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4412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及方法,包括桶体,设于桶体上的万向轮、驱动轮、桶盖、2D激光器、3D激光器,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控制板;所述桶体,用于内装垃圾,桶体底面的中间设有驱动轮,以驱动轮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所述2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建立设定范围区域外的地图;所述3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检测设定范围区域内的障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2D激光安装在高处,其数据建立地图之后用于定位,其特点是基本不受外界流动人群干扰,就算人群包围上也不会丢位置。3D激光用于避障,相对于2D激光在竖直方向上能覆盖更大的角度,更安全。当检测到干区或者湿区已满的时候,自动导航回到垃圾处理站,由人工协助处理。

A slam based intelligent mobile trash can for public service and its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主行驶和环保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在进行自动化改造,以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力负担。这种自动化的更新已经从工厂从逐步走到民生之中,比如车站的售票、检票,随处可见的自动售卖机等等。环境卫生是我们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我们人口众多,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更是海量,其中垃圾的回收管理就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当前在公共场所,因为环境限制,垃圾桶放置位置都不是很显眼,一般都是在角落放置垃圾桶,而且数量有限。人们往往因为视野中没看到垃圾桶或者懒得起身就把垃圾丢到脚下。而且垃圾桶一般都是简单的桶装结构套上一个垃圾袋,垃圾都是混在一起。垃圾一旦多了而回收不及时,就会加剧垃圾乱丢,同时垃圾桶可能会发出味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为提供一种基于SLAM技术的公共服务多功能垃圾桶,在大型公共场所,譬如火车站,飞机场等,能够辅助垃圾回收,同时本专利技术的设计具有干湿分离,垃圾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设于桶体上的万向轮、驱动轮、桶盖、2D激光器、3D激光器,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控制板;/n所述桶体,用于内装垃圾,桶体底面的中间设有驱动轮,以驱动轮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n所述2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建立设定范围区域外的地图;/n所述3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检测设定范围区域内的障碍;/n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2D激光器建立的地图进行定位,根据3D激光器规避障碍,并控制驱动轮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桶体,设于桶体上的万向轮、驱动轮、桶盖、2D激光器、3D激光器,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控制板;
所述桶体,用于内装垃圾,桶体底面的中间设有驱动轮,以驱动轮为中心均匀分布有多个万向轮;
所述2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建立设定范围区域外的地图;
所述3D激光器,用于采集激光数据并检测设定范围区域内的障碍;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2D激光器建立的地图进行定位,根据3D激光器规避障碍,并控制驱动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内分别设有多个桶,分别用于盛装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液体垃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还设有对射传感器、超声测距仪、红外测距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射传感器设于桶体上的桶盖两侧,用于检测到有障碍时发送信号至控制板,控制板控制桶盖打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SLAM的公共服务智能移动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测距仪设于液体垃圾桶的内壁上,液体垃圾桶内设有滤网,滤网下方设有以滤网为入口的漏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铁程董状付学斌郝金龙褚明杰王富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