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3743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背面的两侧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蜗杆分别设于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对讲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关,所述对讲机本体的底边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电机反转。手放在对讲机本体顶部向下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下转动,手放在对讲机本体底部向上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上转动;在对讲机本体上按键操作时不会被推动,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
本技术涉及数据楼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
技术介绍
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机装置通过互联网传输对讲信息,一般安装在楼栋门口的墙体上,对讲机装置上安装有摄像头和话筒,通过摄像头和话筒与另一端的终端对话,实时采集和记录对讲信息。但是由于人员身高不一,在使用对讲机本体时,对讲机本体的摄像头不能照在人员的脸部,需要进行角度调节。目前能够进行角度调节的对讲装置,需要与墙体转动连接,并且利用转轴的摩擦力将对讲机本体的位置固定,使得在通过手推动对讲机本体转动时,不易转动,而在对讲机本体上操作按键时,对带有摄像头的对讲装置经常被按压晃动不稳定,造成对讲信息的采集和记录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手放在对讲机本体顶部向下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下转动,手放在对讲机本体底部向上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上转动;在对讲机本体上按键操作时不会被推动,摄像头固定稳定,提高对讲信息采集和记录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背面的两侧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蜗杆分别设于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对讲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关,所述对讲机本体的底边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电机反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条形开关,所述条形开关包括动条形片、静条形片、动触点、静触点和弹簧,所述动条形片与所述静条形片的一端铰接,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静条形片的两侧,所述动条形片上固定有所述动触点,所述静条形片上固定有与所述动触点相对应的静触点。进一步的,所述对讲机本体正面设有矩形凹槽,所述矩形凹槽内嵌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内设有透明的弹性保护膜,所述矩形框固定有第一磁体,所述矩形凹槽内设于吸引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二磁体。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磁体嵌在金属套筒内,所述金属套筒外绕有线圈,所述线圈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线圈和所述金属套筒构成电磁体,所述电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相互排斥。进一步的,所述弹簧为压力弹簧。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为正反转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电机、电磁体由外部电源供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放在对讲机本体顶部向下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下转动,手放在对讲机本体底部向上按压时电动机转动,驱动对讲机本体向上转动。由于对讲机本体背面的蜗轮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因此对讲机本体的受理均衡,在按压操作对讲机本体时不容易晃动,并且蜗轮蜗杆传动为自锁的传动机构,即蜗杆可以驱动蜗轮,而蜗轮不可以驱动蜗杆,在对讲机本体上按键操作时不会被推动,结构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的开关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对讲机本体,2蜗轮,3蜗杆,4安装座,5电机,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动条形片,11静条形片,12弹簧,13动触点,14静触点,15矩形凹槽,16矩形框,17弹性保护膜,18第一磁体,19第二磁体,20线圈,21金属套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2,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包括对讲机本体1,所述对讲机本体1背面的两侧设有蜗轮2,所述蜗轮2分别与蜗杆3啮合,所述蜗杆3转动连接在安装座4上,所述安装座4设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6,两个蜗杆3分别设于第二锥齿轮7,所述第一锥齿轮6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7啮合,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关8,所述对讲机本体1的底边设有第二开关9,所述第一开关8控制所述电机5正转,所述第二开关9控制所述电机5反转。安装座4安装在墙体上,所述对讲机本体1背面设有的两个蜗轮2,两个蜗轮2对称设置在对讲机本体1的背面。蜗轮2和安装座4转动连接,安装座4上设有蜗杆3,蜗杆3和蜗轮2啮合,当蜗杆3转动时带动蜗轮2转动。由于对讲机本体1背面的蜗轮2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因此对讲机本体1的受力均衡,在按压操作对讲机本体1时不容易晃动,并且蜗轮2蜗杆3传动为自锁的传动机构,即蜗杆3可以驱动蜗轮2,而蜗轮2不可以驱动蜗杆3。两个蜗杆3分别设有第二锥齿轮7,电机5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和第二锥齿轮7啮合,当电机5转动时,同时驱动两个蜗杆3转动,对讲机本体1的转动稳定。在对讲机本体1上,电机5的控制开关有两个,一个是第一开关8,另一个是第二开关9,第一开关8安装在对讲机本体1的顶部,第二开关9安装在对讲机本体1的底部,第一开关8接通是电机5正转,驱动对讲机本体1向下转动;第二开关9接通时电机5反转,驱动对讲机本体1向上转动。人手放在对讲机本体1的顶部按压对讲机本体1时,第一开关8被挤压接通电路,电机5驱动对讲机本体1向下转动。人手放在对讲机本体1底部推动对讲机本体1时,第二开关9被挤压接通电路,电机5驱动对讲机本体1向上转动。具体的,所述第一开关8和第二开关9均为条形开关,所述条形开关包括动条形片10、静条形片11、动触点13、静触点14和弹簧12,所述动条形片10与所述静条形片11的一端铰接,所述弹簧12设于所述静条形片11的两侧,所述动条形片10上固定有所述动触点13,所述静条形片11上固定有与所述动触点13相对应的静触点14。静条形片11固定在对讲机本体1上,动条形片10和静条形片11铰接,在静条形片11的两侧连接有弹簧12,在弹簧12的作用下,动条形片10与静条形片11分开。动条形片10固定有动触点13,静条形片11上固定有静触点14,静触点14和动触点13分开。当按压动条形片10时,弹簧12被挤压,动触点13与静触点14接触,电机5的电路被接通,电机5转动。条形片为条形,按压对讲机本体1顶部的多个位置都可以接通电路。具体的,所述弹簧12为压力弹簧12。压力弹簧12固定在静条形片11的两侧,结构稳定。具体的,所述电机5为正反转电机5。电机5能够正反转,驱动对讲机本体1顺着不同的方向转动。实施例2参见图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背面的两侧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蜗杆分别设于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对讲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关,所述对讲机本体的底边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电机反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讲机本体,所述对讲机本体背面的两侧设有蜗轮,所述蜗轮分别与蜗杆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设有两个第一锥齿轮,两个蜗杆分别设于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对讲机本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关,所述对讲机本体的底边设有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所述第二开关控制所述电机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楼宇对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均为条形开关,所述条形开关包括动条形片、静条形片、动触点、静触点和弹簧,所述动条形片与所述静条形片的一端铰接,所述弹簧设于所述静条形片的两侧,所述动条形片上固定有所述动触点,所述静条形片上固定有与所述动触点相对应的静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芳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莱茵河商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