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4729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包括底座、铰轴、上盖、切割器、切刀和顶针;其中,所述底座和上盖为圆形,大小相当,上盖一端与底座通过铰轴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通孔,所述顶针通过通孔与上盖螺纹连接,所述切割器与上盖内表面螺纹连接,切割器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通过相互交错的切刀,构建多种规格的空格,可根据手术需要,得到形状规则、大小可控的骨条和骨粒,操作简单、省力,在修剪过程中,医护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自体骨,从而避免尖锐的骨片划伤医护人员,造成医源性伤害。

Autogenous bone pruning device in spin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
技术介绍
植骨融合术是骨科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在生物力学和临床上具有明显优势。通过手术治疗使邻近的腰椎融合,恢复腰椎的正常排列,解除神经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如: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椎间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主要手术方法。此外,公知创伤骨科临床上多用植骨来治疗粉碎骨折骨缺损、骨折部位骨不连等,通过局部植骨促进骨质创伤修复。植骨以自体骨为佳,能够减少异体骨的排异反应等,多取自自身髂骨,但取下的骨质面积较大,只有修整成细骨条植于患处,增加接触面积,才能利用骨折局部的血运重建促进骨痂生长。因此,如何修剪植骨块,使其体积达到均匀一致,满足临床骨科植骨的要求,是植骨融合术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上多用咬骨钳、咬骨剪、骨凿、骨刀等器械修整取下的自体骨,但修整骨质的过程复杂,而且修整面积大小不一,修整过程中如果修整过细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自身的医源性损伤,且可能增加医源性感染的机会,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中国专利文献201320520072.X公开了一种骨科用植骨修整器,其包括底盘一端设有立柱,立柱上端通过活动轴与压杆相联,其特征是:所述压杆前部设有切刀,所述压杆后部是把手,所述底盘上设有漏斗形料斗,漏斗形料斗一侧设有刀槽,漏斗形料斗下设有出料口和接料盘。使用时可将要修整的自体骨放到漏斗形料斗内,然后下压压杆把手即可用较少的力达到将要修整的自体骨切成规格相同的骨条。中国专利文献201320479758.9公开了一种自体植骨块修整模具,它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下模、铰轴和上压模;所述下模由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组成,底座的一端设置铰轴,上压模通过铰轴与底座活动连接,上压模由若干凸起的实心上压模块构成,上压模块与切刀之间形成的空格一一对应。但是关于本新型的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所述的自体骨修剪装置包括:底座(1)、铰轴(2)、上盖(3)、切割器(4)、切刀(5)和顶针(6);其中,所述底座(1)和上盖(3)为圆形,大小相当,上盖(3)一端与底座(1)通过铰轴(2)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通孔(31),所述顶针(6)前端为细长钢针(61),钢针(61)一端连接有与通孔(31)相匹配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另一端为把手(63),顶针(6)通过通孔(31)与上盖(3)螺纹连接,所述切割器(4)与上盖(3)内表面螺纹连接,切割器(4)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自体骨修剪装置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更优选地,所述的切刀(5)采用以钨钢为主的合金钢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刀(5)之间形成5种大小不同的空格,分别为3mm×10mm的第一级空格(51)、2mm×10mm的第二级空格(52)、3mm×3mm的第三级空格(53)、2mm×2mm的第四级空格(54)和1mm×1mm的第五级空格(5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和上盖(3)未连接端的内表面设有磁铁(7)。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1)内表面设置有与切刀(5)相对应的标志线(11),标志线(11)上设有防滑涂层(12)。本技术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通过相互交错的切刀,构建多种规格的空格,可根据手术需要,得到形状规则、大小可控的骨条和骨粒,操作简单、省力。2、在修剪过程中,医护人员不需要直接接触自体骨,从而避免尖锐的骨片划伤医护人员,造成医源性伤害。3、植骨所采用的骨粒通常粒径较小,在切割后骨粒容易卡在切刀的空格中,此时拧下切割器,使用顶针便可对空格进行清理,不仅可以防止修剪装置的损坏,还可以防止自体骨的浪费,尽量小的对其他部位的骨头造成损坏。4、而顶针在装置于上盖中时,把手伸出上盖,可以便于控制上盖的开合。5、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标志线,便于将上下盖的位置对应起来,从而确定自体骨防止的位置,得到需要的大小的骨粒,而防滑涂层则是为了防止自体骨在底座中滑动,导致切割的形状与预期不符。6、磁铁的设置,则是便于未使用时装置的保存于管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体骨修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切割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顶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自体骨修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底座2.铰轴3.上盖4.切割器5.切刀6.顶针7.磁铁11.标志线12.防滑涂层31.通孔51.第一级空格52.第二级空格53.第三级空格54.第四级空格55.第五级空格61.钢针62.连接部63.把手实施例1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一)请参见图1~图3,图1是本技术自体骨修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切割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顶针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整体采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制成,尤其是切刀4部分,采用以钨钢为主的合金钢制成,强度大,坚固耐用,切割锋利,底座1为圆形容器,一端通过铰轴2与上盖3铰接,从而实现上盖3与底座1的开合,且底座1与上盖3大小相当,关闭时两者完全契合,上盖3与底座1相对的一面与切割器4螺纹连接,切割器4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5,在上盖3的另一端,凿有一圆柱形的通孔31,用来容纳顶针6。如图3所示,顶针6前端为细长钢针61,钢针一端连接有可与通孔31螺纹连接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另一端为把手63,不需要使用时,将顶针6旋进通孔31中。如图2所示,切割器4中的切刀5之间相互交错,形成5种大小不同的空格,分别为第一级空格51、第二级空格52、第三级空格53、第四级空格54和第五级空格55,在本技术中,上述5种空格的规格分别为:3mm×10mm、2mm×10mm、3mm×3mm、2mm×2mm和1mm×1mm。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患者在全身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外科手术,根据骨缺损的大小从不同部位如:髂骨、腓骨、肋骨等处取出自体骨块,将取出骨块的骨质表面软组织刮除。打开修剪装置,根据手术的需求,将需要剪切的自体骨放至切刀5对应空格的位置,关闭修剪装置,将上盖3向下按压,直至完全闭合,打开上盖3,拧下切割器4,取出顶针6,将卡在切刀5空格中间的碎骨顶出,根据手术实际情况,重复上述操作,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骨修剪装置包括:底座(1)、铰轴(2)、上盖(3)、切割器(4)、切刀(5)和顶针(6);其中,所述底座(1)和上盖(3)为圆形,大小相当,上盖(3)一端与底座(1)通过铰轴(2)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通孔(31),所述顶针(6)前端为细长钢针(61),钢针(61)一端连接有与通孔(31)相匹配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另一端为把手(63),顶针(6)通过通孔(31)与上盖(3)螺纹连接,所述切割器(4)与上盖(3)内表面螺纹连接,切割器(4)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外科自体骨修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体骨修剪装置包括:底座(1)、铰轴(2)、上盖(3)、切割器(4)、切刀(5)和顶针(6);其中,所述底座(1)和上盖(3)为圆形,大小相当,上盖(3)一端与底座(1)通过铰轴(2)铰接,另一端设置有圆柱形通孔(31),所述顶针(6)前端为细长钢针(61),钢针(61)一端连接有与通孔(31)相匹配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另一端为把手(63),顶针(6)通过通孔(31)与上盖(3)螺纹连接,所述切割器(4)与上盖(3)内表面螺纹连接,切割器(4)中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相互交错排列的切刀(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体骨修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体骨修剪装置均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显招周潇逸李博黄美能胡文翟骁陈凯陈自强赵颖川杨长伟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长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