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及艾灸筒,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包括盖体和可替换灸材,盖体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可替换灸材设置在容置腔内,可替换灸材包括艾柱和安装片,安装片水平设置,在安装片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艾柱通过连接结构安装在安装片上,安装片与容置腔的内壁能拆卸地连接。使用时,仅对灸材进行替换而艾灸盖及艾灸筒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浪费。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moxibustion cover and moxibustion tube which can replace moxibustion materi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及艾灸筒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艾灸治疗的灸材,特别涉及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及艾灸筒。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紧张忙碌、压力极大、生活极度不规律等因素,导致亚健康人群急速增长。随着亚健康人群比例的不断攀升、疾病年轻化,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迫切需要健康养生。艾灸起源于中国远古时代,那个时代没有药物、没有输液打针,人们生病了就把艾叶搓成绒,放在穴位上点燃,利用艾灸产生的艾热和艾烟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源用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防病治病理疗方法。艾灸疗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学方法之一。灸法对百余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巨大贡献.艾灸具有温经通络、驱寒除湿、温阳补虚等功效,非常适合现代人的体质,故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用艾灸来保养身体,因此很多人都因艾灸疗法而受益。艾灸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艾灸可以人工、也可用灸盒来操作,人工比较耗时耗力,稍不小心还容易烫伤,故不被人们经常使用,通常用艾灸盒来进行艾灸。艾灸盒一般由筒身、带灸材的筒盖、防烫装置和底座组成,因此通过将艾灸盒固定在人体穴位来实现艾灸。就目前而言,市面上的艾灸盒多为纸质,纸质灸盒比较环保、小巧且携带方便,可以实现艾灸生活化,人们走到哪里都可以带到哪里,所以这种纸质灸筒很受大众欢迎。目前市面上的纸质灸筒,大多为一次性使用,用完一次就扔了有点可惜。现有市面上的灸盒,大多是由一个顶盖,一个筒身,和一个底座组成,然后一个灸筒可以使用一次。目前的现有技术而言,灸材为纸质虽然环保,就灸筒使用一次就丢掉十分可惜。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经过反复试验设计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及艾灸筒,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及艾灸筒,使用时,仅对灸材进行替换而艾灸盖及艾灸筒可重复使用,减少了浪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中,所述艾灸盖包括盖体和可替换灸材,所述盖体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所述可替换灸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可替换灸材包括艾柱和安装片,所述安装片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片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艾柱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片上,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能拆卸地连接。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中,所述安装片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安装片的外缘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过盈配合。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为一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为竖直设置的筒状体且与所述安装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具有开口向下的安装腔,所述艾柱插装在所述安装腔内。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中,所述安装腔的顶端封闭,所述连接筒的顶面与所述安装片的底面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中,所述可替换灸材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盖片,所述第二盖片水平设置并与所述安装片具有间隔,所述第二盖片与所述盖体的内壁面能拆卸地连接。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其中,所述艾灸筒至少包括筒体和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所述筒体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艾灸腔,所述艾灸盖盖设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筒体的顶端套设在所述盖体内并顶抵于所述安装片的底面,所述艾柱伸入所述艾灸腔内。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其中,所述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以上的开口。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其中所述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还设有镂空框架,所述镂空框架呈筒状且紧密贴合所述筒体的内壁设置,所述镂空框架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透气通孔,所述镂空框架的内壁面包覆有滤烟棉膜,所述镂空框架的外壁面包覆有透气纸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本技术提出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及可替换灸材,在使用时点燃可替换灸材中的艾柱施灸,艾柱燃烧完毕后,可以再换上另一个可替换灸材,进行再一次施灸。重复进行上述动作,用完后仅更换可替换灸材,能够重复使用艾灸盖和艾灸筒,提高了艾灸盖和艾灸筒的使用率,节省了材料,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会降低人们在艾灸时的体验感。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和艾灸筒配合使用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结构示意图(三);图7为本技术提出的艾灸盖的立体图(二);图8为本技术提出的的艾灸盖和艾灸筒配合使用的示意图(二);图9为本技术艾灸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艾灸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提出的可替换灸材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提出的可替换灸材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提出的可替换灸材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可替换灸材;110、艾柱;120、安装片;130、连接筒;131、安装腔;140、第一盖片;240、第二盖片;200、艾灸盖;210、盖体;211、容置腔;220、内筒体;230、第一限位结构;300、艾灸筒;310、筒体;311、艾灸腔;312、开口;320、镂空框架;400、艾灸筒;410、筒体;411、艾灸腔;121、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200,如图1-图3、图5-图7所示,该艾灸盖200包括盖体210和如上所述的可替换灸材100,盖体210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211,可替换灸材100设置在容置腔211内,安装片120能拆卸地连接在容置腔211的内壁上。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筒300,如图4、图8、图9所示,艾灸筒300至少包括筒体310和如上所述的艾灸盖200,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盖包括盖体和可替换灸材,所述盖体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所述可替换灸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可替换灸材包括艾柱和安装片,所述安装片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片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艾柱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片上,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能拆卸地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盖包括盖体和可替换灸材,所述盖体呈柱状并具有上下贯通的容置腔,所述可替换灸材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可替换灸材包括艾柱和安装片,所述安装片水平设置,在所述安装片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艾柱通过所述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片上,所述安装片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能拆卸地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片的形状与所述容置腔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安装片的外缘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过盈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为一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为竖直设置的筒状体且与所述安装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筒具有开口向下的安装腔,所述艾柱插装在所述安装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替换灸材的艾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顶端封闭,所述连接筒的顶面与所述安装片的底面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娟,
申请(专利权)人:孔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