺有橡胶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以镀锌钢材质的钢梁构成的框架结构作为整体支撑,刚度大,整体性好;通过释放石料的方式来分散框架结构的荷载,使得基础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补偿因房屋自重和荷载产生的基底压力,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底座分力均匀,基础稳定性,增强了底座的整体性,有效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建筑物倾斜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采用框架结构和网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笼箱体柔性的结构适应房屋搭建时的变动而不被破坏,比之单一的刚性结构具备更好的安全稳定性,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钢梁由工厂标准化加工生产,精准度高,且自带有拆卸孔位,便于组装与拆卸。框架结构的侧面上的网由具有抗老化、耐久性好、抗拉强度大的不锈钢网机械编织而成,柔韧性强,防腐抗氧化,可压缩、捆扎,折叠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成笼,运输便捷,通过紧固件与钢梁固接,实现非硬化地面拼装,使用方便,施工速度快。同时释放的石料可回收再利用,成本低,整体的投入回收周期短,经济效应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的左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与房屋的组装示意图。图中:1、框架结构;2、钢梁;3、门框;4、网笼;5、合页;6、门插;7、储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包括框架结构1,框架结构1由数根钢梁2组装而成,钢梁2为镀锌钢材质;框架结构1中各钢梁2之间通过角件固接;框架结构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状,具有很好的刚度和整体性,框架结构1上表面具有用于连接房屋的装卸孔位,集成房屋底座可通过框架结构1上的装卸孔位、螺栓与房屋的底板组装固接。框架结构1的至少一个侧面装有可开合的门框3,门框4以及框架结构1的侧面上设有金属网,框架结构1、金属网及门框3构成一顶面开口的网笼4,门框3通过合页5与框架结构1顶部的钢梁2连接,门框3底部及框架结构1底部的钢梁2上设有相配合的门插6结构;门框3可绕合页5旋转,合页5、门插6为镀锌材质,钢钉为平头镀锌钢钉。网笼4有多组,网笼4呈对称结构;门框3上的金属网为2~3mm镀锌网,框架结构1的侧面上的金属网为15mm的方孔不锈钢网,具有柔韧性强,防腐抗氧化等特点,同时可压缩、捆扎,折叠运输到施工现场,组装成笼,运输便捷,经济实用型好,网笼4中填装有石料,石料为直径不小于20mm的砾石。网笼4中固定有用于垫高石料的辅助斜块,利于石料的滚落。框架结构1底部铺有EPDM加厚密实橡胶垫,进一步加强了底座的稳定性。框架结构1中设有至少一个储液罐7,储液罐7位于框架结构1的中间或对称布置。储液罐7外部均包覆抗挤压结构及挤塑保温板,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造成损坏,用户可通过储液罐7来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实现循环利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工作原理:将框架结构组装完成后,打开门框填装石料。关闭门框,将框架结构与房屋的底座组装固接,此时房屋上部结构荷载传递给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增大,会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建筑物倾斜的问题,通过释放石料的方式,分散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使得基础地面的单位面积压力小于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实现地基的沉降矫正,达到加固房屋的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框架结构和网笼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笼箱体柔性的结构适应房屋搭建时的变动而不被破坏,比之单一的刚性结构具备更好的安全稳定性,延长了底座的使用寿命。钢梁使用热浸镀锌钢,高标准设计结构强度和防腐处理,可达5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多次移动或者累加、拼装就不会对结构或者墙体造成影响,延长建筑整体的投入回收周期。本专利技术为标准化模块拼装而成,可由工厂提前预制,自带装卸孔位及便捷拼装方法,使得一个单体在3~5小时即能投入使用,施工方便安全。本专利技术代替了传统的地基结构,整个底座分力均匀,基础稳定性好;底座组装、拆卸方便,不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包括框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由数根钢梁(2)组装而成;所述框架结构(1)的至少一个侧面装有可开合的门框(3),门框(3)以及框架结构(1)的侧面上设有金属网,框架结构(1)、金属网及门框(3)构成一顶面开口的网笼(4);网笼(4)中填装有石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包括框架结构(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由数根钢梁(2)组装而成;所述框架结构(1)的至少一个侧面装有可开合的门框(3),门框(3)以及框架结构(1)的侧面上设有金属网,框架结构(1)、金属网及门框(3)构成一顶面开口的网笼(4);网笼(4)中填装有石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其特征在于,框架结构(1)上表面具有用于连接房屋的装卸孔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结构(1)中各钢梁(2)之间通过角件固接;所述钢梁(2)为镀锌钢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稳定性集成房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3)通过合页(5)与框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比尔·邓斯特郭岩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零碳工场建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