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防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93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护板,其主体由相垂直的2块下插板与2块上插板组成,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浇铸结构,具有运输材料少,施工简易,便于安装的优点;第一原位土槽、第二原位土槽用于将施工中挖掘出的土体回收利用,简化了施工过程,免去了一部分土体回收的工程量,提高了施工效率,且第一原位土槽和第二原位土槽内的土同样可用于植被生长,相对于传统的格构结构提高了表面土壤的利用面积;特有的与上插板上立柱上紧固环槽相配合的紧固环,使植物网不易脱落,种子带与防护板主体连为一体,利于土壤修复;锚钉分别设置在上插板、下插板的交接处以及植物网的中心处,生态防护板整体结构与土体结构稳固,可有效防止坡面土体的倾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防护板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态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防护板。
技术介绍
坡面防护是指为了避免暴露于大气中受到水、温度、风等自然因素反复作用的路堤和路堑边坡坡面出现剥落、碎落、冲刷或表层土溜坍等破坏而对坡面加以防护的措施。在进行坡面防护时,常使用的技术是格构加固技术。格构加固技术是利用浆砌块石、现浇钢筋混凝土或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进行边坡坡面防护,并利用锚杆或锚索加以固定的一种边坡加固技术。格构的主要作用是将边坡坡体的剩余下滑力或土压力、岩石压力分配给格构结点处的锚杆或锚索,然后通过锚索传递给稳定地层,从而使边坡坡体在由锚杆或锚索提供的锚固力的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根据格构采用的材料不同,格构可分为浆砌块石格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和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格构。浆砌块石格构、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会受限于现场的施工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态防护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态防护板,包括插入于土体内的2块下插板、与2块下插板相垂直的2块上插板和植物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于土体内的2块下插板、与2块下插板相垂直的2块上插板和植物网;/n所述下插板的板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用于与上插板相对接的下插槽,所述下插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原位土槽;/n所述上插板的板体上形成有向上凹陷、用于与下插板相对接的上插槽,上插槽的垂直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上插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原位土槽;/n所述植物网覆盖于2块下插板、2块上插板交叉组成的正方形区域上方,植物网中心处设置有供中心锚钉定位的中心锚钉环,植物网上设置种子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防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于土体内的2块下插板、与2块下插板相垂直的2块上插板和植物网;
所述下插板的板体上形成有向下凹陷、用于与上插板相对接的下插槽,所述下插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原位土槽;
所述上插板的板体上形成有向上凹陷、用于与下插板相对接的上插槽,上插槽的垂直上方设置有立柱,所述上插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原位土槽;
所述植物网覆盖于2块下插板、2块上插板交叉组成的正方形区域上方,植物网中心处设置有供中心锚钉定位的中心锚钉环,植物网上设置种子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槽内设置有供锚钉穿过的锚钉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设置有贯穿立柱及上插板板体的锚钉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防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网的四角处形成有紧固环,紧固环通过套接于上插板上的立柱上将植物网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王祖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