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其包括模板及安装在模板内的冲定位孔刀口、冲裁刀口、压毛边零件及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压毛边零件设置在冲裁刀口的后面,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打凹槽零件,打凹槽零件设置在冲定位孔刀口与冲裁刀口的前面,打凹槽零件在金属材料上打出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冲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连续模,指的是压力机在一次冲压行程中,采用带状冲压原材料,在一副模具上用几个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每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产品完成。在金属冲压产品中,有很多情况下,都会要求去除产品上的金属毛边。比如当冲压产品用作需要用身体某部位去接触的各类工具、生活用具时,或是冲压产品需要后工段自动化装配时,就必须去除金属毛边,以免划破皮肤,或是影响装配效率。毛边是冲压冲裁工艺不可避免的一个缺陷特征。要去除这一工艺缺陷,就只能通过后工艺去除。比如可以使用各种研磨机器研磨去除,也可以利用压毛边工艺,对冲裁过后的金属毛坯再拍打一次去除。在连续冲压模具中,模具设计人员就经常会在冲裁工站后,设计一个或多个压毛边工站,用来去除产品毛坯上的毛边。这种去毛边的工艺,无论是单冲模具还是连续冲压模具,都需要在压毛边工位上对产品毛坯进行精确定位,否则就不能均匀有效的拍打去除毛边。连续冲压模具上只要设计了压毛边工站,都可以利用其上的定位零件定位,精确的去除产品上大部分金属毛边。但是,总会有那么一部分毛边无法去除,这是因为连续冲压模具设计时,产品是要通过连料边与载体相连,待完成所有冲压工序后,再从载体上切断下来。而切断后,失去载体定位的自由状态产品是无法再在模具里精确定位的,也就不可能用压毛边的方法,去除产品上最后与载体相连的带料边上的毛边。产品最后与载体相连的带料边上的毛边既然不能用压毛边的方法去除,那就只能想办法保证最后一刀切断时本身就不产生毛边。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的连续冲压模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连续冲压模具,使得从该连续冲压模具里出来的自由状态产品完全不带冲裁毛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连续冲压模具,所述连续冲压模具包括模板及安装在所述模板内的冲定位孔刀口、冲裁刀口、压毛边零件及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所述压毛边零件设置在所述冲裁刀口的后面,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打凹槽零件,所述打凹槽零件设置在所述冲定位孔刀口与所述冲裁刀口的前面,所述打凹槽零件在金属材料上打出凹槽。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具有功能面,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冲切留在产品上的切断面相交。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面与所述切断面相交的交线相对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底。进一步的,所述功能面和竖直方向的夹角的区间是10°~20°。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还具有补强面,所述补强面和竖直方向的夹角大于所述功能面和竖直方向的夹角。进一步的,所述补强面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进一步的,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凹槽整形零件,所述凹槽整形零件被镶嵌安装在所述压毛边零件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整形零件的功能部位与所述打凹槽零件打在所述金属材料上的凹槽对应。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打凹槽零件可穿插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打凹槽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计一种打凹槽零件,其工作部分截面大致呈梯形,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生产时,此打凹槽零件的工作部分能够打进金属材料内部一定深度,在金属材料上留下一段或多段截面近似梯形的凹槽,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冲裁加工时,能够在金属材料断开前,把裂纹的产生位置转移到功能面上,产品在被切断分离后,就不会产生高出产品材料平面的毛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金属材料上的凹槽与凸、凹模刃口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最后连料边较短状况下,打凹槽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打凹槽零件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最后连料边较长状况下,打凹槽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打凹槽零件的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连续冲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连续冲压模具上的各零件的位置排布的综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冲压冲裁工艺理论上,只要冲裁间隙合理,凸模C刃口、凹模D刃口做到绝对R0,冲裁过程中裂纹就一定会从凸模C刃口、凹模D刃口尖角处产生,这样切开分离后的两部分材料断面边缘上,就绝对不会产生高出材料平面的毛边。但是,实际上凸模C刃口、凹模D刃口是不可能做到绝对R0的,一定会有一些微小的圆角存在。那么材料断面裂纹就会在距圆角不远的刃口侧面产生,这样切开分离后,在材料断面边缘上就会产生高出材料平面的毛边。尤其是随着冲裁次数的增加,刃口会逐渐磨损钝化,刃口圆角也会逐渐增大,裂纹产生位置也随之向刃口侧面更远处移动,毛边也就会越来越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属冲压产品E上毛边的产生,跟在冲裁过程中裂纹的产生位置有很大关系。结合图2至图5所示,设计一种打凹槽零件G,其工作部分截面大致呈梯形,在对金属材料进行冲压生产时,此打凹槽零件G的工作部分能够打进金属材料内部一定深度,在金属材料上留下一段或多段截面近似梯形的凹槽H,凹槽H上有两个斜面,把切断后留在产品E一侧,起到关键作用的斜面叫做功能面M;把切断后留在废料F一侧的辅助斜面叫做补强面N。此打凹槽零件G被设计安装在连续冲压模具的适当位置上,使得该打凹槽零件G在此位置上工作时,打到金属材料上的凹槽H的功能面M刚好可以和产品E最后被切断后的留在产品E上的切断面相交,功能面M与切断面的交线位置要相对靠近凹槽H的槽底,这样,产品E侧的凹模D刃口就不能直接接触到紧邻凹槽H的产品材料表面,从而避免使凹槽H的功能面M形成一个斜向悬臂。由于凹槽H的功能面M和金属材料的下表面相交,从而形成了一条支撑线,因此当凸模C刃口对金属材料施加冲裁力时,就会在金属材料分离区域产生一个力矩,把金属材料上的凹槽H的功能面M向凹模D刃口的方向推扯。但是,在凹槽H的功能面M还没有被推扯到凹模D刃口前,因为凹槽H的功能面M本身已被加工硬化,降低了塑性,就会在巨大的冲裁力作用下产生裂纹,而裂纹产生位置就处在了凹槽H的功能面M上。当产品E从金属材料上被切开分离后,毛边就留在了凹槽H的功能面M上,并没有超出产品E材料平面,宏观上也就感觉不到有毛边产生。为了能使得从连续冲压模具里出来的产品完全不带冲裁毛边,设计了本方案,只要在连续冲压模具内设计加装本方案所述打凹槽零件G,就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也不是随便设计一个打凹槽零件G,只要其工作部分截面是梯形结构,在材料切断处打上凹槽H就一定会达到上述效果的。如图1所示,当梯形凹槽H的功能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过大时,凹槽H的功能面M和金属材料的下表面相交形成的支撑线也会离凸模C刃口较远。冲裁时,在金属材料分离区域产生的力矩就会越大,凹槽H的功能面M很容易就被推扯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冲压模具包括模板及安装在所述模板内的冲定位孔刀口、冲裁刀口、压毛边零件及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所述压毛边零件设置在所述冲裁刀口的后面,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打凹槽零件,所述打凹槽零件设置在所述冲定位孔刀口与所述冲裁刀口的前面,所述打凹槽零件在金属材料上打出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冲压模具包括模板及安装在所述模板内的冲定位孔刀口、冲裁刀口、压毛边零件及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所述压毛边零件设置在所述冲裁刀口的后面,所述连续冲压模具还包括打凹槽零件,所述打凹槽零件设置在所述冲定位孔刀口与所述冲裁刀口的前面,所述打凹槽零件在金属材料上打出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功能面,所述功能面和所述最后切断产品的刀口冲切留在产品上的切断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与所述切断面相交的交线相对靠近所述凹槽的槽底。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冲压模具,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明,殷黎明,代厚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嘉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