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887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及制备方法,增深整理剂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20~40%,乳化剂2~12%,冰醋酸0.2~1%,余量为去离子水。乳液制备方法:在乳化釜中依次加入氨基硅油,乳化剂,在高速剪切搅拌条件下,加入计量好的去离子水,可得到硫化黑针织增深整理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硫化黑针织增深整理剂可保留了有机硅优异的滑爽手感,还得到了优异的增深效果,最高达到60%增深率。

A kind of deep feeling finishing age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of sulfur black cotton knitted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织物整理
,具体涉及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印染企业的染色成本不断增加,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面料(特别是活性黑、硫化黑)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优异的色牢效果,而且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因此,也给印染企业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后整理加工过程中,主要采用低折射率树脂对织物进行增深处理,在深色织物表面覆盖一层低折射率的树脂,降低织物表面光反射量,从而增加织物表观色深度。有机硅不仅具有较低折射率,可减弱织物对光的反射量从而达到增深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柔滑效果。专利CN109667154A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氨基硅烷偶联剂、增深促进剂、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和封端剂合成增深原油,并进行乳化得到一种有机硅增深剂,该专利中氨基硅烷偶联剂为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氧烷,添加量为整体原油的2.4~7.5%。专利CN106835717B采用有机硅单体、聚酰胺聚醚聚合物、硅烷偶联剂、催化剂合成含苯基硅原油,并经过乳化,加入聚氧乙烯蜡乳液,得到增深整理剂。该专利使用的氨基偶联剂为伯胺类偶联剂,文中未涉及偶联剂占苯基硅油的比例,以及得到苯基硅油的粘度大小。目前商品化的氨基改性硅油中,绝大部分是N-(β-氨乙基)-y-氨丙基改性聚硅氧烷,由于它侧链上的伯氨基和仲氨基含有活泼氢,容易被氧化产生发色基团(偶氮基和氧化偶氮基)而引起黄变。专利CN109503844A采用丙烯酸六氟丁酯为原料,对氨乙基氨丙基甲基硅油的伯胺基进行修饰,得到一种非伯胺类氨基硅油,并在其基础上引入氟单元,提高原有伯胺类氨基硅油的增深效果。CN106436327B则以三氟丙基甲基环三硅氧烷和环体为原料,直接合成含氟的氨乙基氨丙基甲基硅油,再通过丙烯酸三乙胺盐对硅油进行改性,得到非伯胺类硅油增深剂。由于该思路引入含氟单元,成本费用较高,性价比低。专利CN107868253A将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十二烷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增深原油,并通过乙二醇苯醚/乳化剂乳化得到增深剂,该专利中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添加量为1.6~4.6%,合成得到的增深原油不以线性体为原料,而且合成硅油粘度小于80000mPa.s。专利CN201910923252.4通过控制线性体与哌嗪基偶联剂、巯烃基偶联剂、长链烷烃偶联剂的反应比例、硅油分子量大小的设计及乳化工艺的选择,生成特定主链的梳型有机硅,并引入乙烯基硅油与梳形有机硅反应合成支化有机硅,作为织物增深整理剂。该专利采用线性体代替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传统氨基硅油制备有所区别,另一方面该专利采用伯胺类偶联剂,对织物白度影响较大,而且引入多种官能团聚硅氧烷,工艺复杂。文献[李成文,林海良,邵颖,etal.[J].纺织科学研究,2010(01):52-56.]采用线性体硅油与哌嗪基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物反应,在碱性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本体聚合,得到低黄变线性体氨基硅油,然后用适当的乳化剂配制成微乳液,能够赋予织物优良的柔软性,并且具有更好的抗黄变性.该文章得到的低黄变氨基硅油未涉及增深性能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伯胺类氨基硅油的增深整理剂及制备方法,该该制作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较低,该方法制备的增深剂应用于整理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增深整理剂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20~40%,乳化剂2~12%,冰醋酸0.2~1%,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非伯胺类氨基硅油胺值为0.05~0.13mmol/g,粘度为80000~180000mpa.s。所述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线性体、氨基偶联剂为原料,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升温70-100℃,预聚反应1~5h,真空减压反应1~10h,得到一种低胺值高粘度氨基硅油。所述氨基类偶联剂为非伯胺类偶联剂,包括N-环己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γ,-二甲氨基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正丁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其用量为线性体的0.5~1.5%。所述碱性催化剂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四甲基氢氧化铵的一种或多种,含量为线性体的0.01%~0.1%。所述乳化剂为脂肪醇(或异构脂肪醇)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乳化釜中依次加入氨基硅油、乳化剂、冰醋酸,在高速剪切搅拌条件下,加入去离子水,可得到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硫化黑针织增深整理剂可保留了有机硅优异的滑爽手感,还得到了优异的增深效果,最高达到60%增深率。专利中氨基硅油采用端羟基聚硅氧烷低聚体(线性体)代替环体D4/DMC作为原料,不仅可简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而且可根据催化剂、水、氨基偶联剂的用量获取所需粘度和胺值的氨基硅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将线性体1000份、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HD-110)15份为原料,升温至90℃,氢氧化钾0.1份作用下,预聚反应1h,真空减压反应1h,得到胺值0.13mmol/g、粘度80000mPa.s的氨基硅油。在乳化釜中加入上述硅油20份,乳化剂CA-91份,联泓IPL10051份,冰醋酸0.2份,在高剪切作用条件下,逐渐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77.8份,得到白色乳液,即为硫化黑棉针织增深整理剂。实施例2将线性体1000份、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HD-110)5份为原料,升温至100℃,氢氧化钾0.5份作用下,预聚反应3h,真空减压反应8h,得到胺值0.05mmol/g、粘度150000mPa.s的氨基硅油。在乳化釜中加入上述硅油30份,乳化剂XL404份,IPL10088份,冰醋酸1份,在高剪切作用条件下,逐渐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57份,得到白色乳液,即为硫化黑棉针织增深整理剂。实施例3将线性体500份、γ-哌嗪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HD-110)5份为原料,升温至70℃,氢氧化钠0.25份作用下,预聚反应5h,真空减压反应5h,得到胺值0.08mmol/g、粘度85000mPa.s的氨基硅油。在乳化釜中加入上述硅油40份,乳化剂XL808份,IPL10034份,冰醋酸0.2份,在高剪切作用条件下,逐渐加入剩余的去离子水47.8份,得到白色乳液,即为硫化黑棉针织增深整理剂。实施例4将线性体500份、N-(γ,-二甲氨基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HD-121)4份为原料,升温至9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增深整理剂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20~40%,乳化剂2~12%,冰醋酸0.2~1%,余量为去离子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增深整理剂的原料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20~40%,乳化剂2~12%,冰醋酸0.2~1%,余量为去离子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伯胺类氨基硅油胺值为0.05~0.13mmol/g,粘度为80000~18000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伯胺类的氨基硅油的制备方法是:采用线性体、氨基偶联剂为原料,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升温70-100℃,预聚反应1~5h,真空减压反应1~10h,得到一种低胺值高粘度氨基硅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硫化黑棉针织物增深手感整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氨基类偶联剂为非伯胺类偶联剂,包括N-环己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伟鸿郭玉良关康力曹嘉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德美瓦克有机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