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举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45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举宫器。其包括支架,举宫杆和穹隆杯,穹隆杯设置在举宫杆上,举宫杆设置在支架上,举宫杆背离支架一端设置有举宫架,举宫架顶部设置有第五球囊,举宫架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第五球囊通过第五通管与第五充球囊连通,第四球囊通过第四通管与第四充球囊连通,第三球囊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三充球囊连通,第二球囊通过第二通管与第二充球囊连通,第一球囊通过第一通管与第一充球囊连通,举宫杆与举宫架均为空心结构,举宫架和举宫杆上均设置有让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穿过的通孔,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通过通孔置于举宫架和举宫杆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术中精准子宫移动,且不回缩。

A kind of uterine lif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举宫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举宫器。
技术介绍
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下行子宫切除(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宫颈癌根治术、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等)手术过程中,为了配合术者手术,助手需将子宫向不同的方向精准移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是传统的举宫器,为保障手术安全及顺利完成,助手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人工用力保证持续性将子宫向患者头端顶起并随着术者操作及时调整子宫上下左右方向,否则由于膀胱子宫反折腹膜附近张力不够易发生膀胱、输尿管损伤风险,或由于阔韧带张力不够易增加术中出血风险,或由于宫旁组织张力不足易损伤输尿管,甚至因暴露不良导致部分宫颈残留。实际临床中,负责举宫的助手人员变动大,熟练程度参差不齐,加之由于人员不充足,不时存在“临时抓壮丁”由实习医师负责举宫的情况,经常会出现配合过程中举宫器回缩、子宫移动难以满足术者需求,从而导致术者需不断分散精力指导助手调整举宫器,稍有疏忽则易发生不良事件。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能够由术者控制,能实现术中精准子宫移动,且不回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实现术中精准子宫移动,且不回缩的举宫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为一种举宫器,包括支架,举宫杆和穹隆杯,穹隆杯设置在举宫杆上,举宫杆设置在支架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举宫杆背离支架一端设置有举宫架,举宫架顶部设置有第五球囊,举宫架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第五球囊通过第五通管与第五充球囊连通,第四球囊通过第四通管与第四充球囊连通,第三球囊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三充球囊连通,第二球囊通过第二通管与第二充球囊连通,第一球囊通过第一通管与第一充球囊连通,举宫杆与举宫架均为空心结构,举宫架和举宫杆上均设置有让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穿过的通孔,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通过通孔置于举宫架和举宫杆内。优选的,举宫器还包括阴道球囊,阴道球囊围绕在举宫杆外部,阴道球囊通过第六通管与第六充球囊连通,阴道球囊内壁为锯齿状,举宫杆与支架的连接段设置有可让举宫杆向四周摆动的球形铰接接头。优选的,阴道球囊内壁的锯齿状为12锯齿状。优选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成中心对称设置在举宫架上。优选的,阴道球囊通过固紧带固紧设置在举宫杆上。优选的,第一充球囊、第二充球囊、第三充球囊、第四充球囊和第五充球囊上分别设置有标识。优选的,支架上设置有可让举宫杆上下移动的滑槽,滑槽上设置有可将举宫杆锁紧的螺钉。优选的,举宫杆与支架的连接部设置有让举宫杆水平滑动的水平滑槽,螺钉置于水平滑槽内。优选的,每一充球囊与通管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在阴道内有专门的五球囊设计,可实现按术者要求,精准的将子宫向需要顶起的方向顶起,增大了术中举宫器在阴道内的调整空间;2)本技术在阴道内设置有阴道球囊,阴道球囊内壁为锯齿状,举宫杆在球形铰接接头的作用下,可在阴道球囊内向四周摆动调整位置,既实现了增大术中举宫器在阴道内的调整空间,还可实现子宫上下左右不同角度精准移位,同时在精准移动过程中保护阴道壁免于不必要的损伤;3)术者直接根据不同标识控制本技术的第一充球囊、第二充球囊、第三充球囊、第四充球囊和第五充球囊,从而实现术中子宫精准移动,完美配合手术操作;4)本技术设置有移动支架,可以解放人力,不再需要专门配备助手举宫,临床工作繁忙,助手得以有时间尽早处理其他事物,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第四球囊和第五球囊的分布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阴道球囊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如下:1、第一球囊,2、举宫杆,3、固紧带,4、阴道球囊,5、第六通管,6第六充球囊,7、第一充球囊,8、控制阀,9、第一通管,10、第二充球囊,11球形铰接接头,12、滑槽,13、支架,14、螺钉,15、第二通管,16、支撑杆,17、第三充球囊,18、第三通管,19、第四通管,20、第四充球囊,21、第五充球囊,22、第五通管,23、第三球囊,24、举宫架,25、第五球囊,26、第二球囊,27、第四球囊,28、空腔,29、阴道球囊内壁,30、穹隆杯。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3,本技术的具体实施结构包括支架13,举宫杆2和穹隆杯30,穹隆杯30设置在举宫杆2上,举宫杆2设置在支架13上,举宫杆2背离支架13一端设置有举宫架24,举宫架24顶部设置有第五球囊25,举宫架24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囊1、第二球囊26、第三球囊23和第四球囊27,第一球囊1、第二球囊26、第三球囊23和第四球囊27成中心对称设置在举宫架24上为佳。第五球囊25通过第五通管22与第五充球囊21连通,第四球囊27通过第四通管19与第四充球囊20连通,第三球囊23通过第三通管18与第三充球囊17连通,第二球囊26通过第二通管15与第二充球囊10连通,第一球囊1通过第一通管9与第一充球囊7连通,举宫杆2与举宫架24均为空心结构,举宫架2和举宫杆24上均设置有让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5、第三通管18、第四通管19、第五通管22穿过的通孔,第一通管9、第二通管15、第三通管18、第四通管19、第五通管22通过通孔置于举宫架24和举宫杆2内,这样可以节省操作空间,方便术者操作。第一充球囊7、第二充球囊10、第三充球囊17、第四充球囊20和第五充球囊21上分别设置有前、左、后、右、中的标识,方便术者操作。每一充球囊与通管之间均设置有控制阀8,可以控制充气量或充液量的的大小,控制阀8可以采用现有的产科引产用的双球囊的控制阀,该控制阀是在通管外口安装的塑料帽样控制阀,注射器接这个塑料帽向球囊注入液体或气体,拿开注射器,注入的液体或气体不会流出,拔除塑料帽,则自动流出。本技术还包括阴道球囊4,阴道球囊4围绕在举宫杆2外部,阴道球囊4通过第六通管5与第六充球囊6连通,第六充球囊6与第六通管5之间设置有控制阀8,阴道球囊内壁29为锯齿状,阴道球囊内壁29的锯齿状以12锯齿为佳,在本实施例中,阴道球囊内壁29的锯齿状为8锯齿状。举宫杆2与支架13的连接段设置有可让举宫杆2向四周摆动的球形铰接接头11,通过球形铰接接头11可以让举宫杆2在阴道球囊4的空腔28内,沿锯齿状方向进行摆动,如采用12锯齿状,则举宫杆2可以向12个具体点位方向移动,球形铰接接头11可采用现有的球形铰接方式。阴道球囊4通过固紧带3固紧设置在举宫杆2上,防止阴道球囊4从举宫杆2上脱落。支架13上设置有可让举宫杆2上下移动的滑槽12,滑槽12上设置有可将举宫杆2锁紧的螺钉14,通过滑槽12可以调整举宫杆2的上下位置,举宫杆2上设置有让举宫杆2水平滑动的水平滑槽,水平滑槽设置在举宫杆2与支架13的连接端部,螺钉14置于水平滑槽内,举宫杆2通过水平滑槽沿螺钉14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举宫器,包括支架、举宫杆和穹隆杯,所述穹隆杯设置在举宫杆上,所述举宫杆设置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宫杆背离支架一端设置有举宫架,所述举宫架顶部设置有第五球囊,所述举宫架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所述第五球囊通过第五通管与第五充球囊连通,所述第四球囊通过第四通管与第四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三球囊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三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二球囊通过第二通管与第二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一球囊通过第一通管与第一充球囊连通,所述举宫杆与举宫架均为空心结构,所述举宫架和举宫杆上均设置有让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通过通孔置于举宫架和举宫杆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举宫器,包括支架、举宫杆和穹隆杯,所述穹隆杯设置在举宫杆上,所述举宫杆设置在支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宫杆背离支架一端设置有举宫架,所述举宫架顶部设置有第五球囊,所述举宫架四个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所述第五球囊通过第五通管与第五充球囊连通,所述第四球囊通过第四通管与第四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三球囊通过第三通管与第三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二球囊通过第二通管与第二充球囊连通,所述第一球囊通过第一通管与第一充球囊连通,所述举宫杆与举宫架均为空心结构,所述举宫架和举宫杆上均设置有让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通管、第二通管、第三通管、第四通管、第五通管通过通孔置于举宫架和举宫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举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囊、第二球囊、第三球囊和第四球囊成中心对称设置在举宫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举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宫器还包括阴道球囊,所述阴道球囊围绕在举宫杆外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美丽刘丹赵娟杨婷杨筱凤李洁江玉邹余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