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516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通过引入流动碳电极,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上清液通过脱盐室离子交换膜中间的腔室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会向两侧移动,离子交换膜外侧通过流动碳电极,当溶液中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到达两侧的流动碳电极中,由于电势差的作用会被吸附在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上,通过混合离子交换膜两侧的流动电极达到电荷中和的目的。脱盐后的污泥上清液会返回反应器,从而达到控制反应器中盐度积累的目的,进而达到提高反应器常规污染物去除率,稳定pH,降低SMP积累,减轻膜污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属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由一次能源消耗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日趋严重,使三大主要可再生资源之一的生物质能备受关注。污水、污泥、农业废物等富含生物质能的物质以每年约25%的速率增长,厌氧消化可将这些物质作为厌氧消化底物,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沼气等能源。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AnOMBR)利用高截留率的正渗透(FO)膜代替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中的超滤或微滤膜,在完成厌氧消化的同时,出水水质远优于AnMBR。另外,FO是以渗透压为驱动力的膜分离过程,相较于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FO的膜污染小,能耗低。虽然FO膜在提高出水水质方面有其他膜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汲取液反向扩散导致的原料液侧盐度升高会影响产甲烷菌生长,甚至还会因渗透压过高导致细胞失水死亡。针对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引入流动碳电极脱盐进行AnOMBR原料液脱盐,以期实现AnOMBR原料液盐度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内污泥上清液依次泵入FO膜组件(3)和脱盐室(4)并最终返回反应器(9);经脱盐室(4)外加电压的作用,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向两侧移动并透过离子交换膜吸附在离子交换膜外侧的流动碳电极上实现脱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厌氧消化反应器内污泥上清液依次泵入FO膜组件(3)和脱盐室(4)并最终返回反应器(9);经脱盐室(4)外加电压的作用,溶液中阴阳离子分别向两侧移动并透过离子交换膜吸附在离子交换膜外侧的流动碳电极上实现脱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用的反应系统如下:厌氧消化反应器(9)主体与FO膜组件(3)相连,FO膜组件(3)中FO膜活性层一侧与脱盐室(4)相连,脱盐室(4)与厌氧消化反应器(9)主体相连形成循环回路;FO膜组件(3)中FO膜支撑层一侧与汲取液室(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流动碳电极的厌氧渗透膜生物反应器脱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盐室(4)组装,自电源正极到负极分别为阳极PMMA板(12)、阳极碳布集流体(13)、阳极具腔室硅胶垫圈(14)、阴离子交换膜(15)、具腔室PMMA板(16)、阳离子交换膜(17)、阴极具腔室硅胶垫圈(18)、阴极碳布集流体(19)和阴极PMMA板(20);阴离子交换膜(15)和阳离子交换膜(17)有效间距2cm,厌氧消化反应器(9)内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捍民崔登凯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