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欣春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4730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包括:刀头、刀体和手柄;所述刀体为管状体,所述刀头与刀体一体成型;所述手柄包括固定件和可拆卸件,所述固定件包括设于中部的圆盘和连接于圆盘上下两侧的上柄及下柄,所述圆盘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刀体尾端焊接于圆盘的圆孔内,所述上柄及下柄的方向分别与刀体的背侧及腹侧相对应,所述上柄及下柄上对应开设有背侧连接螺孔及腹侧连接螺孔,所述可拆卸件头端设有螺栓,所述可拆卸件可通过头端螺栓与背侧连接螺孔及腹侧连接螺孔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再受内镜手术器械工作通道限制,可以做到更大的尺寸,获得更大的切割效率。目标会控制在内镜镜头聚焦范围内,避免聚焦不清。

An external osteotome for spinal end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
本技术涉及脊柱内镜
,特别提供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
技术介绍
现代脊柱内镜技术是治疗脊柱疾病的重要微创治疗方式。脊柱内镜系统为硬质杆状系统,在不到1厘米的直径内镜上集成了1个照明通道、2个灌洗引流通道和1个手术器械通道。当工作套管置入建立工作通道后,将脊柱内镜通过工作套管置入体内,通过脊柱内镜器械通道可以使用抓钳、双极、神经探子、骨刀等镜下器械进行操作。镜下骨刀是处理骨性结构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需要在内镜工作通道内工作,受到工作通道的限制,骨刀的大小在5毫米以内,在切入骨内后以旋转方式剥离切割骨块,切割效率低下;同时,骨刀在深入切割动作时,刀头逐渐深入而内镜不能随之深入,会远离内镜镜头聚焦范围,难以看清楚,会增加手术操作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镜下骨刀直径大小和工作方式受限所致的工作效率低下、深入切割难以聚焦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本技术将骨刀的主体做成与脊柱内镜外径相匹配的管状,使其具有阻挡周围组织的作用,成为一种具有工作套管作用的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刀体(2)和手柄;所述刀体(2)为管状体,所述刀头(1)与刀体(2)一体成型;所述手柄包括固定件(3)和可拆卸件(4),所述固定件(3)包括设于中部的圆盘(3a)和连接于圆盘(3a)上下两侧的上柄(3b)及下柄(3c),所述圆盘(3a)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刀体(2)尾端焊接于圆盘(3a)的圆孔内,所述上柄(3b)及下柄(3c)的方向分别与刀体(2)的背侧及腹侧相对应,所述上柄(3b)及下柄(3c)上对应开设有背侧连接螺孔(3d)及腹侧连接螺孔(3e),所述可拆卸件(4)头端设有螺栓(4a),所述可拆卸件(4)可通过头端螺栓(4a)...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刀头(1)、刀体(2)和手柄;所述刀体(2)为管状体,所述刀头(1)与刀体(2)一体成型;所述手柄包括固定件(3)和可拆卸件(4),所述固定件(3)包括设于中部的圆盘(3a)和连接于圆盘(3a)上下两侧的上柄(3b)及下柄(3c),所述圆盘(3a)中部开设有圆孔,所述刀体(2)尾端焊接于圆盘(3a)的圆孔内,所述上柄(3b)及下柄(3c)的方向分别与刀体(2)的背侧及腹侧相对应,所述上柄(3b)及下柄(3c)上对应开设有背侧连接螺孔(3d)及腹侧连接螺孔(3e),所述可拆卸件(4)头端设有螺栓(4a),所述可拆卸件(4)可通过头端螺栓(4a)与背侧连接螺孔(3d)及腹侧连接螺孔(3e)螺纹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脊柱内镜的镜外骨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柄(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欣春
申请(专利权)人:刘欣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