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132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包括水凝胶层、涤纶层和压花膜,所述涤纶层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每层所述水凝胶层上覆盖一层所述压花膜;所述水凝胶层的材质为感温变色水凝胶,所述压花膜为透明,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涤纶层之间为固定性粘接,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压花膜之间为可剥离式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压花膜从所述水凝胶层上剥离。散热快的降温贴具有双层水凝胶结构,且水凝胶层直接接触空气和外界接触,热量可快速排出,透气性高,避免因水凝胶层吸收的热量不能快速挥发而导致退热效果不佳和水凝胶层快速干枯的问题。

A cooling paste with fast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
本技术涉及降温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
技术介绍
目前降温贴产品凭借其实用性和方便性,在我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降温贴发挥降温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内含高分子水凝胶,利用物理原理可将热量集中到胶状物,通过凝胶中水分快速蒸发带走体内的热量。但现有的降温贴中,水凝胶层由背衬层包覆着,水凝胶层无法直接接触空气,因此水凝胶层的散热受阻,热量无法快速排出,导致散热效果一般,水凝胶层很快就干枯,使得降温贴的有效作用时长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双层水凝胶结构,且水凝胶层直接接触空气和外界接触,热量可快速排出,透气性高,避免因水凝胶层吸收的热量不能快速挥发而导致退热效果不佳和水凝胶层快速干枯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包括水凝胶层、涤纶层和压花膜,所述涤纶层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每层所述水凝胶层上覆盖一层所述压花膜;所述水凝胶层的材质为感温变色水凝胶,所述压花膜为透明,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涤纶层之间为固定性粘接,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压花膜之间为可剥离式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压花膜从所述水凝胶层上剥离。优选地,所述涤纶层为网状结构。优选地,所述涤纶层的网孔形状为六边形。优选地,所述压花膜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膜。优选地,所述压花膜的上下两面均压花。优选地,所述压花膜的压花形状为四边形。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层的变色临界温度为38℃。优选地,所述涤纶层和压花膜为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片状,所述水凝胶层的面积小于所述涤纶层的面积,并且所述水凝胶层的边角为圆角。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层的边缘为厚度向外逐渐减小的弧形面。所述散热快的降温贴,在涤纶层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使用时将两层所述压花膜剥离后,将其中一层所述水凝胶层贴在额头或太阳穴,另一层所述水凝胶层则朝外,从而贴着人体的那层水凝胶层通过凝胶中水分快速蒸发吸收人体热量,然后吸收的热量既可从贴着人体的那层水凝胶层向外排出,也可经过透气性极好的涤纶层传递到朝外的那层水凝胶层,从朝外的那层水凝胶层向外排出,因此使用所述散热快的降温贴时,其两层水凝胶层均没有受到其他材料的遮拦,直接和外界接触,热量可快速排出,透气性高,避免因水凝胶层吸收的热量不能快速挥发而导致退热效果不佳和水凝胶层快速干枯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降温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降温贴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涤纶层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压花膜俯视图。其中:水凝胶层1;涤纶层2;压花膜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散热快的降温贴,如图1所示,包括水凝胶层1、涤纶层2和压花膜3,所述涤纶层2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1,每层所述水凝胶层1上覆盖一层所述压花膜3;所述水凝胶层1的材质为感温变色水凝胶,所述压花膜3为透明,所述水凝胶层1和所述涤纶层2之间为固定性粘接,所述水凝胶层1和所述压花膜3之间为可剥离式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压花膜3从所述水凝胶层1上剥离,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快的降温贴,在涤纶层2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1,使用时将两层所述压花膜3剥离后,如图2所示,将其中一层所述水凝胶层1贴在额头或太阳穴,另一层所述水凝胶层1则朝外,从而贴着人体的那层水凝胶层1通过凝胶中水分快速蒸发吸收人体热量,然后吸收的热量既可从贴着人体的那层水凝胶层1向外排出,也可经过透气性极好的涤纶层2传递到朝外的那层水凝胶层1,从朝外的那层水凝胶层1向外排出,因此使用所述散热快的降温贴时,其两层水凝胶层1均没有受到其他材料的遮拦,直接和外界接触,热量可快速排出,透气性高,避免因水凝胶层1吸收的热量不能快速挥发而导致退热效果不佳和水凝胶层1快速干枯的问题。所述水凝胶层1为感温变色水凝胶,从而当体温在变色临界温度以上时所述水凝胶层1发生变色,当体温下降至变色临界温度以下时所述水凝胶层1恢复原始颜色,从而通过水凝胶层1的颜色变化达到监控体表温度的目的,该感温变色水凝胶在现有市场中有售。因此,所述压花膜3设置为透明,以便于使用前患者清楚水凝胶层1的原始颜色,使用时水凝胶层1直接外露从而患者可清晰观察到水凝胶层1的变色情况。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涤纶层2为网状结构。所述涤纶层2为水凝胶层1的承载介质,设置为网状结构可提高涤纶层2的透气性,并且两层水凝胶层1在涤纶层2的网孔上会粘合成一体,从而吸收的热量便可快速从一层水凝胶层1传递到另一层水凝胶层1,大大地提高散热速度。优选地,所述涤纶层2的网孔形状为六边形。六边形的网孔可提高涤纶层2的结构强度,起到加筋作用。优选地,所述压花膜3的材质为透明的塑料膜。塑料膜可起到防尘防腐蚀等防护作用。优选地,所述压花膜3的上下两面均压花。所述压花膜3采用双面压花,外表面压花可提高摩擦力以便于患者拿取降温贴,与水凝胶层1粘贴的内表面压花使得压花膜3和水凝胶层1之间的接触面形成凹凸纹理,便于空气进入,从而更易将所述压花膜3从所述水凝胶层1上剥离,避免压花膜3和水凝胶层1发生黏连。优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压花膜3的压花形状为四边形。优选地,所述水凝胶层1的变色临界温度为38℃。所述水凝胶层1的原始颜色可设置为粉红色,变色为白色;当体温在38℃以上时水凝胶层1从粉红色变为白色,当体温下降至38℃以下时水凝胶层1从白色变回粉红色。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涤纶层2和压花膜3为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片状,所述水凝胶层1的面积小于所述涤纶层2的面积,并且所述水凝胶层1的边角为圆角。从而水凝胶层1和涤纶层2之间,水凝胶层1和压花膜3之间在四个边角上形成空隙,即所述散热快的降温贴的四个边角上无带有黏性的水凝胶,从而方便患者撕开压花膜3。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水凝胶层1的边缘为厚度向外逐渐减小的弧形面。从而使涤纶层2和压花膜3的边缘处紧密贴合,更好地保护水凝胶层1,而且使用时水凝胶层1的边缘为弧形面可更好地与人体贴合,避免水凝胶层1发生翘边或者脱落。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凝胶层、涤纶层和压花膜,所述涤纶层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每层所述水凝胶层上覆盖一层所述压花膜;/n所述水凝胶层的材质为感温变色水凝胶,所述压花膜为透明,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涤纶层之间为固定性粘接,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压花膜之间为可剥离式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压花膜从所述水凝胶层上剥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快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凝胶层、涤纶层和压花膜,所述涤纶层的上下两面各设置一层所述水凝胶层,每层所述水凝胶层上覆盖一层所述压花膜;
所述水凝胶层的材质为感温变色水凝胶,所述压花膜为透明,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涤纶层之间为固定性粘接,所述水凝胶层和所述压花膜之间为可剥离式粘贴,使用时将所述压花膜从所述水凝胶层上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快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为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快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的网孔形状为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快的降温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花膜的材质为透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盛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