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采用工艺路线为转炉+LF炉+VD炉或RH炉。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53~0.56,Si=0.20~0.30,Mn=0.67~0.75,P≤0.020,S≤0.015,Cr=0.18~0.24,Ni≤0.25,Al≤0.012~0.030,Cu≤00.25%,Mo≤0.10%,其余为Fe和必不可少的杂质,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创中碳高合金成分设计体系,LF+VD复合精炼技术,采用高温大压下轧制缓冷新技术,成功开发了车用凸轮轴用钢CF53,经用户试制成凸轮轴零件,其疲劳台架试验达到100万次无损坏;突破常规的生产工艺,利用钢厂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充分发挥设备优势,节能环保,生产出高淬透性的车用凸轮轴用汽车钢,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制造车用凸轮轴等关键部分零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技术背景汽车配件用钢CrMo系列是使用档次高和质量要求高的特钢品种,该品种在汽车行业中主要用于做关键部分材料,它直接影响汽车行驶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淬透性和抗疲劳性能。随着现在世界各国对节能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用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C53为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为汽车发动机凸轮轴配件,产品要求具有较好的机械加工性能,较高的纯净度和优良的内部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其圆钢代表规格为φ85mm,锻造成车用凸轮轴零件后要求调质硬度45-55HRC,锻件表面喷丸强化处理、晶粒度5-8级、凸轮轴总成疲劳寿命试验达50万次无损坏。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采用工艺路线为转炉+LF炉+VD炉或RH炉。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53~0.56,Si=0.20~0.30,Mn=0.67~0.75,P≤0.020,S≤0.015,Cr=0.18~0.24,Ni≤0.25,Al≤0.012~0.030,Cu≤00.25%,Mo≤0.10%,其余为Fe和必不可少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冶炼:转炉出钢C≥0.08;P≤0.015,采用LF+VD炉精炼工艺,LF炉精炼全程吹氩,造渣脱氧,通电时间≥15min,总吹氩时间≥40min,快速造白渣脱氧,过程控制Als=0.015~0.025;在VD/RH炉总吹氩时间≥35min,VD真空脱气处理,在真空度0.5torVD/RH炉保持时间≥8min,破空后严禁进行成分调整,钢水出VD/RH炉前软吹时间≥10min;出站钢水H≤2ppm,O≤10ppm;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中包过热度连浇炉≤25℃,开浇炉≤35℃,铸坯尺寸分别为280*280mm和150*150mm;加热:铸坯加热时间120~350min,加热段温度1150~1210℃之间,均热段温度1145~1195℃之间;轧制:800轧机采用大压下进行轧制,增加初轧压下量,一、二道次压下量分别按65mm、60mm控制;开轧温度≥1000℃,终轧温度≥850℃;冷却:轧后圆钢采用密排进保温罩缓冷,冷速≤0.13℃/s;进保温罩温度730~750℃,在保温罩时间≥35min,出保温罩后快速入坑缓冷;规格φ50~φ100mm采用冷床进保温罩工艺入坑缓冷,入坑温度≥300℃,盖罩缓冷时间不小于24h。精整:超声波探伤+磁粉表面探伤。本专利技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产品的淬透性和疲劳寿命(1)化学成分的设计C含量成分均匀性控制较好,偏差达到在0.035%以内,其他合金元素偏析控制也较好,Ni控制量在0.15~0.20%细化组织和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Cr合金元素含量加入0.1~0.2%的提高淬透性。采用与设计钢种类似成分和相同工艺路线的钢种对其原始N含量进行检验,参照检验结果和设计钢种的目标N含量,并结合实验每米NSiMn包芯线的增N量确定设计钢种N包芯线的喂入量。含碳量在化学成分中对淬透性和疲劳极限的影响是主要的,疲劳极限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钢中合金元素能够提淬透性、高塑性和韧性,缩小含碳量的波动范围,提高合金Mn、Cr元素的含量,并适当加入提高冲击韧性的Ni元素,对疲劳强度是有利的。2、降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钢中由于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破坏了金属基体的连续性,易产生应力集中,成为金属疲劳的发源地。裂纹多数产生在氧化物、点状夹杂物和基体之间,当应力足够大时就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而破坏。非金属夹杂物塑性越低,形状越尖棱,则应力集中也就越大。为了提高产品的淬透性和疲劳寿命,控制好真空脱气处理和炉外精炼,减少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改变夹杂物类型和分布状态。(2)钢种硫含量的控制钢中的硫化物几乎全部以硫化物形态存在。一些研究表明,钢中呈椭球状的MnS夹杂物能够包裹危害较大的氧化物夹杂,形成氧化物-硫化物共生夹杂物,当硫化物与氧化物共生时,则残余应力较低,压应力的作用也小,这将阻碍裂纹的发生,材料也就增强了抵抗外来应力的能力,提高材料的疲劳寿命。适当提高钢中的硫含量,则钢中的化合硫相应增高,增加氧化物被硫化物包围的机会,导致共生夹杂数量增多,减少了氧化物对疲劳寿命的影响。(3)降低钢中气体含量、残余元素Ti、Ca含量钢中气体含量是影响材质的重要因素,钢中含氧量增高,弯曲疲劳和接触疲劳寿命在高应力作用下随之降低。钢种氮含量过高容易形成氮化物:氮化钛、氮化铝夹杂。钢中氢含量越高,在轧后的冷却过程中,通过氢原子的扩散输运的富集,越容易产生白点断裂。通过LF精炼和VD抽真空处理将钢水中的活度氧含量控制在5ppm以内,氢含量控制在1.5ppm以内。氧含量控制在50ppm以氧含量控制在5ppm以内。Ti是形成氮化物的最强元素之一,Ti留在钢中形成多棱角的夹杂物,Ca容易形成硬质点夹杂,这两种夹杂物容易引起局部应力集中,产生疲劳裂纹,因此要控制此两种元素的含量。(4)提高产品表面质量汽车用钢在汽车行业中主要制作发动机的凸轮轴、连杆、轮毂、花键轴、传动轴等,其中发动机的凸轮轴是汽车零部件中最大的零件。目前1.6L以上的发动机凸轮轴基本都采用锻钢件,而汽车用钢是锻钢凸轮轴的首选钢种(因凸轮轴加工较复杂,使用汽车用钢在调质时易使凸轮轴发生变形)。由于疲劳裂纹经常从零构件的表面开始,产品表面产生的裂纹缺陷造成应力集中,造成疲劳失效。如存在表面划伤、微裂纹、脱碳等表面缺陷,将会影响产品性能的均匀性,从而大幅降低产品的疲劳寿命。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将明显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5)优化轧制工艺提高产品晶粒度金相组织表面有少量贝氏体,说明表面经过强冷处理,内部均为F+P,晶粒度在6~7级之间,控制较好;夹杂物控制较好,只存在极少硫化物和球状氧化物夹杂。整体的强度性能控制较好,能很好满足性能要求,塑性和冲击韧性标控制也较好。晶粒越小,则单位体积内的晶界越多,晶界间的原子排列比晶粒内部更为紊乱,位错密度较高。一方面晶界对塑性变形(如滑移等)的阻碍作用增强,有利于强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晶粒越小、细、圆,钢丝的塑性越好。细晶粒可以提高产品的淬透性和强韧性,从而提高抗疲劳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a.本专利技术自创中碳高合金成分设计体系,LF+VD复合精炼技术,严格控制钢水的纯净度,并采用高温大压下轧制缓冷新技术,成功开发了车用凸轮轴用钢CF53,经用户试制成凸轮轴零件,其疲劳台架试验达到100万次无损坏。b.本专利技术突破常规的生产工艺,利用钢厂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充分发挥设备优势,节能环保,生产出高淬透性的车用凸轮轴用汽车钢。c.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制造车用凸轮轴等关键部分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53~0.56,Si=0.20~0.30,Mn=0.67~0.75,P≤0.020,S≤0.015,Cr=0.18~0.24,Ni≤0.25,Al≤0.012~0.030,Cu≤00.25%,Mo≤0.10%,其余为Fe和必不可少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n冶炼:转炉出钢C≥0.08;P≤0.015,采用LF+VD炉精炼工艺,LF炉精炼全程吹氩,造渣脱氧,通电时间≥15min,总吹氩时间≥40min,快速造白渣脱氧,过程控制Als=0.015~0.025;在VD/RH炉总吹氩时间≥35 min,VD真空脱气处理,在真空度0.5tor VD/RH炉保持时间≥8min,破空后严禁进行成分调整,钢水出VD/RH炉前软吹时间≥10min;出站钢水H≤2ppm,O≤10ppm;/n连铸:采用全程保护浇铸,中包过热度连浇炉≤25℃,开浇炉≤35℃,铸坯尺寸分别为280*280mm和150*150mm;/n加热:铸坯加热时间120~350min,加热段温度1150~1210℃之间,均热段温度1145~1195℃之间;/n轧制: 800轧机采用大压下进行轧制,增加初轧压下量,一、二道次压下量分别按65mm、60mm控制;开轧温度≥1000℃,终轧温度≥850℃;/n冷却:轧后圆钢采用密排进保温罩缓冷,冷速≤0.13℃/s;进保温罩温度730~750℃,在保温罩时间≥35min,出保温罩后快速入坑缓冷;规格φ50~φ100mm采用冷床进保温罩工艺入坑缓冷,入坑温度≥300℃,盖罩缓冷时间不小于24h;/n精整:超声波探伤+磁粉表面探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凸轮轴用钢CF53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53~0.56,Si=0.20~0.30,Mn=0.67~0.75,P≤0.020,S≤0.015,Cr=0.18~0.24,Ni≤0.25,Al≤0.012~0.030,Cu≤00.25%,Mo≤0.10%,其余为Fe和必不可少的杂质;关键工艺步骤包括:
冶炼:转炉出钢C≥0.08;P≤0.015,采用LF+VD炉精炼工艺,LF炉精炼全程吹氩,造渣脱氧,通电时间≥15min,总吹氩时间≥40min,快速造白渣脱氧,过程控制Als=0.015~0.025;在VD/RH炉总吹氩时间≥35min,VD真空脱气处理,在真空度0.5torVD/RH炉保持时间≥8min,破空后严禁进行成分调整,钢水出VD/RH炉前软吹时间≥10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亚,杜江,肖冬,刘建,杨庚朝,沈锋,杨奇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