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炒菜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7391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锅,包括:锅体,锅体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锅盖组件,锅盖组件设置在锅体上,锅盖组件包括盖体,盖体可转动地设置在锅体上,盖体具有避让锅体的打开位置和遮盖锅体的关闭位置,盖体凸出于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锅容易发生烫伤情况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炒菜锅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炒菜锅。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烹饪食物,用户一般需要手拿锅铲不停翻转炒菜,并根据需要添加作料,往往人工炒菜的操作繁琐、耗时较长。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锅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然而,这种自动炒菜锅一般设置在待固定基础上,使得锅体暴露在外,这样用户在使用时很可能发生烫伤,同时,这样也会占用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炒菜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锅容易发生烫伤情况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锅,包括:锅体,锅体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锅盖组件,锅盖组件设置在锅体上,锅盖组件包括盖体,盖体可转动地设置在锅体上,盖体具有避让锅体的打开位置和遮盖锅体的关闭位置,盖体凸出于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进一步地,锅体包括:外壳;发热盘,设置在外壳内;内锅,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内,内锅设置在发热盘上;内锅用于容纳食材,以在内锅的转动的作用下对食材进行烹饪。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筋条,设置在内锅的内壁上,以通过筋条带动食材进行翻转。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置在外壳内,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内锅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内锅转动。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控制件,设置在外壳内,控制件与驱动机构连接,以通过控制件控制驱动机构的工作。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第一隔热结构,第一隔热结构设置在外壳和内锅之间,以阻隔内锅与外壳之间的能量传递。进一步地,第一隔热结构包括:第一隔热层,设置在内锅和外壳之间,第一隔热层为隔板结构;第二隔热层,设置在第一隔热层和外壳之间,第二隔热层为隔热棉结构。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外壳上,发热盘设置在固定板上,固定板将外壳分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内锅,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驱动机构。进一步地,锅体还包括:第二隔热结构,设置在固定板远离发热盘的一侧,以阻隔第一容纳腔与第二容纳腔之间的能量传递。进一步地,第二隔热结构包括:第三隔热层,第三隔热层设置在固定板上,第三隔热层为隔热棉结构;第四隔热层,第四隔热层设置在第三隔热层远离固定板的一侧,第四隔热层为隔热板结构。进一步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座,设置在锅体上;盖体,可转动地设置在锅盖座上,盖体用于盖设在锅体上;锁紧机构,设置在锅盖座上,锁紧机构用于限制盖体的运动。进一步地,锅盖组件还包括:防撞圈,防撞圈设置在盖体上,防撞圈沿盖体的边缘设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使锅体的至少部分潜入至待固定基础上,并使锅盖组件凸出于带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这样,能够避免用户在使用时发生烫伤,也便于用户对锅盖进行操作。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锅容易发生烫伤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安装在灶台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的锅盖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的爆炸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的剖视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发热盘和第二隔热结构的安装剖视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外壳和第一隔热结构的安装剖视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机和内锅的安装剖视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锅盖组件与外壳的安装剖视图;以及图9示出了图8中A处的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锅体;11、外壳;12、发热盘;13、内锅;14、驱动机构;141、D形轴;15、第一隔热结构;151、第一隔热层;152、第二隔热层;16、固定板;17、第二隔热结构;171、第三隔热层;172、第四隔热层;18、底板;19、D形缺口支架;20、锅盖组件;21、锅盖座;22、盖体;23、锁紧机构;24、防撞圈;25、锅盖隔板;30、灶台。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炒菜锅,该自动炒菜锅包括锅体10和锅盖组件20,锅体10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锅盖组件20设置在锅体10上,锅盖组件20包括盖体22,盖体22可转动地设置在锅体10上,盖体22具有避让锅体10的打开位置和遮盖锅体10的关闭位置,盖体22凸出于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具体的,这里的待固定基础可以为灶台30,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可以为灶台30面,灶台30上设置有与自动炒菜锅的锅体10相适配的安装槽,锅体10放置在安装槽内,锅盖组件20凸出于灶台30面设置。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在使用时,由于自动炒菜锅嵌入至灶台30的安装槽内,使得大部分锅体10不会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因而避免了用户直接与锅体10进行接触发生烫伤的情形,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由于锅盖组件20凸出于灶台30面设置,这样便于用户对锅盖组件20以及锅内的食物进行操作,也提高了用户的操作便捷性。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炒菜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自动炒菜锅容易发生烫伤的技术问题。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锅体10包括外壳11、发热盘12和内锅13,发热盘12设置在外壳11内,内锅13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壳11内,内锅13设置在发热盘12上。内锅13用于容纳食材,以在内锅13的转动的作用下对食材进行烹饪。采用这样的设置,在使用时,发热盘12发出的热量将传递至内锅13,内锅13转动以带动内部的食材进行翻滚,以对食材进行充分加热和烹饪。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发热盘12可以是发热管或发热丝(电阻丝)。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还包括筋条,筋条设置在内锅13的内壁上,以通过筋条带动食材进行翻转。具体的,筋条凸出于内锅13的内壁设置,筋条可以为多个,多个筋条间隔设置,以在多个筋条的作用下波动内部的食物进行充分的翻滚,以对食材进行充分的混合加热。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锅体10还包括驱动机构14,驱动机构14设置在外壳11内,驱动机构14的驱动端与内锅13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14带动内锅13转动。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自动炒菜锅的自动化程度,以便于通过驱动机构14控制内锅13的运动,从而便于控制对食材的烹饪。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14可以为伺服电机。在本实施例中,锅体10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设置在外壳11内,控制件与驱动机构14连接,以通过控制件控制驱动机构14的工作。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更好地控制驱动机构14的运动,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控制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10),所述锅体(10)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n锅盖组件(20),所述锅盖组件(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组件(20)包括盖体(22),所述盖体(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盖体(22)具有避让所述锅体(10)的打开位置和遮盖所述锅体(10)的关闭位置,所述盖体(22)凸出于所述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0),所述锅体(10)的至少部分用于嵌入至待固定基础上;
锅盖组件(20),所述锅盖组件(20)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锅盖组件(20)包括盖体(22),所述盖体(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锅体(10)上,所述盖体(22)具有避让所述锅体(10)的打开位置和遮盖所述锅体(10)的关闭位置,所述盖体(22)凸出于所述待固定基础的固定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包括:
外壳(11);
发热盘(12),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
内锅(13),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内锅(13)设置在所述发热盘(12)上;所述内锅(13)用于容纳食材,以在所述内锅(13)的转动的作用下对所述食材进行烹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还包括:
筋条,设置在所述内锅(13)的内壁上,以通过所述筋条带动所述食材进行翻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还包括:
驱动机构(14),所述驱动机构(14)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驱动机构(14)的驱动端与所述内锅(13)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14)带动所述内锅(13)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还包括:
控制件,设置在所述外壳(11)内,所述控制件与所述驱动机构(14)连接,以通过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14)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0)还包括:
第一隔热结构(15),所述第一隔热结构(15)设置在所述外壳(11)和所述内锅(13)之间,以阻隔所述内锅(13)与所述外壳(11)之间的能量传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炒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结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