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7369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1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DC/DC转换电路、第二DC/DC转换电路和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端经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的一端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具有可以精简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后期维护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
本技术属于逆变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
技术介绍
由于储能逆变器输入侧接入电源的多样化,为了满足内部控制系统以及一些辅助用电,往往需要许多不同的电源联合使用或是只能满足部分工况需求,导致电源系统的复杂度明显提高或有部分工况无法正常启动。因此,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具有可以精简系统设计、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便于后期维护等优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可以减少柜内电源占用空间。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接线。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DC/DC转换电路、第二DC/DC转换电路和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远离所述第一输入端的一端电气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共接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电气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还包括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共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远离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入端为500-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输入端为380V的交流电,所述第三输入端为220V的交流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出端为220V直流电,所述第二输出端为110V直流电,所述第三输出端为24V直流电。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AC/DC转换电路包括火线端L和零线端N,所述火线端L通过电阻R1与共模电感L4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零线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4的另一端电气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远离所述零线端N的一端与整流桥BR1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远离所述火线端L的一端与整流桥BR1的另一端电气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的AC/DC转换电路图。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输入端;2、第二输入端;3、第三输入端;4、第一DC/DC转换电路;5、第二DC/DC转换电路;6、AC/DC转换电路;7、第一输出端;8、第二输出端;9、第三输出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的AC/DC转换电路图。在本技术的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技术涉及的DC/DC、逆变器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优选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包括:第一输入端1、第二输入端2、第三输入端3、第一DC/DC转换电路4、第二DC/DC转换电路5和AC/DC转换电路6,所述第一输入端1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2和所述第三输入端3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6的一端电气连接;第一输出端7,所述第一输出端7和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远离所述第一输入端1的一端电气连接。具体的是,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6电气连接,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6的共接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5电气连接。更具体的是,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还包括第二输出端8和第三输出端9,所述第二输出端8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6的共接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三输出端9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5远离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4的一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输入端1为500-1200V的直流电,所述第二输入端2为380V的交流电,所述第三输入端3为220V的交流电。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输出端7为220V直流电,所述第二输出端8为110V直流电,所述第三输出端9为24V直流电。优选地,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为:输入端电源有直流500V-1200V、三相380VAC和220VAC,同时接入电源控制系统,经过电源控制系统的内部的DC/DC转换电路以及AC/DC的转换电路,在输出侧得到直流24V控制电源,以及直流110V和220V的辅助用电,系统中只要三种电源任意一种供电,都可输出控制用电,这样用户只需一套电源即可满足需求。优选地,所述AC/DC转换电路包括火线端L和零线端N,所述火线端L通过电阻R1与共模电感L4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零线端与所述共模电感L4的另一端电气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远离所述零线端N的一端与整流桥BR1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共模电感L4远离所述火线端L的一端与整流桥BR1的另一端电气连接。值得一提的是,本技术专利申请涉及的能量、波导喇叭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技术专利的专利技术点所在,本技术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DC/DC转换电路、第二DC/DC转换电路和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n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远离所述第一输入端的一端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第一DC/DC转换电路、第二DC/DC转换电路和AC/DC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三输入端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一端电气连接;
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远离所述第一输入端的一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共接端与所述第二DC/DC转换电路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电源系统还包括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DC/DC转换电路与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光耀刘梦花叶礼凯宋加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嘉兴伏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