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806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9
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包括造口套,所述造口套后端开有安装槽,安装槽底部开有引流孔,引流孔前端设有连接管,安装槽底部设有第一固定套,第一固定套前端设有第一连接套,第一固定套后端设有第二固定套,第二固定套前端设第二连接套,第二固定套后端设有第三连接套,第三连接套前端设有第三连接套,第一固定套前端设有挤压板,造口套前端左右两侧开有通道孔,通道孔内设有挤压杆,挤压杆前端外侧设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后端面设有调节弹簧,连接管前端设有防折管的一端,防折管的另一端连接有造口袋,造口袋下端设有倾倒管,造口袋右端上侧密封连接有灌洗管,造口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的一端,左右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相互黏贴固定。

A new type of stoma fix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造口护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造口袋多为一次性造口带,没有排气装置,在袋口设有粘贴层,粘贴在造口外侧周围的皮肤上,有些对粘贴胶过敏的人群使用非常不方便,由于造口人群不能控制排泄,需要一直粘贴,长时间的粘贴对造口处周围的皮肤造成伤害,会产生红肿等不良反应,造口袋内有排泄物会对粘贴处的皮肤有向下拉扯的力,由于造口人群需要全天候的粘贴,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伤害;没有排气装置会减少造口袋的使用时间,会因气体过多是造口袋胀裂,还会对造口产生压迫伤害,由于通过粘贴胶进行固定,现有的造口袋拆卸麻烦,而且大部分中老年人会将这种一次性造口袋清洗后进行多次使用,而这种造口袋使用寿命短,在清洗后粘贴能力降低,固定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该固定带结构设计合理,不需要通过粘贴胶进行固定,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红肿等不良反应,设有提拉袋,避免造口袋对皮肤进行拉扯,设有排气管,避免造口袋胀裂。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包括位于造口外侧的造口套,所述造口套后端平面上开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在所述造口套上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前端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造口套上的连接管,所述安装槽底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孔内侧的第一连接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侧的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内侧的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固定套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侧的第三固定套,所述第三固定套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套内的第三连接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前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外侧的挤压板,所述挤压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底部,所述造口套前端左右两侧开有通道孔,所述通道孔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后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挤压板前侧,所述挤压杆前端外侧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挤压杆上的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后端面接触连接有位于所述挤压杆外侧的调节弹簧,所述连接管前端密封连接有防折管的一端,所述防折管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造口袋,所述造口袋下端中心位置设有倾倒管,所述倾倒管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造口袋右端上侧密封连接有灌洗管,所述灌洗管右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灌洗盖,所述造口套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的一端,左右所述调节带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相互黏贴固定,设有通过魔术贴相互固定的调节带,使得造口套不需要通过粘贴胶即可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在造口套上设有若干个接触连接的固定套和连接套,根据患者造口的实际大小来装卸固定套的个数,以保证患者造口的大小与连接套的开口大小相同,以适应不同造口大小的患者,实用性强,在固定套前端设有挤压板以及与挤压板连接的挤压杆,通过旋转调节限位螺母的位置来调节挤压板对固定套的压力,以此来调节固定套与患者之间的挤压力,避免过大的挤压力造成患者皮肤产生压疮,也避免过小的挤压力使的排泄物从固定套与患者皮肤之间流出。为了进一步完善,造口袋左端上侧密封连接有第一泄气管,所述第一泄气管左端内侧螺纹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左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第二泄气管,所述第二泄气管左端内侧螺纹连接有除臭装置,设有泄气管,避免造口袋胀裂,设有单向阀,避免外界带有细菌的气体通过泄气管进入造口袋中感染造口,设有除臭装置,避免排出的气体有较大的异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进一步完善,单向阀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泄气管和第二泄气管之间的管体,管体内侧设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左右两端分别开有与第一泄气管和第二泄气管连接的泄气口,所述滑动腔内侧右端设有密封连接在右端所述泄气口左侧的密封球体,密封球体左侧卡接有压缩弹簧的一端,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卡接在滑动腔左侧。进一步完善,除臭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二泄气管左端内侧的放置瓶,所述放置瓶左端平面上开有若干个泄气孔,泄气孔右端设有位于放置瓶内侧的透气层,透气层右侧设有位于放置瓶内侧的活性炭层,设有活性炭层,用于吸附排出气体的臭味,放置瓶与第二泄气管螺纹连接,方便更换放置瓶内的活性炭。进一步完善,左右所述调节带上端设有肩带,所述肩带的首尾两端设有滑动连接在调节带外侧的滑动套,减轻调节带的负重,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更加的轻便,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更小。进一步完善,造口袋外侧设有提拉袋,所述提拉袋左右两端上侧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调节带前后两侧的固定带,前后所述固定带的活动端通过魔术贴黏贴连接在所述调节带上端,设有提拉带,避免排出的排泄物和造口袋对造口套进行拉扯而导致造口套与患者的造口分离,从而导致排泄物泄漏。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设有调节带,不需要通过粘贴胶进行固定,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红肿等不良反应,设有提拉袋,避免排出的排泄物和造口袋对造口套进行拉扯而导致造口套与患者的造口分离,从而导致排泄物泄漏,避免造口袋对皮肤进行拉扯,设有排气管和依次与排气管连接的单向阀和除臭装置,排气管避免造口袋胀裂,除臭装置避免排出的气体具有以为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单向阀避免了外界带有细菌的气体通过泄气管进入造口袋中感染造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造口套和造口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为造口套的后视图;图6为造口套的侧视图;图7为固定带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造口套,2、安装槽,3、引流孔,4、连接管,5、第一固定套,6、第一连接套,7、第二固定套,8、第二连接套,9、第三固定套,10、第三连接套,11、挤压板,12、通道孔,13、挤压杆,14、限位螺母,15、调节弹簧,16、防折管,17、造口袋,18、倾倒管,19、密封盖,20、灌洗管,21、灌洗盖,22、调节带,23、第一泄气管,24、第二泄气管,25、管体,26、滑动腔,27、泄气口,28、密封球体,29、压缩弹簧,30、放置瓶,31、泄气孔,32、透气层,33、活性炭层,34、肩带,35、滑动套,36、提拉袋,37、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7:本实施例中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包括位于造口外侧的造口套1,所述造口套1后端平面上开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引流孔3,所述引流孔3前端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连接管4,所述安装槽2底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5,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孔3内侧的第一连接套6,所述第一固定套5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二固定套7,所述第二固定套7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6内侧的第二连接套8,所述第二固定套7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三固定套9,所述第三固定套9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套8内的第三连接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6外侧的挤压板11,所述挤压板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包括位于造口外侧的造口套(1),其特征是:所述造口套(1)后端平面上开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引流孔(3),所述引流孔(3)前端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连接管(4),所述安装槽(2)底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5),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孔(3)内侧的第一连接套(6),所述第一固定套(5)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二固定套(7),所述第二固定套(7)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6)内侧的第二连接套(8),所述第二固定套(7)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三固定套(9),所述第三固定套(9)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套(8)内的第三连接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6)外侧的挤压板(11),所述挤压板(11)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2)底部,所述造口套(1)前端左右两侧开有通道孔(12),所述通道孔(12)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杆(13),所述挤压杆(13)后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挤压板(11)前侧,所述挤压杆(13)前端外侧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挤压杆(13)上的限位螺母(14),所述限位螺母(14)后端面接触连接有位于所述挤压杆(13)外侧的调节弹簧(15),所述连接管(4)前端密封连接有防折管(16)的一端,所述防折管(16)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造口袋(17),所述造口袋(17)下端中心位置设有倾倒管(18),所述倾倒管(18)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9),所述造口袋(17)右端上侧密封连接有灌洗管(20),所述灌洗管(20)右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灌洗盖(21),所述造口套(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22)的一端,左右所述调节带(22)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相互黏贴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造口固定带,包括位于造口外侧的造口套(1),其特征是:所述造口套(1)后端平面上开有安装槽(2),所述安装槽(2)底部中心位置设有开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引流孔(3),所述引流孔(3)前端外侧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造口套(1)上的连接管(4),所述安装槽(2)底部安装有第一固定套(5),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引流孔(3)内侧的第一连接套(6),所述第一固定套(5)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二固定套(7),所述第二固定套(7)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套(6)内侧的第二连接套(8),所述第二固定套(7)后端设有位于所述安装槽(2)内侧的第三固定套(9),所述第三固定套(9)前端中心位置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套(8)内的第三连接套(10),所述第一固定套(5)前端设有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套(6)外侧的挤压板(11),所述挤压板(11)滑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槽(2)底部,所述造口套(1)前端左右两侧开有通道孔(12),所述通道孔(12)内滑动连接有挤压杆(13),所述挤压杆(13)后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挤压板(11)前侧,所述挤压杆(13)前端外侧设有螺纹连接在所述挤压杆(13)上的限位螺母(14),所述限位螺母(14)后端面接触连接有位于所述挤压杆(13)外侧的调节弹簧(15),所述连接管(4)前端密封连接有防折管(16)的一端,所述防折管(16)的另一端密封连接有造口袋(17),所述造口袋(17)下端中心位置设有倾倒管(18),所述倾倒管(18)下端外侧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9),所述造口袋(17)右端上侧密封连接有灌洗管(20),所述灌洗管(20)右端外侧螺纹连接有灌洗盖(21),所述造口套(1)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带(22)的一端,左右所述调节带(22)的另一端通过魔术贴相互黏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睿骏叶秋玉吴莺燕金丽红尚旭丽吴婧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