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73840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06: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为:(1)根据苗木土球直径挖开种植穴;(2)在种植穴边挖至少一个储水坑,坑内铺设防止水份流失的材料,下层回填滤水层;(3)储水坑内设置水分收集装置,从储水坑滤水层底部引至少一根引水管至种植穴内;(4)种入苗木后种植穴内由上至下铺设稻杆层、渗透种植土层、混合种植土层;(5)种植穴中设2‑4根储水管和至少一根排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储水坑水分收集装置、保水种植层,有效收集并保留植物生长所需水分,提高干旱山坡地区的苗木种植成活率。在适应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蓄水、保水,干旱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集中,雨季的降水量常达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1981年科学出版社《简明水利水电词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质、岩石受到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种破坏和移动、堆积过程以及水本身的损失现象。这是广义的水土流失。狭义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蚀现象。”这与前面讲的土壤侵蚀有点相似,所以人们常将“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两词等同起来使用。在我国北方地区,侵蚀现象尤为严重,这导致很多山区地表多为石砾,缺乏土壤。许多山坡地区地表土为碎石土层,水土流失严重、保水性差、养分少,加上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干旱少雨,在这样的环境中种植苗木,会导致苗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为:/n(1)根据苗木土球直径挖开种植穴;/n(2)在种植穴边挖至少一个储水坑,坑内铺设防止水份流失的材料,下层回填滤水层;/n(3)储水坑内设置水分收集装置,从储水坑底部滤水层引至少一根引水管至种植穴内;/n(4)种入苗木后种植穴内由上至下铺设稻杆层、渗透种植土层、混合种植土层;/n(5)种植穴中设2-4根储水管和至少一根排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侵蚀地貌生态型乔木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为:
(1)根据苗木土球直径挖开种植穴;
(2)在种植穴边挖至少一个储水坑,坑内铺设防止水份流失的材料,下层回填滤水层;
(3)储水坑内设置水分收集装置,从储水坑底部滤水层引至少一根引水管至种植穴内;
(4)种入苗木后种植穴内由上至下铺设稻杆层、渗透种植土层、混合种植土层;
(5)种植穴中设2-4根储水管和至少一根排气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稻杆层厚度为8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种植土层厚度为280~320mm,配比为85~95份种植土、1~3份稻杆、6~8份碎石、1~2份肥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种植土层厚度为300~500mm,在种植土中加入保水剂,肥料、稻杆搅拌均匀,配比肥料10~15kg/株、保水剂按50-80g/m3添加、稻杆按2kg/m3添加。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明吴志勇张志标翁玉鑫朱幼箕沈顺发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春天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