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场地治理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等杂质,易漂浮的粉尘随风四处飞扬,如不及时清除粉尘,会给建筑施工周围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导致空气质量急速降低,粉尘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而给居民的健康造成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导致居民患上呼吸道疾病。建筑施工场地通常采用喷洒水的方式降尘,水虽然能够对地面粉尘进行吸附以达到降尘的目的,但是随着水分的蒸发,粉尘干结、上扬,为了避免再次的粉尘污染,需要在施工场地不停的洒水,增加降尘难度,此外洒水过程中形成的泥浆在施工场地四处流动,虽然达到了降尘的目的,但是又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可将建筑场地的粉尘吸入,并对建筑场地的空气加湿,从根本上达到改善建筑场地的环境的目的,避免粉尘对空气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技术保护点】
1.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壳体,其为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两个进气口、底部设有两个进灰口;/n转轴,其水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n两个除尘机构,其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的下方;任一所述除尘机构包括:/n进气斗,其为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漏斗状,且其顶部与一个进气口连通;/n进灰斗,其为顶部尺寸小于底部尺寸的漏斗状,且其底部与一个进灰口连通;进灰斗位于与其相对应的进气斗的正下方;/n导料管,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管体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场地用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壳体,其为中空的立方体结构,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两个进气口、底部设有两个进灰口;
转轴,其水平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上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盘和第二齿轮盘;
两个除尘机构,其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且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的下方;任一所述除尘机构包括:
进气斗,其为顶部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漏斗状,且其顶部与一个进气口连通;
进灰斗,其为顶部尺寸小于底部尺寸的漏斗状,且其底部与一个进灰口连通;进灰斗位于与其相对应的进气斗的正下方;
导料管,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管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管体,第一管体的两端分别和与其相对应的进气斗的底部和进灰斗的顶部密封连通;第二管体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平行,第二管体的一端和第一管体的中部连通,中部设有抽气泵;
活动板,其水平位于第一管体的内部,活动板的两侧与第一管体的内壁可上下滑动的连接,第一管体的内部从上到下间隔设有两个环形的橡胶垫,第二管体、活动板均位于两个橡胶垫之间,活动板可任一橡胶垫密封接触,进而将第一管体的内部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上空间和下空间;
第一绳体,其一端与活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并缠绕于所述转轴上;两个第一绳体的缠绕方向相反;
一对挡板,其水平对称的固设于第一管体的内部,任一挡板位于任一橡胶垫的上方,活动板与任一挡板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任一第一弹簧为压缩弹簧;
筒体,其为水平设置的中空圆柱体结构,筒体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管体同轴设置,且筒体的一端与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管连通,排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筒体的一端的顶部通过进水管与储水箱连通;进水管上设有水阀,水阀外部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盘啮合的第三齿轮盘;
固定板,其固定内接于筒体的内部,且靠近筒体的另一端,固定板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转盘,其与筒体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盘的圆心位于筒体的轴线上,转盘上设有多个与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巍,史红玉,周冀伟,苏朋勃,陶瑞轩,李泉,王震,刘阳,张保青,马琦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